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
您好!我听老师说,高考语文试卷中,没有任何一字是多余的。这个看法让我语文考试时太紧张了。我现在反而觉得也没有必要对每句话都字斟句酌,毕竟考试时间有限!您对此有何高见?
余晴明
余晴明同学:
你好!你的老师说的“没有任何一字是多余的”虽然有些夸张,但还是有道理的,意思大概是试卷当中的所有信息应为我所用。如高考阅读题《世间最美的坟墓》。文章中有“今天,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氣,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对此,试卷设置了这样一道题:“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这道题,看似毫无头绪,而只要我们看到文章的副标题以及文后的注释,也就豁然开朗。文章的副标题为“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而文后的注释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将副标题中的“1928”与注释中的“1828”一联系,我们也就清楚,这个“特殊的日子”指“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
没有“多余”的信息,包括标点符号。我们都清楚,标点符号,在句式确定、层次划分等方面,有着明确的作用。因此,在衔接语句时,无论是选择还是补写,我们都必须充分利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如下面这道题:
今日之中国已行进至历史的关键路口,复兴的前景指日可待,但战略机遇稍纵即逝。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涉水跋山;()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困难重重不是已经被我们战胜,攻坚克难又有何惧?
B.虽然我们已经战胜重重困难,但仍需要不断攻坚克难。
c.我们既能攻坚克难,也可战胜重重困难。
D.我们只有战胜重重困难,才能攻坚克难。
这道题,只要我们看到括号前的分号,选项也就一目了然。一般情况下,分号意味着并列,突出表现就是句式相同,而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与分号前的句式一致。
估计你的老师也万万没想到,一句关于答题“技术”上的话,让你产生了心理上的紧张感。希望我的解释能让你释怀。至于考试时间,熟能生巧,多加练习,就能控制好答题时间的!
高老师请来的范德洲老师6D796D81-E862-4138-82BC-7887D04FA7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