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分辨率CT 特点

2022-04-27 00:25黄世廷王锡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龄支原体影像学

张 苗,黄世廷,王 涛,王锡明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 济南 250021)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约占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1-2]。近年来,我国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症状加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多器官损伤及严重的长期后遗症,如闭塞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不张等。影像学检查尤其CT检查能更好地显示肺内细微结构,从而为MPP 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49 例儿童MPP 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我院确诊为MPP 且行高分辨率CT 检查的149 例住院患儿的影像学检查资料。MPP 诊断标准[3]:典型症状及体征,包括发热、咳嗽及肺部听诊异常;阳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肺炎支原体DNA 阳性和/或抗体滴度≥1∶160;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以6 岁为界将入组患儿分为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免除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Siemens Somatom Force 开源CT 或Siemens Definition Flash 双源CT。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肺底。扫描参数:100 kV,自动管电流调控技术,螺距1.2。所有数据分别行肺窗、软组织窗重建,层厚1.0 mm,层距0.7 mm。

1.3 图像分析 由2 名影像医师分别对图像进行分析,记录病变的分布情况、受累肺叶、病变特点、淋巴结及胸腔积液等。病变特点主要包括:支气管壁增厚、树芽征、树雾征、磨玻璃影、实变、支气管充气征及肺不张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双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 149 例中,男85 例,女64 例;年龄2 个月至13 岁,平均(5.82±2.76)岁。学龄前组70 例,男36 例,女34 例,平均年龄(3.35±1.74)岁;患儿均有咳嗽和/或发热症状,发热峰值为(39.2±0.79)℃,其中1 例伴皮疹、2 例伴抽搐症状。学龄组79 例,男49 例,女30 例,平均年龄(7.85±1.64)岁;77 例有咳嗽和/或发热症状,发热峰值为(39.5±0.84)℃,其中1 例伴听力下降、皮疹;另外2 例分别表现为视物不清伴恶心、呕吐及胸闷、乏力。2 组患儿性别、发热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2组影像学特点 学龄前组70 例中,单肺病变37 例(52.9%),其中右肺24 例(34.3%),左肺13 例(18.6%);双肺病变33 例(47.1%);病变多累及下叶(85.7%,60 例),其次为上叶(74.3%,52 例)、中叶(34.3%,24 例)。学龄组79 例中,单肺病变54 例(68.4%),其中右肺35 例(44.3%),左肺19 例(24.1%);双肺病变25 例(31.6%);病变多累及下叶(81.0%,64 例),其次为上叶(54.4%,43 例)、中叶(22.8%,18 例)。

2 组肺内征象比较见表1。2 组均以肺实变多发,2 组各征象的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炎支原体患儿的影像学改变见图1,2。

图1 女,5 岁,咳嗽、发热 图1a,1b CT 肺窗示双侧支气管壁增厚(白箭),双肺见沿支气管分布树芽征(黑箭)、树雾征(黑箭头),右侧为著图2 女,7 岁,咳嗽、发热。CT 肺窗示双肺实变及磨玻璃影(白箭),左肺下叶实变内见支气管充气征(黑箭)

表1 2 组肺内征象比较 例(%)

2 组肺外征象:学龄前组、学龄组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14.3%(10 例)、8.9%(7 例),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17.1%(12 例)、17.7%(14 例),2 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常通过呼吸道传播,临床症状表现不同且差异较大,可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或严重的肺内、肺外症状[3],尤其是近年来重症肺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若治疗不及时可引发支气管扩张、闭塞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等长期症状。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对其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149 例MPP 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和/或发热症状,2 组发热峰值均值在39 ℃以上,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少数患儿同时伴皮疹、抽搐等。有研究发现,我国MPP 患儿中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2,4],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性别不是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2 组男性感染率均较高,尤其在学龄组中。但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仅纳入部分有CT 资料的MPP 患儿,具有一定的选择偏倚,且样本量较小,因此尚无法得出性别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重要因素的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通常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多发[5],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发病高峰人群多集中在学龄期,尤其是10 岁以下[2,6]。本研究学龄组患儿较学龄前组多,与以往研究相似。

MPP 早期肺部症状、体征常不明显且无特异性,诊断相对困难。影像学检查作为重要的检查手段,有助于临床医师明确MPP 的部位、范围、并发症及严重程度,从而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7]。胸部X 线检查仅能发现肺实质受累,所提供信息有限,而胸部CT 检查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MPP 的影像学表现与其肺部病理变化相关。从发病部位来看,本研究以单侧发病多见,与陈丽等[8]的结果一致,但双侧发病所占比例2 组差别不大。在肺叶分布上,陈丽等[8]发现下叶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认为与支气管走行有关,与本研究一致。本研究2 组最常见的影像特点为肺实变,其次为间质性改变,如支气管壁增厚、树雾征。MPP 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肺炎支原体首先累及气道,引起支气管炎及周围间质炎,使支气管壁增厚、边缘模糊,本研究1/3 以上患儿均出现此征象;细支气管及终末支气管腔内炎性渗出,导致管腔狭窄、闭塞,CT 表现为树芽征;病变沿支气管血管束发展,向周围间质继续蔓延,表现为树雾征及磨玻璃样改变;最后到达肺泡引起肺实变。本研究肺不张、胸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等少见。肺实变严重者可进展为肺栓塞、坏死性肺炎等,但胸部CT 平扫难以检出,需CT 或MRI 增强扫描才能发现[9-10],因此临床医师需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PP 需与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鉴别:①肺结核,常发生于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树芽征多见,罕见树雾征,可伴钙化。②细菌性肺炎,多位于下叶,以实变为主。③病毒性肺炎,临床症状较重,与影像学表现同步,肺部改变以间质为主。本研究的不足:作为回顾性分析,由于影像技术所限,未对是否合并肺栓塞或坏死性肺炎作出评估。

综上所述,MPP 以肺实变最常见,其次为间质性改变,如支气管壁增厚和树雾征。CT 能有效评估MPP 的病变性质、范围,从而为临床医师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提供有价值信息。

猜你喜欢
学龄支原体影像学
西班牙学龄篮球锦标赛组织体系研究及启示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仙桃市初中学生视力状态筛查分析
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模式研究
不同学龄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技巧分析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
小儿支原体肺炎6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