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敏
阅读测评是语文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减”背景下,阅读试题命制需基于学生立场,关注其知识需求、生活实际,以语文要素为核心,聚焦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习惯,极力发挥导向功能,不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效学习,提升阅读素养,还引导教师关注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真正达成学、教、评一致。笔者通过一线教学实践和相关调研分析,对小学语文阅读试题的命制展开了思考和探究,具体结果如下。
课程标准既是教学的准绳,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子。教学任务的实施、教学目的达成,都要遵循课标要求。阅读测试要紧扣课标,做到不任意拔高要求,不人为降低标准。以阅读能力的考查为例,依据不同年段要求,应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从文中寻找答案;第二学段考查学生能否依据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和文章内容;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以标定本,能让命题更优质、更精准。
为众多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所熟知和认同的“PIRLS”测试,其能力层级设置清晰而合理,基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生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如表1)。
表1
可以看到,其核心目标是助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巩固阅读技能,为终身学习奠基。相关理念应贯穿命题设计始终。
统编教材中,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语文要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分布在单元学习提示和课后习题中。命制阅读试题时,教师要充分研读各册教材,通过纵向梳理,整体把握语文要素在不同年段中的前延后续,发现其联系与区别。同时做好横向统整,由单篇视角到单元视角,明确测试考查点在教材所呈现的语文素养体系中的位置,细化评价。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要素为例进行梳理,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可以看出,从二年级“了解句子”到三年级“理解段落”,再到高段“运用篇章”,思维含量逐渐增加。从低段“把握简单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到高段“把握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要求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同样,提取信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表达方法等能力点的序列都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前理清,让命题能够精准契合不同年段的要求。
阅读能力是综合整体发展的,而不是基于固定的单一知识点,沿着某个方向线性发展的。因此,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加强知识与能力的联系与整合。要让阅读命题发挥导向作用,由“单维考查”向“多维兼顾”转变,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命制试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评价具有检查、诊断的功能,引导学生把课堂习得的核心能力迁移运用到新的阅读情境中,促使理解真正发生。命题时可关联整册语文要素,选择与课后习题相似的题型,形成要素链,让考查体现学习进阶。以课外阅读材料《空城记》为例,可编制以下题组(如表2)。
表2
以上题目目标指向明确,对五年级下册第二、四、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考查,与课后习题一脉相承,体现了学习方法与能力的迁移,展示了学生相关阅读能力的达成度。
符合学生阅读思维训练的逻辑性是阅读试题编制的关键要义,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层层推进的认知规律,引领学生在真实状态下进行阅读,体现思维层次和能力层级。以组合文本《中华汉字,源远流长》为例,相关题型如表3。
表3
可以发现,教师依据阅读心理,由易到难,编制了五道阅读测试题,还充分考虑能力要素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递进性和覆盖度,避免某一个层次的能力反复训练。
命题时,在兼顾不同文体的基础上,应尽量选用“与学生日常所学课文相似的关联性阅读材料,这样有助于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教师命题时可从文体角度出发,以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为例,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拟题。
1.请阅读文章,照样子,填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过程。
2.文中写鲁提辖三打镇关西,三次描写各具特色。请借助关键词填写表格。
?
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是否赞同以下同学对鲁提辖的评价?请在文章中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
3.鲁提辖打死镇关西之后,官府随即对他进行缉捕。你认为他究竟有罪还是无罪?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该组题以经典小说的文体知识作为支撑,从三个层面设题。第一题是对情节的考查,按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四个步骤设题,提供语言示范支架,助力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题是对人物的考查,让学生围绕三次细节描写进行分析、比较,依据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再借助故事内容,对人物展开多元解读。第三题是对主题的考查,以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感知名著故事的深层含义,并站在现代生活的视角来观照小说内涵,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阅读试题既检测了学生对小说这一文体的阅读能力,又对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做了策略上的指导。
情境是实现综合考查的载体。命题时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紧扣时代、发展学科思维的情境,关注学科素养提升,关注情境多元整合。以下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目为例。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会徽可知,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时间和举办地分别是()。
A.2008年、北京 B.2020年、东京
C.2022年、北京 D.2026年、瑞典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冬奥会于2月4日举行开幕式,所有项目都从2月4日起才开始比赛。( )
②冬奥会期间共产生金牌109枚,其中最多的一天会产生10枚金牌。( )
③整场赛事中,历时最长的比赛项目是冰壶,历时最短的是北欧两项。( )
这两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紧扣社会生活情境,围绕当下热门的冬奥会,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图文结合的材料,通过提取、处理、整合信息等方式,完成题目,实现整合化、结构化考查。
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命制阅读试题时,需要丰富命题类型,体现对学生思维的观照。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语文作业本》中编制了许多图式题,帮助学生厘清全文脉络或段落结构,梳理情感线索。教师可以在试题编制中予以借鉴。
故事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梳理,补充完整。(2分)
上面这道题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外阅读题,将全文内容浓缩为图式,搭建思维支架,考查学生勾连全文、提取关键信息、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
在命题设计中呈现范例,给予方法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在迁移模仿中运用已有经验,获得新知。面对这类题,学生的思维路径为先总结归纳,再类推演绎,最后创造生成,有利于言语输出。
文中提到了作者的人生导师。你的人生导师是谁呢?请仿照下列句子写一写。
感悟或赏析类试题应摒弃传统命题设定统一的句子或语段,限制学生思维的做法,可搭建相关支架进行引导。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外阅读题采用以下设计(如图2),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生成不同的感悟和赏析点,助力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图2
借助结构化题组的设计,试题能够提升高年级学生提取整合、评鉴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其在逻辑思维和言语表达之间进行转换,让学生阅读有序、表达有据,形成高阶思维。以阅读材料《看护父亲的少年》的命题设计为例,试题要求学生体会少年的心情变化,选择相应的心情变化图(如图3)。
图3
编题者用简洁直观的“心情线”,体现人物心理的一波三折,将作者的思路、文本的文路进行了有机整合,促使思维可视化,巧妙化解学生的阅读障碍,推动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感知和理解。学生在测评中,要自主开展理解、梳理、分析、提炼等思维活动。这样的题目设计为学生搭建了一条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进阶的阶梯。
总之,阅读试题命制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命题者要遵循课程标准,设计具有原创性、引领性、指导性的试题,使阅读命题成为学生学习检验的最好抓手,成为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同时推动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