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银强
文言文阅读的三道客观选择题虽然只有9分,却是“最难做,最容易错”的丢分题,费时费力而不易得分!因这三道客观选择题内容指向不确定性因素多,能否准确解答这三道客观选择题,又是文言翻译和主观题的关键,所以在文言板块集中突破阶段,就要高效率提升文言阅读、判断、选择的三大关键能力,归纳总结,返本溯源,重点突破难点,变抓分难点为得分亮点。
一、关键能力之一:读懂文本.逐事归纳
(一)勾前挂后。读懂文本内容难点
如何读懂文言文内容?这是做对选择题的基础。首先要大致明确文段中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并且进行逐条归纳,就能对文言文基本内容有大致理解。其次是结合注释,勾前挂后贯穿理解文言语句内容。有时可先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进行排除,再结合语句“猜”,即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语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馑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祜以來,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二)逐事归纳,做好标记,理清文本内容思路
在快速阅读扫描信息时,在每一件事后用竖线做好标记;如果是自然分段可用几个字简要概括。特别要关注所做之事产生的结果,这为理解其他题打好了基础。
【高效突破】
1.梳理文脉。即“四问”读懂原文:什么人?(传主与涉及的人是谁?)——在什么地点?(朝廷、地方)——做什么事?(求学?待人?为官?为民?治贪?拒贿?)——什么品质?(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关心士子、抗旱救灾)
2.“白板”加强语感。在复习时,坚持每周读一段文言,最好是阅读白板(没有标点符号)加强语感,这对断句有极大好处。
做信息筛选题,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原文与选项不相符的内容,照应上下文进行筛选,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如“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日:‘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可归纳为:母程氏亲授苏轼以书,受到主司欧阳修高度赞赏。
二、关键能力之二:读断语句.判断正误
(一)积累归纳,加强语感,高效判断语句含意难点
文言选择题通过断句考查对语句内容准确理解程度,是拉开区分度的最好方法。
那么怎么断句?一是结合语感。将语句中涉及的古文化常识与教材涉及的内容相结合,将涉及传主言行的一些重点语句勾画出来,默读几遍。二是抓谓语。确定全句的谓语,就能往前找主语,往中问找修饰语;同时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等。三是抓“读破”。有的语句名词做谓语要“读破”,也可抓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
1.把握文言断句的“三断法”
(1)利用文言并列式句法特点。尽量利用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句式特点,寻找答案。因为在这样的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可由已知词性、词义推知未知词性、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借助易解的“用”字推断“以”也作“被任用”解。再如“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恶”与“乐”、“忠”与“佞”皆为对应概念,解其一则通其二。
【2021年全国甲卷】第10题c项: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高效突破】关注对称,以词推句
文言行文中,作者往往在上下语句位置对称的地方,使用一些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实词,来暗示自己在叙事过程中的观点或情感倾向或体悟;或者使用一些可以表达情绪、宣泄强烈情感的虚词来表明自己对人或对事的不同态度、观点。所以可由已知词性、词义推知未知词性、词义,或以词推句。
(2)根据“上下文”原则,利用“已知”判断“未知”。文言文在行文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前后的内容往往构成对照、对比、对应的结构关系,所以可以根据语句中的某个关键词语去对应找出另一个关键的词语含义;或从前半句熟悉的内容去判断后半句不熟悉的内容,或从前一句的内容去判断后一句内容。
【2021年全国乙卷】第10题c项: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高效突破】回到原文,看清标志
应先把句子代人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在句尾、句首对断句有提示作用的标志性词语,因文言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对断句有很大的提示作用。78F11C7B-5226-4B6B-9A22-22053D4CDDA7
(3)学会判断文言常识性的关键词义或陈述对象。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结构性的虚词、句头句尾的提示性词语,前后对照性语句的实词、固定性结构等都是断句的关键词语。
2.利用一三靠~,判断传统文化常识题正误
传统文化常识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型,一靠教材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积累,如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历代刑罚、干支纪年等。这是解题的基础。二靠审读题干要求,有些常识和教材的意义和用法是不同的,有的意义一样而用法不同,有的用法相同而意义不同,这是解题的关键。三靠文本本身特定语境。回到文本去比对,勾前挂后蒙读,联系教材的用法,选项都有教材相关例句;结合题干、选项、教材综合分析选定,这是解题的难点。
【高效突破】多读多记,重在积累
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如“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说法错误。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三、关键能力之三:以文为本,概括选择
(一)依文解题,依句释义,是突破文言概括分析的基础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包括了三层含意:①“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指的是对原文语句含意的概括;②“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指的是对原文人物的言行等内容的分析评价;③综合文言文里的文化常识考查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准确度。
【2021年全国甲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砻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
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高效突破】将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先翻译再比对
此题一般要求分析错误原因:分析推导时间先后有误。先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二)以文为本,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看是否信息错位或语句翻译错误是判断选择的关键
结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语句相关内容高度契合,然后进行翻译,再将原文语句的内容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比,看选项内容是否信息错位或语句翻译错误,或张冠李戴,或无中生有,才能破“障”填“坑”。
【2021年全国乙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胄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祐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高效突破】緊扣原文,破“坑”填“障”
该题的选项内容一般多是对原文语句的翻译,命题者多采用:①故意翻译错误导致信息错位;②故意弄错人物而导致张冠李戴;③将几件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弄错而造成人物与事情不对号;④混淆人物官职、事迹,将甲做的事变成乙做的事;⑤将原文语句偷工减料或变换几个词语造成选项意思与原文大相径庭。所以在判断选项时,要紧扣原文语句与选项内容比对,破除命题者故意设置的障碍。
(三)逐字落实,比对选项,看内容概括有无故意增减缺漏
有时文言选项的内容与原文本相比,命题者有意漏掉一两个关键字,造成选项与原文含意大相径庭,或将涉及甲的事有意识地放到乙身上,或将官职、地名、人名、时间等弄混淆,诱导考生误判错选。
【2020年浙江卷】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给曾巩的信中,不仅表现出对屈原文章的喜爱,也显示出对屈原仁而无私、气遒趣高人格的理解与欣赏。
B.作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于心,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
c.文章以言与德的关系为中心,探讨了三代至宋的君子之文,认为语言无论华美、简朴、迂曲还是疏荡,都可从文中探得其道德和志向。
D.本文通过对司马迁、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评价,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
【高效突破】条分缕析,逐字落实
有时命题者将选项概括的内容张冠李戴,或在细微处故意翻译错误。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翻译上的错误,条分缕析;对原语句的文言实词含义逐字落实,文言虚词的用法细心比对,这类错误是很容易识别的。78F11C7B-5226-4B6B-9A22-22053D4CDD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