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莹
[摘要] 高中生生涯规划素养是学生进行学业、职业、生活以及终身发展规划时所展现的综合素质,包含自我认识、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三个层次。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生本理念的教育取向越发受关注,促使高中学校建立生涯规划素养培养体系。通过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科渗透,组建生涯教育教师队伍,增强学生的生涯实践体验,开展个人生涯咨询活动等策略构建生涯规划素养培养体系。
[关键词] 高中生;生涯规划素养;培养体系构建
高中生正处于个体成长的转折期和生涯发展的起步阶段,他们需要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探索未知的学科领域,养成学习能力和学科技能,初步树立职业理想,理性认识自我价值。高中生生涯规划不能仅停留在学习规划阶段,也要涉及职业规划内容,构成完整的人生规划,以适应新高考改革和即将到来的大学学习、生活。合理调整自我期望值,为应对高考和后续的个人发展做好准备。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素养的层次
基于生涯规划内涵和高中生的发展需求,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可基本划分成自我认识、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三个层次。
其一,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开端和基础,自我认识程度关系着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学生通过自我认识可以明确基本的问题,如我是谁?我怎么样?我在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该怎么做?等等。首先,自我剖析和反思,是学生做好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尤其要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兴趣,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性格、价值观念,以比较积极、客观的视角看待个性特点,并主动发展和突出自我的个性特征,唤醒自己的潜能,肯定自我能力。
其二,学业规划。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学业规划,把各学科学习计划整合、融合在一起,建立学科与专业、职业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家长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共同进行学业决策管理。[1]科学的学业规划能够让学生在了解高中课程内容和具备清晰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明确自身优势,合理地规划学业。
其三,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同样是建立在学生清晰的自我认识基础上,进而了解社会发展形势和个人职业需求,理清职业和教育、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自我接纳、自我评估,主动了解大学院系、国家职业分类情况,基于此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树立职业生涯信念,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善于自我察觉,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2]
二、生涯规划培养体系构建的策略
1.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科渗透
生涯规划教育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样都是高中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是独立存在的,同时也与各学科之间存在交叉、交融的关系。基于新高考背景,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这就意味着传统高中教育体系中生涯规划教育缺位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生涯规划教育的合理存在方式就是与学科体系和教学过程相融合,为了提高学生迎接高考改革的能力,各学科教师在日常组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挖掘本学科蕴含的生涯教育元素,建立学科与学生学习生涯、职业生涯的关系,立足于学科素养和职业素养,挖掘学科知识中的职业素养相关内容,选择经典案例渗透生涯规划理念。[3]
理想状态下的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分段嵌入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结合基础型、研究型和拓展型三类课程的特点,统筹规划和设计,在高中课程谱系中展示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真正让学科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共生,让高中生在本阶段的学习活动中树立清晰的生涯发展目标,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2.组建生涯教育教师队伍
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是无可替代的主导性力量,建立生涯教育教师队伍可以针对性提升高中生生涯教育水平。[4]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部分教师对于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科学理念引导和教育方法支持,但教师的个人素养、工作能力切实关系着教育工作质量,在各大高中学校积极推行生涯规划教育的大背景下,建设支持性的师资力量也尤为重要。对此,学校可以动员校内心理教师,聘请专业的生涯规划人员支持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学校要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培训,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完善教师的生涯教育知识体系,这是实现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的前提与基础。
3.增强学生的生涯实践体验
理论学习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推动着理论的完善发展。课堂作为激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主阵地,但是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环境,不利于学生的生涯规划信念建立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与社会资源,丰富学校课程内容,给学生提供参与拓展学习、兴趣培养课、社会服务和调研等实践活动的契机,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选择的能力。在生涯实践体验活动中,尽可能丰富体验活动内容,以生涯探索为社会实践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总结实践经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专家学者论坛活动,让生涯规划教育无处不在。全面丰富课程内容,让生涯规划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环节紧密衔接,推动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审视,深化学生的生涯实践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建立自我和职业世界的联系,培养生涯规划意识。
4.开展个人生涯咨询活动
建立具有系统性的生涯规划课程确实对于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素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对于部分高中生来说,仅仅是建立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对他们的生涯规划素养起到的支持作用还远远不够,他们不仅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还需要具体到个体情况进一步明确生涯规划要点。[5]因此,学校可以开通个人生涯咨询通道,给学生提供指导性服务,专业教师基于学生个人的学业情况、能力水平、性格特质等要素,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建议,帮助学生解决个体问题,助力学生对生涯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心理教师与生涯规划教师能够起到专业的支持作用,给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特性分析服务和生涯规划建议。同时,科任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同样应该参与到辅助学生生涯决策的过程中来,多方发挥合力支持作用,帮助高中生健康成长和有效学习。
通过研究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和策略,可以发现高中生在生涯规划中普遍比较被动。为预防学生盲目进行生涯规划而造成学业定位偏差,当前必须着眼于构建培养学生生涯规划素养的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价值观念和职业认知,清晰认识和定位自我,主动克服消极心理,摆正心态,积极应对高考压力,选择合适的学业生涯和职业规划方向。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体现,要求我们在现代教育活动中能够密切关注高中生的生涯规划素养,引导学生获得关注自我成长、审视自我的自觉性,为高中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军靠,丁一鑫.新高考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样态重塑与保障[J].教育探索,2018(01):44-48.
[2]庞春敏,张伟民,劳汉生.基于“盖茨比标准”的生涯教育改革——英国新一轮生涯教育改革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10):35-44.
[3]顧雪英,魏善春.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实意义、价值诉求与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19(06):44-45.
[4]庞春敏.普通高中生涯教育政策评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07):1-4.
[5]沈之菲.高中学生生涯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基于学生的视角[J].江苏教育,2018(32):38-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