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志艳
教育始于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不仅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首先进行自我教育的父母,就谈不上对孩子的正确教育。” 因此,从成长型思维的视角来看,家庭教育的要义是家长首先进行自我教育,然后引导孩子自主成长。
家长为什么要进行自我教育
家长的自我教育之所以重要,是由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家庭教育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是非正规性。家庭教育是非正规的,尽管许多人呼吁和期待家长“持证上岗”,但我们无法像规范学校和教师那样要求家长。二是天然性或者血缘性。这是由亲子关系决定的,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孩子不能像选择学校一样选择家庭或父母,父母同样也不能选择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三是私密性。家庭是一个天然的利益共同体,是一个私密场所,许多教育内容带有家庭自身特征。四是多样性。家庭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不像学校那样受诸多因素的拘牵。五是生活性。家庭教育往往发生在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家长逐步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引导孩子学习生活常识和文化知识,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由于家庭教育的这些特点,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从成长型思维视角来看家庭教育,就需要家长建设学习型家庭,提升家长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家长和孩子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在家庭教育中,他们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家长是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所以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是首要任务。只有家长人格完善、身心健康,才可能教育出人格完善、自主成长的孩子。
没有哪个人生来就会当家长,成为合格家长是需要学习的。因此,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家长学会自我教育,不断自我完善,追求自身成长,是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通过自我教育的亲身实践,家长能够体会并发现家庭教育的规律,探索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感受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家长,如何进行自我教育
不同年龄阶段的家长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和自我教育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家长的身心发展特点,70后、80后、90后家长有着不同的自我教育路径。
70后家长——与时俱进、缩小代沟。70后属于务实进取、稳中求变、理性踏实的一代。他们目前大多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工作繁忙,只能利用工作之余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受多元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的影响,70后家长大多比较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希望孩子在学习成绩和兴趣之间能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是,70后家长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却在理想与现实间撕扯:一方面想让孩子拥有轻松快乐的学习时光,另一方面却经常纠结于到底该不该补习;自己是在“不打不成器”的教育氛围中长大的,而现在打骂孩子却被认为“不人道”;年少时自己因贫穷而奋发图强,如今回顾当年的“奋斗史”却难以激起孩子的学习热情……
70后家长的子女大多处于中学或大学阶段。中学是孩子课业负担最重、压力最大的阶段。很多孩子因为课业负担重,再加之青春期情绪波动,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作为家长,这个阶段应重点引导孩子掌控好情绪情感,正确处理好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70后家长既要努力发展自我、缩小与孩子的代沟,做一个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又要引导和影响子女自主成长,让孩子能够适应社会。只有家长身心健康、情绪稳定,才能给孩子以积极、正面的影响,保障孩子人格健康发展。
70后家长自我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通过自我学习养成高尚的人文与道德修养,从而影响子女。可以先从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做起,努力成为身心健康、热爱学习的家长。通过自身发展,引导子女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树立正确人生观,热爱生活,心胸开阔;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悦纳自己,既不自负也不自卑;学习家庭建设、家庭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积极融入社會生活,与时俱进。
80后家长——建构学习型家庭,促进自我成长。80后家长是独生子女一代,身上带着特有的时代烙印和鲜明的性格特征。他们看起来都很年轻,更像是孩子的大姐姐、大哥哥,容易和孩子沟通。但他们大多是在父母的保护中长大的,自己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做了父母,心里难免迷茫、焦虑和慌乱。
80后家长的子女多处于幼儿园或小学期,正是良好习惯和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奠基期。因此,80后家长不仅要使自己迅速成熟起来,还要学习扮演好家庭中的各种角色。因此,建立学习型家庭,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应该是80后家长的理性选择。
学习型家庭包含“学习的家庭”和“家庭的学习”两个层面。前者指的是有助于学习的家庭环境,后者指的是家庭成员共同的学习活动。二者都是创建学习型家庭必不可少的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是学习型家庭形成的物质保证。
学习型家庭中的所有家庭成员都是学习的主体。一方面为了充实自身精神世界、完善自我,家长必须不断学习。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家长也必须不断学习。家长是孩子一生的老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树立的学习榜样会是孩子成长的最好指引。家长只有和孩子共同学习,才能够与孩子产生共鸣,缩小代沟,在此基础上家庭成员之间才能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90后家长——提升自身素养,做新型父母。90后物质相对富足,社会环境也更为安定,是轻松、乐观的“社交一代”。同时,90后生活在互联网和信息时代,接受新媒介和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与互联网共同成长起来的他们,更多地从自我出发,独立、自由、前卫、个性,是他们的群体特征,“拒绝标签化”是90后最大的共性。
