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秀梅 胡少华 詹雪梅 韦红梅 李清风
护士科研能力指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研究和解决问题,熟悉研究步骤,并将研究成果作出书面总结的能力[1],是注册护士核心能力之一[2]。2011年,护理学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中分化,成为一级学科,对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为学科的理论发展奠定基础,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拉动力。此外,科学研究是解决护理实践中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开展比发达国家较晚,1992年开始招收护理研究生,2004年招收护理博士,临床护士学历层次普遍为大专和本科,科研能力不足是阻碍临床护士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学者对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335名护士科研能力调查发现,我国临床护士科研能力较低[3]。如何提高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养其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护理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本研究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科研能力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培训小组制定选拔条件,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应专科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对护理科研有浓厚兴趣者。2019年10月我院采用自愿报名,科室推荐的形式,最终共152名护士参加培训。其中,男性9人,女性143人;年龄26~45岁,平均(32.43±9.61)岁;职称:护士8人,护师66人,主管护师76人,副主任护师2人;工作年限3~23年,平均(8.71±4.19)年;均为本科学历。
1.2.1成立培训小组 培训小组由2名护理部主任、1名护理学院硕士生导师、1名公共卫生博士、33名全日制毕业的护理研究生组成。护理部主任负责统筹安排及制定培训方案,护理学院老师负责课程的制定及指导,公共卫生博士负责授课内容的指导,全日制研究生负责理论授课和实践指导。理论授课老师从33名全日制毕业的护理研究生中选拔10人,遴选为工作年限>3年、主持1项及以上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担任成教院或大学课程、发表统计源核心期刊论文2篇以上者。
1.2.2制定培训方案 查阅文献[4]及根据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培训总时长为3个月,培训分三个阶段:科研理论知识培训阶段、科研项目书撰写实践指导阶段和考核阶段。理论授课阶段总时长为2周,采用现场PPT授课的方式。授课内容根据查阅文献、培训需求调研的结果、《护理学研究方法》[5]教材及全日制毕业研究生培养方案[6]制定,共30个学时。培训前,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培训小组对授课PPT进行讨论、修改,保证培训质量的同质化。理论实践指导阶段为2个月,由护理研究生和3~4名研究对象组成实践小组,采用小组讨论及线上的方式,每位护理研究生指导3~4名临床护士进行理论授课内容的实操指导,如文献检索、统计分析及科研项目书的撰写等,每周至少1~2次小组讨论,或者通过微信、QQ等网络形式进行线上答疑解惑;考核阶段是每位科研护士撰写一篇科研项目申报书,实践小组对申报书存在问题再次进行讨论和指导。
表1 基于需求的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理论授课安排
(1)一般资料,包括护士科室、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2)采用潘银河等[7]编制的《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包括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科研设计能力、资料分析能力、论文写作能力6个维度,共3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无法做到~完全能做到分别为0~4分,总分为0~120分,0~40分为低水平,41~80分为中等水平,81~120分为高水平,分值越高表明科研能力越强。(3)护理人员科研知识需求调查表[3,8],包括对科研培训的总体需求、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等。(4)研究成果调查表,包括参与或主持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获得专利等。
通过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培训前采用一般资料、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护理人员科研知识需求调查表、研究成果调查表进行调研;培训结束后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调研;培训后1年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研究成果调查表调研。发放问卷152份,培训前回收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100%;培训后回收问卷145份,有效回收率95.4%;培训1年后回收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90.7%。质量控制方法:所有题目设置为必答题,如出现漏填,则无法提交,直至完成所有答题,以保证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发放问卷2天内将问卷收回。
表2 临床护士科研知识需求情况
表3 培训前后临床护士科研能力评分的比较 (分,
表4 培训前后科研成果产出情况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152名护士科研能力总分为(70.23±5.61)分,得分较低,与国内报道[9-10]结果一致,提示我院护士科研能力薄弱。目前,我国临床护士多为中专、大专学历,学校课程设置未将护理研究纳入到课程体系。本科课程教育中,护理研究在一些院校也为辅修课或选修课,导致护士对科研重视不足,科研能力薄弱。学校教师护理科研能力水平也是导致护士科研能力薄弱的一个重要因素,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教师[11]及高职护理专业教师[12]的科研能力调查显示,教师科研能力不足,是阻碍对学生科研能力培训的重要因素。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85.5%的护士认为科研知识培训有必要,提示临床护士科研意识较强,培训需求高,与林俊等[8]、奚婧等[13]研究结果一致。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对护理工作的考核指标不仅局限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还注重护士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临床问题及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能力,如护士在职称晋升、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都将科研产出纳入考核指标中。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群的健康需求,护理内涵不断深化,护理工作从传统的打针、发药延伸至护理门诊、健康教育、开业护士等为患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独立、专业、科学的护理服务。如何将护理专业服务向纵向和横向发展,科学研究是必经之路。因此,面对学历教育的过程中未系统学习护理科研及面对临床护理、护理学科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护理科研培训知识有较高的需求,建议对临床一线护士开展护理科研知识的培训或鼓励攻读在职研究生。
本研究中,培训小组由临床护理、护理教育,统计学方面专家、护理研究生组成,使培训方案立足临床,科学、严谨、全面,满足临床护士实际需求。研究中将毕业的护理全日制研究生作为授课老师和实践指导老师,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发挥研究生的优势,研究生经过2~3年系统的培训,有丰富的科研经验,让所学有所用,提高研究生自我效能[14]。在培训内容方面,通过对研究对象调查,了解临床护士对科研知识需求度及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同时根据《护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全日制毕业护理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适合临床护士的培训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数据统计分析”及“论文撰写”需求较高,可能与统计分析是比较抽象和难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对论文撰写比较陌生有关。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以上2个课时占比最高,以满足临床护士需要,通过2周的理论学习,提高科研知识水平。经过2个月的实践指导,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最后通过撰写科研标书考核考查培训效果,对考核中出现错误的内容再次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不断强化科研知识和提高实践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结束时及培训后1年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均较培训前提高,培训后1年科研能力总分较培训结束时有所下降(P<0.05),提示可能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护士投入科研实践时间减少。培训1年后护士在学术论文、课题、专利等方面较培训前提高,表明基于需求的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可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有效运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