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2022-04-27 08:47:06康燕玲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5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心电图病情

王 倩,康燕玲(通信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心电图室 山东 烟台 264000)

冠心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高发疾病,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现代人群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条件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并且现代人群的饮食也在逐渐向西方化转变,作息不规律以及运动量不足是导致现代社会环境中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增高的主要原因,故而对于这类疾病需要及早进行诊断并开展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的诊断准确度得到改善,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1]。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在进行患者的冠心病评价时,所选择的方式也在不断优化。研究人员认为,将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于患者的病情诊断中,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个体状况,对患者的机体变化进行动态的捕捉[2],能够明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短暂的心电异常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3]。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仪是常用的一种诊断设备,能够直接对患者的心脏电生理活动进行分析和判断,将其应用于患者的诊断中能够明确患者的病情。而常规心电图检查只能针对有典型症状的心绞痛患者进行诊断,这种诊断方式对于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患者产生的诊断质量较差,十分容易在临床上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不利于医务人员开展患者的后续治疗[4]。选择动态心电图进行患者的病情分析,并给予患者有效的诊断工作则能使医务人员快速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本文分析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时采用动态心电图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6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2635例患者中男1354例,女1281例;患者年龄61~78岁,平均(66.2±4.5)岁;病程为1~10年,平均(4.24±4.5)年。

1.2 方法

本文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由医务人员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进行评估,分析诊断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仪器选择飞利浦TC50自动分析心电图,需要将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告知检查者,检查无痛且没有损害,以防止受检查者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告知患者保持肌肉放松,并呈仰卧位在床上检查,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保持均匀呼吸,并按要求为患者连接相关的仪器设备,检查期间要保证接好地线,再次检查接地是否可靠。还需要接好电源线,确保机器预热。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需要受检查者将双侧手腕位置和两侧内踝露出,用酒精对其擦拭使皮肤发红,再涂抹导电液体,以使皮肤和电极良好接触。描记患者的心电图状况,采用25 mm/s纸速对患者的心电进行记录,在进行检查时,医务人员需尽量保障患者的GCG基线平稳,有助于避免在外界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患者检测结果受到影响。

动态心电图检查仪器选择动态心电图记录仪,DMS300-4A(上海朗逸医疗)。在进行检查时,同样为患者连接12导联监测仪,并且对患者进行为期24 h的描记,在描记完成后,由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判断,确认患者的个体状况。动态心电图检查也需要注意到相关事项。第一,在检查前期,要保证和动态心电仪器接触的位置皮肤没有局部感染,保证清洁,然后掌握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意义和主要目的,确保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具备的安全性。第二,在实际检查期间,不仅要保证接触仪器的皮肤不存在局部感染,还需要避免超声检查、CT、核磁等给动态心电图监测带来影响,要与这些强力电源、磁场保持距离。检查过程中还要避免雨水等液体进入到仪器内,以免给检查结果带来影响。在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也不能洗澡,当戴上仪器后可以适当运动,但不能做剧烈运动。佩戴过程中也要注意到不能牵拉记录电极线,记录自己在佩戴24 h内是否有不适、具体的佩戴时间等。第三,得到检查结果后需要告知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获得患者的诊断结果后,医务人员需参考《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5]中记录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标准,由医务人员对患者各项数据进行记录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并按要求记录所有患者的病情类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是患者的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出现异常。该疾病会造成患者心肌可逆性或者出现永久性损伤,也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并发症,目前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作为冠心病中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高,一般患者在平时不会发现症状,但在跑步、喝酒或者吸烟时发现有心慌、胸闷症状,严重情况下会出现猝死,如果人们出现这些症状需要马上就诊。临床上使用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电图方法等对其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会使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硬化,但是与疾病程度有关,如果患者耐受力较强则不会发现有不适。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也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引起心律失常等。所以,临床上需要尽早诊断和预防。心脏疾病在目前临床上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的发生率也较高,是导致心脏疾病的主要病因,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增加密切相关,故而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无症状心肌缺血目前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而其中以房性早搏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诸多因素所导致的异常,均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严重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为心脏是人体的主要来源,当发生异常将引起严重的脑出血、肾衰竭、呼吸困难、脑梗死等症状时,需要对其尽早发现和治疗,保证疾病的有效控制。心电图是一种检查心脏问题的主要方法,但是,只能初步地分析患者是否有心肌缺血现象,能直接观察心脏的情况,为了能进一步掌握疾病原因,还需要给出详细判断。心肌缺血是患者的心脏没有充足的氧气,导致人的代谢不正常,无法确保身体正常,从而给人体带来危害。所以,为了确诊患者疾病还需要给出科学的检查方法。心电图能详细地分析心脏情况,在心电图上能直接观察心肌缺血情况,会发现有PS段压低、提波倒置等情况。比如:使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脏彩超检查等,虽然都能发现一些异常,但是,要能够全方位、多维度地掌握心肌缺血,还需要配合其他的检查方法,以保证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疾病情况,促使患者疾病尽早控制。

导致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的因素较多,在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判断时,需选择合适的心电图检测方式明确患者的病情,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发病后的心率波动状况较为明显,如果采用常规的心电图检查方案,只能够对患者某一时段的心电状况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并不能够判断患者长时间的心电状况,只能针对患者某一时间点的心电状况进行检查,整体检出率较低,并且对于某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来说,这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动态心电图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来说,能够帮助医务人员获得来自患者更加准确的依据,在对患者进行病情检查时发现动态心电图能够针对患者的心脏疾病进行判断,而如果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仅仅能够判断某几分钟内患者的心肌功能变化,临床使用存在一定的限制,并且对于短暂发作以及随机性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来说,这种检测方式几乎无法起到任何检测作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在对患者疾病进行判断时,主要是从心脏的立体结构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这种检测方式的检测时间较短,对于偶发性的心电图难以起到有效的诊断作用。

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的心电状况进行持续24 h左右的检查,连续记录的方式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准确的数据能够使医务人员更有效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病情类型以及病因,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持续时间大约为24 h,所获得的心电数据信息量较大,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真实病情状况,24 h连续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解决采用常规心电图无法判断的各种疾病,对于明确患者的病情状况来说极为重要[6-7]。

动态心电图在进行检测过程中患者能够自由地生活和工作,不会受到检查的影响,这项检测方式能够长时间地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记录,并且有医务人员按要求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处理,同时,医务人员还能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打印最终的检测结果,仔细观察患者存在的早期病症表现,有助于使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据不完全研究显示[8],将动态心电图检测与运动负荷试验应用于患者的诊断中,能够使临床上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提升,并且动态心电图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患者存在的无症状心电图特征,对于明确无症状的患者病情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进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测时,考虑到老年疾病患者的隐喻性动态,研究人员需要仔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状况,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出现诊断疏漏的情况,对于器质性病变患者来说,在检测结果中如果出现了问题或检测异常,则需要对其进行动态性的评估,结合患者自身的症状表现,作出病情调整,以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在本文研究中,显示动态心电图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来说效果更为良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疾病、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断优于常规心电图方式,能更好地研究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也能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实施方案。刘晓慧等人[9-11]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分析不同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情况,发现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症状者占64.56%,有症状者占35.44%,而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分别为45.57%、54.43%。还比较了不同心电图诊断结果,了解发现动态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两组比较后的结果明显,该研究结果和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进行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病情诊断时,选择动态心电图检测方式,并配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开展诊断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病情时检测工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为临床心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心电图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思考心电图之176》
心电与循环(2021年3期)2021-06-03 07:49:40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1:28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中国卫生(2014年5期)2014-11-10 02:11:38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