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分类视域下科学小品文“读写一体”的实践研究

2022-04-27 21:34姜欢晓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品文说明文松鼠

姜欢晓

文体分类视域下的科学小品文学习活动设计要遵循“以核心素养为纲,以任务驱动为梁,以读写结合为径,以过程适切为重”的基本原则,制定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设计情境与任务,建构阅读新范式,提升写作新策略。

科学小品文又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用小品文的笔调,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有趣地进行表达。和一般的说明文相比,其内容更生动,表达更形象。

其文体特点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取科学信息,同时可以揣摩写作技巧,品析语言风格,体会思想情感等,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

一、教学价值

(一)教学内容从“读什么”“写什么”向“如何读”“如何写”转变

以往其他版本教材的阅读教学,老师更关注学生读懂了什么,很少关注学生读懂的过程。导致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能理解到位,对新的文本不知如何解读。文体分类视域下的科学小品文读写结合的研究,促使老师引领学生从学的角度出发,重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真实解密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提升自主阅读、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方式从“零散型”向“集中型”转变

部编版阅读教材有别于以往的阅读教材。以部编版五上第五单元说明文单元为例,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本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一般性说明文《太阳》和科学小品文《松鼠》)、两篇略读课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组成。教材系统性、螺旋形的编排,使教学的指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鲜明。教学内容的聚焦,促使教学方式的转型。

二、基本原则

从文体特点出发,结合部编版教材提供的课文范例,重新梳理、架构、统整阅读与写作的资源,设计适切的活动任务,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

(一)以核心素养为纲

文体分类视域下的科学小品文读写一体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文体的特点,关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以任务驱动为梁

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要形成螺旋上升的活动体系,兼具聚焦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要体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任务设计要体现儿童立场,设计适切的活动板块,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任务、合作解决有思维挑战性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三)以读写结合为径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相辅相成。在阅读时,要设计有明确指向性的读写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表达,关注是怎么读出来,怎么写出来的,即将陈述性知识内化为程序性知识。在写作时,学习根据阅读中所获的程序性知识,进行变通、调整,情境化处理,及时修改习作,深化、细化阅读。

(四)以过程适切为重

合理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感受、思考、积累、运用,根据年段特点和部编版教材编写的整体性、阶段性的特点,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设计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同时,要注重课时的合理安排,注意难度的适宜,根据学情分層设计学习活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让每位同学的学习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

三、具体路径

(一)建构阅读新范式

根据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部编版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结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学情,以课文为原点,以课内文本为生发点,识体而读,适体而教。由篇而类,拓展阅读范围,延展、比较、融合,训练学生对于科学小品文这一文体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1.课前,设计针对性导读

科学小品文属于实用性文体,文中出现的知识性名词术语的理解有难度,对于其文体特点的认识学生阅读时易忽视。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知识,课前老师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如:科学小品文《松鼠》一课的导读设计:(1)借助工具书,理解“帽缨形”“蛰伏”“玲珑”等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些词在文中的具体意思,并任选以上词语进行造句。(2)回顾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说明文单元,课文《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其中(  )属于一般性说明文,(  )(  )属于科学小品文。设计意图:理解知识性名词的意思,为阅读扫清障碍。回顾四下第二单元说明文单元中的课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一般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表达的异同点,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将已有学习说明文的经验和新的学习内容有效嫁接,激发学习动力,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2.课中,开展过程性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梳理课文脉络,了解主要内容,提取信息。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如何突破?可以关注内容,前后关联反复读;可以关注表达,发现说明方法在不同语段中的不同运用;可以查阅资料,补充材料,通过对比阅读发现问题,深化理解……将阅读融入课堂中,让阅读真实地发生,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体验到解决实际问题后的成就感,从而提升阅读思维的品质。

如《松鼠》一课的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学小品文的表达特点,发现其与一般性说明文的异同点。为突破重难点,教学时我设计了两个环节:(1)读一读,比一比:句1:“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中国大百科全书》。句2:“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松鼠》。对比读句,引发思考:“如果你把句1读给弟弟妹妹听,他们知道松鼠长什么样吗?句2中松鼠的特点?”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发现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2)比一比,填一填:《太阳》《松鼠》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表格。在比较阅读中,思考两篇说明文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的异同,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会,再锤炼语言填写表格。考虑此题作业具有一定难度,小组合作完成;此题设为分层作业,可以选做。

3.课后,进行拓展式阅读

科学小品文这类文体的拓展式阅读,让教材内容从片段化延展为立体化、发展性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印证、补充、丰富课文内容,更全面、更系统地建构起知识的框架,引发学生对于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建构起科学小品文与学生生活的桥梁。

