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 林洋洋 王得利 张未来 郑科文
作为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医学学科,口腔医学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不仅对教师教学水平及专业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强调在口腔医学教学中要注重实践,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专业水平。我国口腔医学起步较晚,大部分本科院校在口腔医学专业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较少,不仅影响口腔医学本科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无法满足社会对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1]。近年来,我国对口腔医学本科实践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卫生部及教育部针对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及模式,以国际化视野制定人才培养策略,并提出了专业化认证要求,以提高口腔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2]。此次研究收集牡丹江医学院口腔医学院16 级口腔医学本科生120 名,提出了专业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并总结汇报研究结果。
将2018 年1—12 月未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60 名口腔医学本科生作为对照组,2019 年1—12 月实施专业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的60 名口腔医学本科生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女人数分别为38 名、22 名,年龄19~23 岁,平均年龄(21.48±1.57)岁。对照组:男女人数分别为37 名、23 名,年龄18~23 岁,平均年龄(21.57±1.6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流程展开教学,将教学内容告知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讲授式教学,教师向学生讲解口腔医学专业理论知识。
观察组:给予专业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如下:(1)构建口腔医学实验室。我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明确提出仿真头模生均0.5 台,椅位0.5 台,因此应建立口腔临床模拟教学系统,以便课堂上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清晰观察教师操作,掌握操作方法及技巧,并进行实践训练。学校构建口腔临床示教室,开展口腔专业实验课程。将原有的口腔修复工艺实验室进行整改及升级,满足口腔医学多个学科实践教学开展,为学生口腔修复工艺实践训练提供平台。(2)优化实践教学策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专业知识,增加临床技能培训课程,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参与临床学习。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案例式以及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小组合作探讨,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教学前,教师应录制教学视频,通过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展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及注意力。通过网络共享便于学生课下学习,加强师生互动。加强优秀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及教学比赛,进行自我提升与专业学习。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督导小组听课评课,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督促改进。(3)提供实践教学平台。结合《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临床实习标准》对教学大纲进行整改,转变传统单一导师制为双导师制。增加专业性调查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汇报。组织学生参观口腔医学临床实验室,增加校外实践基地弥补单一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
记录学生考试成绩,评估教学效果,为所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1)学生考试成绩主要分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均采用百分制评分法[3]。(2)教学效果评估包括7 个维度,每项采用1~3 分评分法,高分值表示更好的教学效果[4]。(3)在对教师授课方式满意度评估方面主要集中在主动讲解、教师态度等四个方面[5]。
数据统计分析及检验均在SPSS 22.0 软件上完成,研究涉及的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本科生进行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本科生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分,)
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评分均较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教学效果比较(分,)
表2 两组教学效果比较(分,)
如表3 所示,观察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的比较 [名(%)]
口腔医学专业是医学领域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重要学科,其主要学习的是口腔医学基本原理,包括颌面部、口腔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我国居民口腔疾病患病率达98%以上[6],主要为龋病、牙周病、错位畸形及牙列缺损与缺失,口腔疾病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明显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因此口腔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本专业毕业生既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又可从事医学教育与科研工作,也可开设口腔诊所自主创业。从当前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看,学生接触口腔医学相对较晚,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临床口腔科在口腔医学人才方面存在较大的空缺,因此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尤为迫切[7]。随着现代本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专业认证在口腔医学本科实践教学中得以应用,其强调将专业认证标准与口腔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相结合,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优化实践创新,培养具有临床胜任力的口腔医学人才[8]。
此次研究观察组口腔医学本科生采用专业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该培养模式下对学生的技能教学是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在考核评价方面,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对于操作技能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所不同,专业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对医学生临床胜任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力求其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以此为目标,致力于医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将获得职业医师资格作为基础要求,其强化练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临床模拟练习,第二个阶段为临床模拟训练,第三个阶段为临床实训,反复锻炼、循序渐进进而促进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其与现代先进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虚拟教学系统,模拟与临床实际接近的实训环境[9-10];在评价机制中应用数字化设备与智能系统,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判断,结果客观、公证,可保障临床操作能力培训达到标准化水平。从本研究结果看,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生在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较高(P<0.05),体现了实践教学改革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11]。首先,基于现代口腔医疗设备的发展,口腔医学领域与临床医师操作水平与治疗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国外先进治疗手段在我国的引入,对国外先进技术有着较高的依赖性,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培训与学习。为保障口腔医学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要保障具备足够的实验室基础设施,满足教学需求。通过构建实验室教学平台、创新训练平台等,循序渐进安排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12]。口腔医学实践教学强调将医学理论结合具体实践,在具体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口腔医学实践标准,对教学大纲及管理制度进行完善[10]。实施双导师制,学生参与实习后要定期进行汇报,导师结合学生反馈对教学策略做出合理性调整。构建实验平台后,应建立指导教师团队,结合学生的专长及兴趣,由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构建创新实验平台,结合现有的资源展开口腔医学专科训练。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定期组织口腔专业技能比赛、实地考察、临床口腔科参观等,增进对口腔医学的认识[13-14]。在教学模式方面,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微课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李鹏程等[15]在研究中将120 名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生随机分为A 组、B 组,各60 名,分别给予PBL 联合CBL 教学与传统带教实习教学,结果显示A 组学生主观题、病例分析题与实践操作得分高于B 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PBL 联合CBL 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此次研究结合当前专业认证背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当下口腔医学本科实践教学热点相符。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更高说明口腔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改革表示满意,其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随访时间短、规模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应进一步探究口腔医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策略,为口腔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应用专业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的有效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有一定的教学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