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常规治疗脑微出血患者出血风险安全性分析

2022-04-28 10:31:04谢艳费薛东姚科陈俊杰李云燕
医药与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脑微氯吡复发率

谢艳,费薛东,姚科,陈俊杰,李云燕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脑病科,江苏 常州 213161)

脑微出血为神经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主要由于脑微血管病变导致。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是以微小出血量为主要特征的脑实质损伤。大部分脑出血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微出血,这不仅增加治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脑梗死疾病的复发率,对患者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有研究显示,如果患者存在多发性的脑微出血,表示其已经存在较重的脑血管病变,且再出血的发生显著增加。目前,临床对于存在脑微出血的脑梗死患者常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其主要的目的是减少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患者脑梗死的再次复发。有相关的研究认为脑微出血患者使用抗血小板治疗微出血数量5个以下安全,10个以上不建议,但5~10个之间慎用。本次研究选取9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磁共振SWI检查脑微出血数量均在5~10之间,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是否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从而为临床应用药物提供重要依据,现将具体结果报道阐述如下。

1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磁共振SWI检查脑微出血数量均在5~10之间。其中A组34例,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5.13±3.21)岁;B组32例,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64.34±3.53);C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3.35±4.37)岁。对比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符合2010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评估各项生命体征,如腋下体温36~37℃、呼吸16~18次/min、脉搏60~100次/min、血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均在正常状态;既往应用相关药物治疗无过敏史;评估其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24分,认知正常;血清白蛋白(Alb)35~50 g/L,营养状态正常;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心、肝、肾等组织器官等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合并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8分;失语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既往存在颅脑外伤患者;既往脑部手术史;对药物存在严重的过敏症状;依从性较差对本次研究不同意,不配合患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肺结核、肝炎、梅毒;既往出现脑微出血预后二次出血患者;研究过程中因其他原因退出;对研究内容无法理解,不配合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入院检查:入院后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相应的检查。记录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体温、心率、血压、血糖、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心脏病史及入院前用药等情况,并协助患者完成辅助检查三大常规、即糖化血红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肝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肝胆胰脾彩超、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头颅磁共振磁敏感(SWI)检查等。

A组在C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阿司匹林治疗,选取拜阿司匹林(生产厂家: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100 mg,给予口服,每日口服一次,持续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

B组在C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生产厂家:深圳信立泰药业生产的,国药准字H20000542)治疗,选取泰嘉50 mg,给予口服,每日治疗一次,持续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

C组实施基本常规治疗;给予患者中药活血、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并严密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及血压水平,发现异常及时调整,保持其在正常范围内。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嘱患者到脑病科门诊进行随诊,记录研究数据。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治疗后1月、3月、6月后脑出血风险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脑梗死复发率。根据研究内容、循证理论作为依据,制定调查表,对患者脑出血风险发生率和脑梗死复发率进行评估、脑出血风险发生率=脑出血人数/总例数×100%;脑梗死复发率=脑梗死复发人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对比三组患者一般信息资料情况

A组、B组、C组三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一般信息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1。

表1 A组、B组、C组三组患者一般信息资料情况[n(%)]

2.2 对比A组、B组、C组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脑出血风险发生率

治疗后1个月后A组脑出血风险发生率2.94%、3个月后0.00%、6个月后0.00%;B组脑出血风险发生率0.00%、0.00%、0.00%;C组脑出血风险发生率0.00%、0.00%、0.00%;三组患者分别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常规治疗后脑出血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2。

表2 A组、B组、C组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脑出血风险发生率[n(%)]

2.3 对比A组、B组、C组三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脑梗死复发率

治疗后6个月随访,脑梗死复发率A组0.00%、B组0.00%少于C组20.00%,详见表3。

表3 A组、B组、C组三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脑梗死复发率[n(%)]

3 讨 论

脑微出血在老年人群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不良习惯导致脑出血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有研究显示脑出血的发病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因合并高血压及小动脉硬化引发,而少部分发病原因主要因动脉瘤或动静脉血管畸形破裂导致,而临床多种疾病均可导致脑出血的发生,如血友病、白血病、脑动脉硬化、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及溶栓抗凝治疗等。而随着脑出血患者逐渐增加,临床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随着临床影像技术的发展,临床医师对脑微出血与脑出血的关系提高重视。与没有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相比,使用者脑微出血的数量将会增加,致命性脑出血的风险也将增加。但也有研究显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不会显著增加脑微出血的风险,且抗栓治疗对无脑出血病史的脑微出血患者未来脑出血的风险并无影响。这给有脑微出血的患者如何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带来了困惑。脑微出血的发生主要因含铁血黄素在血管周围沉积,形成<10 mm直径的病灶,大部分病灶的直径均在2~5 mm,且在外周均可见较小的梗死灶。目前,抗血小板药物是临床治疗脑梗死常用的药物,以往常规治疗仅可以控制病情,但对疾病治疗无显著疗效,因此,在脑微出血患者中应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对疾病康复至关重要。

3.1 分析采用三种方法分别对三组患者治疗后脑出血风险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B组及C组在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脑出血风险的与C组无显著对比差异,且三组患者仅有A组随访1个月后发生脑出血风险(>0.05)。这表明脑微出血数量在5~10个之间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或进行常规治疗均不会增加其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与黄莹等研究结果一致,研究中在脑出血患者中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提升机体免疫能力,避免凝血发生的同时,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原因,氯吡格雷又称为硫酸氢氯吡格雷,其作为抗凝药物的一种,广泛的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中均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药物本身为前体药物,在进行代谢后为有效的血小板抑制剂,其通过阻断释放的ADP对血小板活化聚集途径进行诱导,改善血小板抑制情况。而阿司匹林作为非淄体抗炎药物,也具有抗血栓的重要作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发挥了抗血小板药物的最大作用,当药物作用于机体,有效的避免血小板的聚集,而血小板对凝血具有重要的作用,当药物作用机体发挥作用时,血小板可减少脑出血的发生率,两种药物应用均可改善机体血流变化,且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少,并且可减少脑出血的发生。而大部分脑微出血患者在未进行相应治疗时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也较低,故在进行相应的常规治疗后,只会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不会增加脑出血发生风险。

3.2 分析三组治疗后6个月脑梗死的复发情况

脑梗死为脑微出血较常见,且发生率较高的复发疾病。在疾病治疗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均会导致血栓或脑出血的再次发生,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为此,预防脑微出血后脑梗死的再次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B组患者经过治疗后6个月脑梗死的复发率显著低于C组(<0.05)。这表明经过两种药物治疗,大部分脑微出血患者均不会再复发脑梗死,而仅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存在一定的脑梗死的复发率。分析原因:阿司匹林在抗血小板中药效较强,其发挥作用后抑制血小板前列腺素环氧酶产生,抑制血栓烷A2的产生,充分发挥血小板聚集作用,使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而氯吡格雷药物本身具备较强的抗血小板因子,在肝脏内转化极易形成活性代谢产物,抑制血小板受体与ADP的结合。且两种药物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其脑梗死复发率较少。

综上所述,脑微出血数量在5~10个之间的患者分别应用阿司匹林药物、氯吡格雷药物均不会增加患者脑出血的风险,并且减少脑梗死的再次复发,治疗安全性高,可广泛应用在临床。

猜你喜欢
脑微氯吡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脑微出血及其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与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比较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