从核心素养角度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设计

2022-04-29 20:42尹尚智
学周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优化策略高中数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高中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从传统“我讲你听”的模式下解放出来,结合实际情况与数学核心素养理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多元化问题情境下思考、交流与探究问题,帮助他们主动构建知识,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故基于核心素养角度,针对问题情境设计现状和改进策略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问题情境;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5-004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5.016

问题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说,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面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情等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于特定问题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思考、分析与探究,帮助他们主动构建知识,进而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实现高效教学。

一、核心素养角度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设计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设计问题情境、积极开展情景教学,已近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当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设计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问题情境认知模糊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多数教师针对新课程理念、数学核心素养和问题情境等研究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在这种模糊的认知下,高中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常常会出现两种极端的现状:一方面,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绞尽脑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常常不知道到底学习到什么内容,甚至会逐渐偏离正确的学习轨道。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由于对问题情境认知存在极强的模糊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常常误认为创设情境会占用过多的时间,甚至会耽误学生的正常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会自动忽略问题情境的运用,无论是进行哪一种知识的教学,都是沿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如此严重制约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1]。

(二)创设的问题情境不够开放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与问题情境内涵,要求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之时,必须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数学关系中、新旧知识的链接中,寻找各种数学学习素材,以此作为基点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但如今,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开放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而是依据自身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自身的教学经验等,自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如此,由于教师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忽视了学生已有知识掌握情况、思维发展特点等,致使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严重制约了数学问题情境的效果,难以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构建[2]。

(三)问题情境设计不够科学

只有确保问题情境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教育价值,真正提升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束缚,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不够科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练习不够紧密,缺乏了问题情境的真实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中,所采用的素材不够丰富,非常单一、枯燥,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满足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难易程度不够合理,甚至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制约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另外,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缺乏层次性,致使学生难以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中,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由此可见,由于问题情境设计得不够科学、不够合理,严重制约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四)将应试教育与问题情境对立起来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常常将教学终点集中在应试技巧的传授上,试图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应试技巧等,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不愿意将问题情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甚至认为情境教学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耽误学生的正常学习等。同时,即便是有的教师会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也非常单一,难以真正发挥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

二、核心素养角度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理论研究,转变教学观念

正所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不断提升问题情境的应用效果,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对问题情境教学理论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在充分了解问题情境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应紧紧围绕问题情境、数学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等理论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为数学核心素养下问题情境创设找到理论支撑。同时,还应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心理特征和数学核心素养下的目标,从多个角度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还应向其他教师进行经验学习,从他人的教学经验中,掌握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并将其纳入课堂教学中,以便于更好地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最后,还应加强问题情境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坚持一定的原则,科学设计问题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数学教学特点等,遵循直观形象性、趣味性的原则,融入大量的新鲜事物创设问题情境,旨在唤醒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情境思考和学习中;还应坚持针对性的原则,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精心设计出与其相契合的问题情境,确保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思考和探究中,完成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并促进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还应坚持探究和启发性的原则,确保设计出来的问题情境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确保班级中所有学生均可参与到问题情境的探究、思考中,最終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思考探究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贴近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在最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培养他们掌握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如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之时,为凸显问题情境的重要应用价值,还应坚持问题情境的生活化,引领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思考和探究中,最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点,高中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应做到: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明确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知识经验,尽可能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问题情境的所需素材,使学生在探究与分析问题情境的过程中,知晓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学习中。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高中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应时刻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热点新闻、热点事件等,了解其产生的原因、背景、发展趋势等,并以此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最终促使学生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循序渐进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内容[3];最后,在依托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还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实践调查中。同时,结合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的数据和结果,据此设计出数学知识相契合的问题情境,以便于学生在实践问题情境中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情境的探究学习中。

(三)丰富问题情境素材,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面对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高中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应坚持丰富多样化的原则,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获得全面发展,并激活自身的思维,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探究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而要实现这一点,高中数学教师作为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必须要对问题情境的素材进行更新和充实。一方面,数学问题情境的素材来源于世界万物。教师唯有博览群书,或者灵活借助互联网途径,与他人进行交流或者开展学习等,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拓展自身的视野,才能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将各种各样的素材灵活运用到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在日常的生活中,积累各种各样的问题情景素材,包括: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大自然中的数学规律、新闻热点事件等,引领学生在丰富的数学素材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最终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更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最终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探究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最后,在丰富实验情境素材的过程中,还应结合数学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结合学生数学操作、数学实验的过程,科学设计问题情境,引导一边操作数学实验,一边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最终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思考和探究中,感悟到数学的学习乐趣,并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四)控制问题情境的难易程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在运用问题情境开展课堂教学、促进数学核心素养落实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问题情境的难易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一旦创设的问题情境难度过大、过于深奥,学生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不仅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甚至还会逐渐丧失数学学习兴趣;如果问题情境设计得过于简单,就会导致学生在情境探究中难以获得启发和进步。因此,为了提升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对问题情境的难易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一方面,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前,必须要对高中生认知规律及已经具备的数学知识水平做到充分了解,最大限度地保证问题情境同学生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确保其恰处于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发挥问题情境的价值,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情境的探究学习中。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还应在教学准备环节模拟已然创设好的问题情境,于模拟过程中对问题情境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前设计相应的方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障创设的问题情境难易程度恰当,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契合[4]。

(五)设置“阶梯式”的问题情境,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点,高中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应遵循“阶梯式”的原则,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路线,设置出具有“阶梯化”的问题情境。要实现这一点,高中数学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研究,反复琢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关注问题情境的层次性,从浅显性的问题逐渐延伸,过渡到深刻的问题中,并且保障所有的问题都指向教学目标。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层次化的数学问题情境探究中,逐渐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在创设“阶梯化”问题情境时,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合理的问题情境思考中,逐渐靠拢教学目标,并促使学生在阶梯化的思考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最终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六)强化信息技术与问题情境整合,强化数学核心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手段显然已经落伍,不符合新课改及核心素养中的教育教学要求。如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途径,将问题情境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领学生在直观地感知下,更好地进入到数学问题思考和探究中,最终在探究中发展自身的想象素养,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借助多样化的现代化设备,包括: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将抽象、静态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在视觉、听觉多重感官体验中,加深数学知識的理解,并循序渐进强化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发现当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强化问题情境教学认知,并从多角度、多维度优化数学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问题情境中顺利完成探究学习,并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郝荣春.如何巧设问题情境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9):14.

[2] 杨新春.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分析[J].新课程,2021(12):208.

[3] 施慧丽.立足新课程标准,巧设问题情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3):72.

[4] 杨文福,贾永鹏.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创设问题情境[J].中国教师,2020(S2):78.

作者简介:尹尚智(1980.8— ),男,汉族,甘肃古浪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优化策略高中数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