90后家长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强。对于他们来说,网络、书籍、培训班等都能成为学习新知识和建立个性化家庭教育体系的途径。90后家长自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优化家庭内部环境,包括提高自己作为家长的素质、学会建立和睦的家庭。年轻的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创建和谐、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同时,学习如何扮演好家庭中的夫妻角色、父母角色、婿媳角色,以及职场中的角色、社会中的角色。
家长自我教育是个持续的学习过程。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的重点也在不断调整变化,家长要不断掌握引导和培养孩子的有效方法。除了学习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外,更应通过自我教育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比如了解孩子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能力、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年轻父母应始终坚持成长型思维,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在实践中主动摸索家庭教育智慧。
如何引导孩子自主成长
以成长型思维思考家庭教育,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关键是让孩子学会自主成长。
所谓自主,学者吴康宁认为,在人性当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所谓的“天性”,我们也称之为“天赋人性”。自主创新,就是一种天赋人性。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天生地喜欢自主、希望自主。既然是天性,也就意味着人从孩提时起在骨子里就是自主的。教育不是要外加性地赋予儿童新的属性,而是要把儿童原本具有的天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蒙特梭利认为,孩子能够自由选择所能、所喜的事物来探索,才会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意愿。
唯有自主,孩子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孩子渴望摆脱大人的摆布和干涉,成为他自己。有专家做过研究:将2~5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专家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已经有独立的想法,这是他们发展判断力和独立自主的良好时机,应该得到父母的重视。如要求孩子事事听话,反而会阻碍孩子判断力的发展。因此,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去做;孩子能够做主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做主;孩子现在还不能做或不能做主的事情,家长要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使他自己想办法去做。
引导孩子自主成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让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如果一个孩子既不过分黏着父母,又能够表现出对父母的一定依恋,这就是安全型依恋。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才能逐渐发展出正常的情感表达方式及自主行为。
二是保护逆反孩子的自主需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反抗期,即2~6岁和青春期。青春期是每个人从少年步入青年,走向自主、独立的必经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孩子经常会拒绝父母的要求,和父母对着干,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父母不要觉得孩子不听话就是“不懂事”“大逆不道”,孩子的反抗并不是反叛,这只是他表现自我的方式之一。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允许孩子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有反驳父母意见的权利。在任何时候,说的权利比说的内容更重要。家长也应对孩子正在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思维予以极大的重视与接纳,不要轻易用成人的价值判断标准进行评判。
对于家长来说,当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出现逆反行为时,原则上,顺着、不顺着、协调,这三种方法要交叉使用。当孩子逆反严重时,可不予理会,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再讲道理,并解释当时不理会他的原因不是放纵,而是当时不适合交谈。
三是引导并鼓励孩子的自主行為。这一点要从小培养。如孩子走路家长不去扶,跌倒后自己爬起来,自己穿衣、吃饭。如果孩子滑滑梯时不是自上而下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就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爬。在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不能一味偏袒自己的孩子,也不能一味批评自己的孩子,尽量保持客观,鼓励孩子自主解决。
四是引导孩子自主抉择,而非一味听话。不要让孩子做事事听话的孩子,而是让孩子自主判断大人的话是否应该听从。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包括对规则的探索。当自己的探索行为得到成人尊重时,孩子就会开始遵守成人设定的规矩,这时候纪律的曙光出现,规则得以内化。内化的规则将伴随孩子终生,而且孩子会非常愉快地遵守内化的规则。如果孩子处处被要求听话,从小在成人的监督下长大,在家听父母的话,上学听老师的话,没有机会自行抉择,孩子恐难以真心遵守规则。
五是引导孩子发展主动应对能力。家庭教育应多强调主动教育,提高个人主动应对能力,以及影响别人的能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处理生活事件的过程中,要面对很多需要主动应对的问题。如孩子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对,如何发挥自主性,巧妙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当父母吵架时,如何正确对待父母的争吵?可以让孩子知道,父母小吵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与孩子无关,不必卷入。但是,当父母吵架影响到家庭生活时,孩子要主动劝和、稳定父母关系。
教育的本质是成长,而思维方式是影响人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有时甚至可以左右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因此,为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率先养成“成长型思维”,努力进行自我教育,智慧地对孩子施行成长型养育,引导孩子自主成长。
责任编辑: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