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站式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2022-04-27 02:39梁惠冰钟彩棠程少玲黄晓銮
临床护理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成功率新生儿护理

梁惠冰 刘 玲 钟彩棠 程少玲 黄晓銮 周 玲

第5版《实用新生儿学》中定义高危儿主要是指已发生或有出现危重情况风险而需密切监测的新生儿[1],我国高危儿的发生率较高,在所有新生儿中占比高达5%~15%,其中5%~10%的高危儿可能出现脑损伤等,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2]。相关调查发现,临床新发高危儿人数与日俱增,使健康管理问题受到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者的重点关注[3]。由于新生儿护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晚,正处于探索阶段,临床上尚无统一标准的合理护理方案。既往传统护理仅侧重于经验医学传承层面,从而促使其相关干预措施无充足的循证证据支撑,对该学科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4]。多站式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管理工具之一,主要是指通过信息给予,实现工作流程/要素的可视化转换,借助相应的标识、颜色等,指导医务工作者开展工作,最终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5]。本研究探讨多站式护理模式在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儿265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6]:(1)均为单胎妊娠;(2)新生儿均为高危儿;(3)均知情告知,同意入组。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消化道畸形;(2)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儿;(3)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退出或失访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站式护理组133例和常规组132例。多站式护理组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27.82±3.11)岁;孕次1~4次,平均(2.12±0.32)次;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8例,高中或中专69例,大专及以上16例;高危儿基础疾病:早产儿60例,新生儿窒息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4例,其他12例;新生儿出生体重(3310.85±352.81)g;新生儿出生身长(48.62±1.35)cm;胎龄28~41周,平均(35.12±2.35)周;分娩方式:顺产56例,剖宫产77例。常规组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27.88±3.14)岁;孕次1~4次,平均(2.15±0.34)次;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7例,高中或中专70例,大专及以上15例;高危儿基础疾病:早产儿58例,新生儿窒息3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例,其他1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3317.50±347.59)g;新生儿出生身长(48.78±1.40)cm;胎龄28~41周,平均(35.20±2.38)周;分娩方式:顺产54例,剖宫产7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与《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相符。

1.2 方法

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多站式护理组开展多站式护理模式干预。

1.2.1首站 即产科及手术室站,选取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护士、麻醉师以及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共同组建高危儿救治团队。要求小组成员以头脑风暴法讨论并制定高危儿相关的救治工作制度、职责、流程以及应急预案。对新生儿科的护士严格遵循APN排班,且每班均需配备1名高危儿救治团队成员。此外对产妇开展分类管理:新生儿科医护协助产科医生对产妇实施会诊,以绿色标识表达低风险人群,橙色为中风险人群,红色为高风险人群,紫色为极高风险人群。按照产妇具体情况,预测胎儿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完成出生体重以及出生后风险的评估,分别标识转运抢救医疗器械。若产妇在接受保胎治疗后仍无效,且发生产兆或(和)胎儿窘迫时,立即启动高危儿救治团队,并由相关成员完善接产准备。若拟行手术终止妊娠,则及时告知手术室,同时完善术前准备。由高危儿救治团队成员完善产时保护,包括高危儿复苏、体温维持、肺保护、转运管理。救治过程中,尽量避免医源性损伤,并以不同颜色标识实施高危儿区分。

1.2.2新生儿科站 普通新生儿采用乳白色面料制作鸟巢和盖被,且无需准备暖箱罩,床位悬挂灰白色听诊器;早产儿暖箱内鸟巢、暖箱罩均采用黄色,床位悬挂灰白色听诊器;极低出生体重儿以及超低体重儿暖箱内鸟巢采用粉色,暖箱罩选用粉色,床位悬挂紫色听诊器。此外,分别采用白色、黄色、粉色、蓝色进行正常奶粉、稀释奶粉、深度水解奶粉、特殊奶粉的标记。按照喂奶方式采用经留置胃管注射器手工推注以及微量泵推注。每床均配制手消毒设备,手消毒机固定架设置颜色区分,按照乳白、黄色、粉色标记普通新生儿病房、NICU以及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体重儿病房。

1.2.3家庭站 相关干预主要是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开展,以信息化技术完成高危儿家长的健康指导和跟踪随访。多学科团队成员包括1名组长与6名成员,并构建组长-平台管理员-责任护士三级质量控制体系。组长的职责在于系统管理以及工作调度,由新生儿科的护士长担任。成员包括科室主治医生、专科护士,营养师以及药师。由小组成员通过微信平台和高危儿家长交流沟通,并开展家庭随访指导等。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对所有高危儿的喂养进行科学指导,合理用药指导。团队成员将高危儿抚养指导、典型症状、抚触手法以及随访时间等内容,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发布在微信群中。医患之间可借助微信群实现跨时间、空间的交流,对高危儿家长进行正确的指导,并对提出的疑惑予以解答。利用微信平台为高危儿家长发送居家护理健康宣教相关知识,并定期每月对高危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高危儿腹泻、发热、惊厥等症状发生情况。掌握高危儿健康管理的有效性,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干预时间为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高危儿救治成功率、护理缺陷发生情况、高危儿父母满意度、行为发育商等差异。其中,高危儿救治成功率是指干预期间未出现死亡,且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护理缺陷主要涵盖器械准备不全,物品准备不全,护理不到位,给药错误等。满意度主要是通过满意度调查表实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选项。行为发育商的评估主要是通过行为发育指数(MDI)[7]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以及语言能力4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智力发育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高危儿救治成功率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高危儿救治成功率的比较

2.2 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的比较 n(%)

2.3 两组高危儿父母满意度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高危儿父母满意度的比较

2.4 两组高危儿行为发育商评分的比较,表4

表4 两组高危儿行为发育商评分的比较 (分,X±S)

3 讨论

由于国家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不可避免地导致高龄、多胎以及高危妊娠等妊娠不良因素增多,进一步导致高危儿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态势,从而威胁新生儿生命,增加了高危儿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8-10]。高危儿系统管理属于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医学领域,其主要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妇女儿童保健、心理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神经医学等跨学科的课题,并提出防治高危儿各种疾病的有效措施,对降低高危儿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具有积极意义[11-13]。本研究采用多站式护理模式主要在产科/手术室-新生儿科-家庭三站协同的基础上,开展横向、纵向的目视管理,可能具有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站式护理组高危儿救治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多站式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儿管理中,可明显提高高危儿救治成功率。其原因:多站式护理模式各站点具有协作紧密的特点,且各站点工作明确,区域标识显著,物品定点安置,通过差异性颜色区分简洁、直观,安全标记和提示信息一目了然,实现了复杂工作流程的简单化。同时,多站式护理模式管理贯穿了高危儿从出生至回归家庭的全过程,且管理具有规范化、统一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危儿的救治成功率,同时有利于降低高危儿的致残率、致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多站式护理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多站式护理模式管理可明显降低护理缺陷发生风险。其原因:多站式护理模式将常规管理中住院期间抢救、治疗的重点进行了转移,经由医院-家庭双方协同将优质的护理服务延伸至高危儿的家庭护理过程中,回访-沟通-指导-家庭方式相结合,有助于促进高危儿的健康生长发育,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危儿的护理质量以及生存质量[14]。本研究结果显示,多站式护理组高危儿父母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其原因:可能与多站式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高危儿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多站式护理组各项行为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多站式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儿管理中,有助于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其原因:可能为该护理模式规范了新生儿科的管理以及高危儿的救治,继而为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多站式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儿救治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高危儿救治成功率,减少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同时可改善高危儿父母满意度,促进智力发育。

猜你喜欢
成功率新生儿护理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