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水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表现在教师的讲授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管理和考核方面的“水”。采取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改进教师评价方式和强化考核监督等措施治理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对思政课“金课”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关键词]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4-0085-02
“水课”是与“金课”相对的。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水课”一词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学界关于高校“水课”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于思政课“水课”的关注相对较少。在高等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思政课“水课”问题。这无疑对打造思政课“金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高校“水课”的界定
关于高校“水课”的含义,学界尚未有统一界定。纵观学界近年来关于“水课”的相关研究成果,有关“水课”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一是教师型“水课”。“水课” 基本上指的是“老師好、给分高、学习轻松”的课程,“课水、人好、分高、好过”成为“水课”的主要标准。[1]二是内容型“水课”。“水课”主要包括学生不感兴趣的课、考核方式过于简单的课,以及与初、高中课程内容有重叠的课三种类型;[2]将一些学生既不感兴趣也无法有效学习到专业知识的课程称为“水课”。[3]“水课”之水在于与时代脱节,教材跟几十年前的版本相比变化不大,教师上课内容与课本脱节。[4]三是学生型“水课”。大学生眼中“水课”的典型特征:出勤率不高,作业(考试)要求不高,为了“混学分”而选课,学习效果和收获不大,教师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5]
对于高校“水课”的诠释,官方也有一些观点。如教育部前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还存在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同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指出大学“水课”的三个评价标准,即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
综上,无论从学术界定还是官方观点都一致认为,高校“水课”是指授课内容“水”、学生轻松过关的课程。除此之外,笔者认为,高校“水课”还有教师教学方式“水”和课堂管理“水”的特征。
二、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表现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表现在教师的讲授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管理和考核方面的“水”。
(一)讲授内容“水”
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讲授教材内容无可厚非。但有些教师存在授课内容浅显、讲授内容与其他教材重复、重点不突出、不能详解难点、传授知识串联或拓展少、授课内容偏离教材、缺少价值引领等“水课”现象。如教师注重传授政治常识,忽略对“为什么”的分析;重复讲授中学阶段或其他思政课教材内容;授课没有层次性,主次不分,详略不当,平衡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难点问题一带而过;不能深挖理论基础,缺少学理性分析;不能把同类知识或相关知识串讲起来;为了迎合学生,讲授一些与教材毫无关联的内容;没有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统一起来,等等。
(二)教学方式“水”
好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思政课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获得感,更有利于增强思政课课堂效果。一些思政课课堂教学被称为“水课”,其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水”。
一是教师照本宣科。教师照本宣科有多种类型,如念教材、仅讲教材等。众所周知,高校思政课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其权威性毋庸置疑。然而有些教师就是抓住思政课教材的这一特点,又恐怕讲跑调,在上课时就这样长期念教材,或仅讲授教材内容,遇到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圈圈划划,让学生背诵。
二是教师念PPT。教师在授课中利用PPT的确有多方面益处。但有些思政课教师授课虽不照本宣科,但有把讲授内容全部搬到PPT上且对着PPT念的现象,没有合理恰当地使用PPT。
三是满堂灌。满堂灌式教学就是填鸭式教学,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模式。有些思政课教师不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自己教学水平高、不顾学生感受、不注重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和辩证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只会一味地满堂灌。从形式上看,满堂灌教学貌似教师讲得井井有条,教学内容信息量很多,但教学效果甚微。
四是让学生讲课。翻转课堂是高校课堂教学革命的产物,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有些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误用翻转课堂,认为让学生讲课就是翻转课堂,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为了让学生讲课,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提前备课,然后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讲课,时间为15分钟左右;一次课安排5~6人讲课,最后教师对讲课内容和讲课形式做出简单点评。高校思政课是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很难吃透教材内容。整个环节往往由小组代表一人备课,其他成员一般帮助组长制作PPT,或者基本不积极参与讲课活动。
(三)课堂管理“水”
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是本科教学的生命线。加强课堂管理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课堂同样需要管理。受高校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敢严格管理课堂教学的思政课教师也是有的。部分思政课教师顾虑重重,担心学生评教低,影响晋升职称或被末位淘汰,导致在思政课堂上出现不敢管理迟到、早退和逃课学生,不敢管理不注意听课学生,极少对学生进行考勤等“水课”现象。
(四)课程考核“水”
思政课是高校公修课,授课对象参差不齐,教师对学生要求也不一样。一些思政课教师在考核中自然地就出现布置作业内容简单、布置作业形式单一、批改作业不认真、平时考查给分过高、考前划重点甚至透题、期末考试出题简单、采取考查方式、实行刷题考、试卷批改不严格等现象。
三、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治理对策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既有内容方面的“水”,也有形式方面的“水”;既有课堂本身方面的“水”,也有课堂相关方面的“水”。治理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需软硬兼施,多管齐下:
(一)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
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是治理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如采取提高学历、访学、暑期研修等方式,这些对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治理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角度来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来说,一是要强化教研室作用。教研室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实行集体备课,探讨讲授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完善PPT课件,编写优质教案,举行公开观摩课,相互听课,一对一帮扶等。二是引进具有思政教育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要注重提高其内涵建设,应着重引进具有思政教育专业背景的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这将对治理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具有深远影响。三是要引导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基本遵循,是教师授课的重要载体。思政课教师只有吃透教材、精通教材、熟练驾驭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四是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没有研究的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为提升教学水平注入更多活力,提高授课的学理性。为鼓励思政课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列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单独奖励思政教学研究成果,增加思政课教师晋升职称评价指标中的教学研究比重等。
(二)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
治理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状况,必须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课堂管理,除学校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外,思政课教师所在学院和教研室要专门建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采取课堂教学巡视、深入课堂听课、及时反馈意见等形式加强课堂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思政课堂上,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仅靠教师一人是难以管理成功的,必须由思政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和班干部等共同组建一支协同型课堂管理队伍,并制定严格的课堂管理规章制度。
(三)改进教师评价方式
部分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中不敢管理学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怕学生评价低。若学生给予思政课教师评价低,轻则影响教师的教学声誉、影响承担教学任务,重则影响评聘职称。据调查,在高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学生的评教是一个重要方面,几乎占到评价指标比重的50%。目前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对教师的评价既没有专门的评价机构,也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為增强思政课教师管理学生力度,需改进教师评价方式。一是高校要设立专门的教师评价机构,负责搜集教师评价的各项指标内容,综合评判教师;二是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主体,充实评价指标,合理分配指标权重。
(四)强化考核监督
针对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对学生的考核监督。一是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严格考核学生,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二是要提高命题质量,试卷应由教龄较长的教师命题,由教研室主任审核,由主管教学院长严格把关,教师判分要有理有据;三是杜绝思政课教师考前为学生划重点,严防试题外泄;四是减少考查课程和刷题考。
治理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需要对症下药。对于思政课课堂教学形式方面的“水课”,靠制度是很容易治理的;对于由教师内涵引起的“水课”,则需要常抓不懈。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对建设思政课“金课”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范江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水课”现象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447.
[2]王琦.高校“水课”评价论析[J].江苏高教,2019(5):68.
[3]樊静,邱晨辉.一封来信再揭大学教育弊病[N].中国青年报,2015-07-13(9).
[4]范娜娜.高校淘汰“水课”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课堂[N].中国青年报,2018-09-12(2).
[5]梁林梅.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以N大学为例[J].高教探索,2015(5):76.
(责任编辑: 张宏玉)
基金项目:2016年度南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科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SZ2016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马文起(1975—),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