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救治心内科急诊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2-04-28 07:15耿海林
医药前沿 2022年7期
关键词:心内科分子量肝素

耿海林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一科 山东 泰安 271400)

急诊心内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治疗的疾病种类包括心肌病、冠心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症状,心内科急诊对治疗疾病的原则主要为了缓解患者症状,但长期进行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且伴随较高的病死率。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比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日常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心内科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由于心内科患者多需长期接受住院治疗,且患者病情普遍较为严重,所以积极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欲求在心内科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那么患者给予积极的配合则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数患者多不同程度存在自身疾病,且受到情绪上的影响,难以配合护理服务。此外,部分年龄较大的患者受文化水平较低,对护理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导致护理依从性较差的,最终对整体效果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而为了促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并保证护理服务的正常展开,提升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不仅具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而且可帮助医院树立更加良好的社会形象,最终提升社会效应。当内科患者在出现急性危象时,通过相应手段可促使患者恢复至一般状态的科室称之为急诊内科,可促使患者转危为安。通常情况下,急诊内科患者临床状态较差,且存在诸多心理问题。近年来,低分子量肝素被临床广泛的应用,但在急诊心内科发展较晚仍属于起步阶段[1]。本文选取86 例心内科急诊患者分组观察,通过对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应用到心内科急诊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宁阳第一人民医院自2019 年5 月—2020 年6 月期间收治的心内科急诊患者86 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3 例,对照组23 例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年龄30 ~65 岁,平均年龄(45.01±5.36)岁;观察组22 例女性患者,21 例男性患者,年龄26 ~59 岁,平均年龄(45.50±5.21)岁。比对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均知晓,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资料完整,中途未退出;③均符合急诊心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对药物存在过敏史;②器官功能异常、肝肾疾病或者恶性肿瘤者;③存在精神疾病、文盲或者沟通障碍者。

1.2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治疗,注射部位为腹部,皮下注射每次1 mL,每天两次。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肝素(肝素钠注射液,生产厂商: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2022089)进行治疗,首剂负荷量80 U/kg,静脉注射后改成18 U/(kg/h)静脉泵入,治疗十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看效果[2]。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及疗效进行比对分析,①通过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评定生存质量,包括情感角色、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功能以及生理职能评分,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相反分数越低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差。②疗效的判定分三种,一是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在原基础上加重,属于无效;实验室部分指标存在异常,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迹象,属于有效;三是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恢复正常,属于显效[3]。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③心理情绪状态采用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评分实施评价,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越差。焦虑自评量表划界分为50 分。50 ~59 分为轻度焦虑;60 ~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划界分为53 分。53 ~62 为轻度抑郁;63 ~72 为中度抑郁;73 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 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情感角色、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功能以及生理职能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 s,分)

组别 例数 情感角色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观察组 4370.23±3.8272.87±5.7658.22±4.98对照组 4360.87±3.9461.65±3.8745.65±4.76 t 11.18410.60311.965 P<0.05<0.05<0.05组别 例数精神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观察组 4374.62±3.5859.64±2.19对照组 4359.62±3.2543.52±3.94 t 20.34323.45 P<0.05<0.05

2.2 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疗效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3 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比分析

治疗前,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 ± s,分)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 ± s,分)

SAStP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 43 72.42±5.56 55.55±6.785.0970.000对照组 43 72.31±5.42 67.28±3.5812.6610.000 t 0.09310.032 P 0.9260.000组别 例数

表3(续)

3.讨论

医院中急诊内科属于内科分支科室之一,多处理突发性疾病或危及生命的疾病,比如呼吸衰竭、甲亢危象、休克等。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治愈率低为急诊内科的主要特点,患者病情普遍较为危急严重,若护理不当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最终影响治疗效果。由此可见,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具体而言,心内科急诊主要治疗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且患病人数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4-5]。患者一旦发病必须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否则易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临床面对心内科疾病患者时,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若采取治疗措施不及时,则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通常情况下,预防感染和保护脑细胞为治疗心内科疾病患者的主要措施,但是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临床中在对心内科疾病患者实施治疗时,多采用肝素实施治疗,而低分子量肝素则是普通肝素的一种衍生物,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药理学研究显示,低分子量肝素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内源性抗纤溶和血小板活化过程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6-7]。

心内科急诊工作中肝素应用广泛,低分子量肝素抗Xa 因素效果显著,且表现出更好的抗凝效果,拥有超强的稳定性和强度,抑制凝血酶效果更佳,有效延阻凝血,血小板减少,血液黏度得到改善,预防血小板出现过度聚集和黏附,促进抗血栓的形成[8-9]。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带来的副作用小,管内皮细胞抗血栓的作用提高时,对其他内皮细胞功能不会产生影响。据临床研究得知,应用低分子量肝素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的决定性因素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疗效提高[10-11]。本次通过对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应用到心内科急诊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比对得出:对照组患者情感角色、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功能以及生理职能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疗效显著低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治疗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由此可知,低分子量肝素在心内科急诊工作中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低分子量肝素较普通肝素在心内科急诊救治工作中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疗效,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心内科分子量肝素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加入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石墨烯纤维导电性优异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改良的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胸腺肽分子量
不同对照品及GPC软件对右旋糖酐铁相对分子量测定的影响
低分子量丙烯酰胺对深部调驱采出液脱水的影响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