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双减”之风 展“想象”之翅

2022-04-28 02:11蒋乐滢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学生发展想象力

蒋乐滢

【摘 要】“双减”政策的落实强化了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减”出课堂时间,留出学生的想象空间,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方法、有逻辑、有意义的想象,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育社会创新型人才埋下想象的种子。

【关键词】“双减” 减负提质 想象力 学生发展

“双减”政策的实施,全面强化了校内课堂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是我国教育格局重大调整的体现,更是现代社会教育观念的一大变革。在“双减”政策的落实下,对于三年级语文课堂的构建,教师更要立足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思维的提升,在课堂中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分层作业的设计质量,并指导学生发挥具有个人特色的想象力,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独立思考能力与想象力。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只有培养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创新力的人才,科技才能飞速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三年级学生初步学习写作时,想象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由此可见,“双减”下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文字、细节、思路入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双减”中放飞想象,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使其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减”出想象之“时”

“双减”政策的落实,大力推进了校内减负提质工作。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更需要“减”出学生想象的时间。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初步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正处在想象力萌发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一教育时机,“减”出学生想象的时间,让“双减”下的课堂成为学生尽情想象的场所。

(一)理“目标”之重

高效课堂是落实“双减”的重要抓手。语文课堂要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就必须理解减负增效的目的,明晰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向,优化问题设计,做到一课一得。教师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总体目标、学段目标以及单元目标,经过反复的纵横比较,才能根據学情明确三年级语文的教学目标,不滞后、不拔高、不超前,将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刀刃上,结合行之有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更加高效、更加轻松,让学生明确所得,提高学习效率。

(二)厘“作业”之层

“双减”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于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三年级语文的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教师要优先设置分层性作业,针对易错点、重难点进行巩固,灵活布置个性化作业,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稳步提升,使作业切实地为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实质性帮助,在“减负”的同时做好“提质”。

“双减”下的课堂,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对作业的个性化理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减”出学生想象的时间,让课堂回归语文学习的初心与使命。

二、“减”出想象之“空”

“双减”政策的落实促进了课堂教学回归教材。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深入解读教材,以每本教材、每一单元、每一篇文章、每一课时和每一语文要素为维度,构建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让想象有宽度、有广度、有深度。

(一)整体架构明宽度

统编版教材着眼于单元整体,双线并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系统地将语文要素有机渗透在文本教学中。由于三年级学生初步接触习作,对于想象习作的学习,教材中有充足的知识要素。但学生想象力的萌发是课堂长期培养的结果,所以,教师更需要在各单元的语文要素间主动建立关联,为学生的想象空间明晰宽度,预留想象的空间,在有温度的人文主题中,有梯度、有层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想象;借助统编版教材,架构具有连续性、梯度性、严密性、系统性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在学段、单元、课时中进行想象,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聚焦细节拓广度

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考问题的方式较为简单,在阅读文字时较难跳脱出文本,进行独立思考。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聚焦文字、标点符号、故事情节等细枝末节处,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有感情朗读、删减词语、替换词语等方法,通过具有启发作用的教学方式,从文本细节的“输入”,引向想象表达的“输出”,在品读文字、辨析字词、研读标点的过程中激发思维,扩大想象空间。同时,学生会被文本潜移默化地带入想象空间,植根文本细节展开有依据的想象。

(三)助学系统掘深度

在“双减”政策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助学系统是巩固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抓手:单元开篇的“导语”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浮想联翩;每课的“练习”结合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想象扩充;自读课文前简短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想;课文配以色彩鲜明的插图,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通过涂鸦方式留存书本;教材中的几行“批注”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相互交换批注时,留下自由想象的解答痕迹;“阅读链接”让学生带着天马行空的想象走进课堂……巧用“助学系统”,发掘了学生想象力的深度,助力了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基于对学情的深入了解,带领学生连续地、有层次地、严密地、系统地进行想象,“减”出想象的空间。

三、“减”出想象之“法”

“双减”政策的落实提高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三年级学生的想象缺乏逻辑性,语言平淡。教师可立足文本,结合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激励评价的方式,有效利用“减”出的课堂时间,在“减”出的想象空间之中,引导学生展开有意义的想象。

(一)情境中迸发

情感共鸣是主动想象的源泉。三年级学生年龄小,重视他人的看法,共情能力强,在阅读文本时,易被经历的类似事件触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动作朗读、合作读课文、小组交流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同情弱小等真挚的情感,以想象表达的形式在课堂中展现。

(二)留白中引路

想象要有逻辑,有思考。三年级教材中的内容多以故事为主,文中或文后的留白部分,可以成为学生的想象素材。教师要主动关注学生的想象逻辑与表达顺序,引导学生运用分析人物心理、预设故事结尾、综合环境因素等方式,暗示学生注意人物与环境特征;通过续编结尾、补足留白、角色转换等形式,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想象的逻辑难度,使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以逻辑为本,进行合理、自然、生动的想象。

(三)评价中助力

在“双减”的课堂中,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心。在生生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再次巩固想象的方法,修正想象过程中的科学性错误,修补想象的逻辑漏洞。在评价内容之外,其余学生的认真聆听与赞美也能让发言的学生享受想象带来的成就感。在乐于想象、享受评价、自省改进的课堂中,学生经历螺旋式上升的想象过程,在进阶式的想象评价中巩固想象之法。

(四)生活中品悟

小学生的想象丰富,其想象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于生活。在“双减”政策下的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萌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三年级学生能够在理解文本内容与情感后,将品读出的情感带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想象,将自我思考与神奇的想象带入生活。在学生的眼界与经历逐步丰盈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想象教学,使学生能够分辨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小学生的想象力中蕴藏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双减”政策下的课堂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立足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思维的提升建构课堂,不仅使学生拥有想象的时间与空间,习得想象的方法,享受想象的乐趣,还能让学生在想象中树立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在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促进想象能力与语文素养齐头并进,育创新型人才与社会主义接班人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储朝晖.“双减”需要教师的担当与能力提升[J].中国教师,2021(9).

[2]周卫东.“双减”背景下学校应顺势而为[N].江苏教育报,2021(9).

[3]毕秀文.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6).

[4]李晓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智力,2021(20).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学生发展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职业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探究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略研究
心灵之窗
区域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