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艳丽 李迁迁 范 坤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脑局部组织及血管缺血引发脑软化、脑细胞坏死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为猝然昏倒、面瘫、语言障碍、半身不遂等,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1]。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我国每年约有1300万脑卒中患者,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了巨大压力。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正大大降低,但治疗后仍会遗留许多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其中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执行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等,阻碍患者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独立性和生命质量,降低治疗康复水平[3]。目前,临床认知康复训练主要采用人工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存在一定局限性,患者认知训练效果也较为有限[4]。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computer-aided cognitive training,CACT)已经成为认知康复训练的新型主要手段之一,现阶段我国研发的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设备大多是从认知教育角度进行训练,缺乏系统框架和针对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表明[5],认知康复不仅仅是指使用治疗手段来提高患者认知功能,而且需要改善患者对信息接收处理并加工的能力。基于此,我院将以计算机信息加工理论辅助为基础的认知训练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认知康复护理中,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确诊;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MOCA评分<4分,确有认知功能障碍;病程≤12个月;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视力、听力障碍;合并严重心脏疾病、恶性肿瘤等;肝肾功能衰竭;中途退出或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采用住院编号奇偶数字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8~79岁,平均(55.35±2.12)岁;病程45~90d,平均(70.32±3.52)d;偏瘫侧:左侧15例,右侧17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6~80岁,平均(56.76±1.85)岁;病程40~95d,平均(71.73±2.83)d;偏瘫侧:左侧16例,右侧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干预。
1.2.1成立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干预小组 选取护士长1名和责任护士4名组成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干预小组,1名专业治疗师为小组顾问。由护士长任小组长,安排并组织成员进行计算机康复训练及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使其完全掌握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的操作技能和内容,小组制定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1.2.2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结合信息加工理论及情境故事疗法,将认知训练分为三个模块。(1)第一模块:感知觉训练,包括视知觉训练、听知觉训练、简单反应训练;第二模块:注意力、记忆力训练,主要包括维持性注意力、选择性注意力、注意力分配、视觉搜索、工作记忆;第三模块:复杂认知功能训练,主要包括工作计划、反应抑制、心理旋转、迷宫。(2)实施方案:首先对第一模块进行训练,时长5min,接着进行第二模块训练,时长15min,最后进行第三模块训练,时长10min。每个模块设置从易到难不同分级。训练开始前,由专业的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认知水平评估,选择符合患者水平的训练难度分级,采取循序渐进、难度等级递增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分级、针对性认知训练。
(1)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6]进行认知功能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注意、抽象、延迟记忆、定向力以及视空间与执行能力等维度,评分范围为1~30分,认知功能与评分呈正比。(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进行神经功能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意识水平、上肢运动、凝视等条目,评分范围为1~42分,神经功能与评分呈反比。(3)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8]进行生命质量评价,该问卷主要包括情感功能、生理职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4个维度,每个维度为1~100分,生命质量与评分呈正比。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 (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 (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 (分,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正呈年轻化趋势发展。患者治疗后可出现偏瘫、吞咽困难、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9]。研究显示[10],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是未患脑卒中患者的6~9倍,发生率高达70%。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常表现为记忆衰退或损坏,认知缺陷、痴呆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目前临床无特效药治疗,一般采用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的药物,但治疗效果欠佳。同时,常规康复治疗护理大多是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角度出发,对认知功能康复护理未予以高度重视,可最终导致患者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11]。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迫切需要切实有效的认知功能训练,提高其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研究证明[12],通过有效的认知训练康复护理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研究显示[13],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信息处理能力较弱,同时在收集、整合信息方面也存在障碍,无法自动采用认知能力来处理和提取信息,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进行脑部神经信息刺激,促进大脑新神经网络的建立,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随着现代神经医学研究的不断开展,应用现代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得到国内外康复领域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取得了新成果。但因存在地域、文化差异,在我国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机认知康复训练将其分为三个训练模块,分别为感知觉训练模块、注意力分配、工作记忆、视觉搜索训练模块以及计划能力、心理旋转训练模块,全面对患者认知能力进行训练,并取得了较好疗效[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有效提升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生命质量,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状态进程,临床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