如为了使学生在课上所习得的阅读科学小品文的方法与其阅读实践相结合,老师通过拓展阅读范围和来源,引领学生阅读与《松鼠》一课体裁相同、写法相似、题材相似、同一作者、主题相同的文章,以一篇带多篇,从多角度进行有针对性地拓展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手法,领悟同一文体下不同文章在写作表达中的相似或者不同之处,提升小学中高年段学生阅读时的思辨能力,也为学生积累写作经验,进行写作实践做好铺垫。同时,注重学生的阅读效果以多种方式自主呈现:撰写读后感,制作专题读书小报等。以画思维导图为例,通过画思维导图梳理拓展文章的主要内容、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理清文本脉络,掌握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形象直观地展现阅读效果。

(二)提升写作新策略

整合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教学内容,以读促写,使学生习得科学小品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法,确定写作内容,得体而写,以写促读,读写一体,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1.紧扣文体特点,发掘读写结合的知识点

(1)以介绍事物或事理为主要目的,蕴含丰富的知识。①文体特点:科学性、趣味性、生动性。②说明方法:摹状貌、打比方、作假设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增强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提升了语言表达效果的生动性、形象性。③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科学小品文的表达效果。

(2)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表述科学、真实、易懂。①内容的真实性。科学小品文描述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具有科学性、真实性。②情感的真挚性。一般性说明文,重客观陈述,通常不流露情感。而科学小品文,表述生动形象,通常会表现作者对于描述对象的情感。

2.重构教学内容,把握读写结合的着力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段定位、学情特点和选文特点等,对指向写作的科学小品文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有效研制教学内容。

(1)通过有效阅读,认识文体特点。①范文比较,认识文体。借助教材中的一般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范文阅读,以列表的形式,归纳、比较、辨析、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②通过拓展阅读其他科学小品文,认识其写作素材的多样性,了解其取材的广泛性等。

(2)关注语言表达,体会表情达意。紧扣学情,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在关键处停留,训练学生对词句的敏锐感,体会其科学、精准、形象的表达,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积累写作知识。

(3)观察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培养学生自主观察、体验生活的习惯,发现要介绍说明的对象,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如:五上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画思維导图,发散思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植物、物品、美食、话题等进行介绍。

(4)搜集整理资料,学习行文构思。①基于科学小品文科学性、准确性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②范文引路,寻找写作切入点,确定教学内容,进行模仿创作。③指导学生从关注习作内容到关注小品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学习立意、结构、语言表达等,通过科学、生动地表述,体现作者的情感,让语用训练落到实处。

3.改进教学策略,探索读写结合的契合点

(1)读中学写,适当仿写,进行有序化训练

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生动形象,最适合仿写。小学阶段,适合语句仿写,章法结构仿写。仿写分为全仿和点仿,模仿句式、构思、表达等,它是一种写作的训练方法。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进行点仿的训练。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局部模仿训练,通过仿写语句、段落等,把学生学会的表达知识转化为能够灵活运用的表达技能,引导学生真实、有效地进行写作,培养习作表达的能力。

如《松鼠》一课中,在学习、运用科学小品文的语言表达时,我进行了分层作业设计:①夏天,狗吐舌头,靠唾液中的水分蒸发来散热。请尝试用科学小品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1-2句话。要求:通过生动形象地描写,体现“小狗吐舌头散热”这一生活习性,表达对小狗的喜爱之情。②写你熟悉的一个小动物的外形,用上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写一个片段。要求:按照顺序,抓住特点写,语言表述力求生动、形象。分层设计,学生自主选择一题,进行习作练习,以此考察学生对于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表达的运用能力。

(2)基于学情,及时调整,重视过程性指导

1.重视资料筛选、整理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水平,一般均高于学生当前写作的实际水平,教师要重视写作的指导。首先,指导资料的筛选、整理。如:习作“介绍一样事物”,老师让学生尝试写一篇科学小品文。学生习作时,很多同学会照抄搜集到的资料,如照抄描写大熊猫等动物习性的资料,此时,老师要及时评析讲解:“读读同学摘抄的资料,说说感受?”“是的,或枯燥无味,或表达不够通俗易懂……”引导学生在科学表述的基础上,学习对于资料的合理选择,并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取舍、修改、整合,学习《松鼠》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不照搬所查资料。其次,指导写作技巧、表现手法的恰当、合理地运用。根据表达需要,关注题目、开头、发展、结尾等构思技巧。注意文艺性说明文内在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借助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使小品文的情感体现与谋篇技巧融为一体。2.注意“读-写-评”的一致性。引导学生读中学写的过程中,交流探讨,多元评价,提升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在文体分类视域下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灵动的科学小品文学习活动设计,能使学生更好地置身于语文学习活动中。同时,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也让教师在调整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明晰设计的方向,从而追寻更高效的文体分类下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小品文说明文松鼠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卷首
大家的小品文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
谈谈小品文
发现和表现寻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