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探究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2022-04-27 21:34刘涛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舆情智慧融合

刘涛

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推进课堂教学由“知识课堂”进入“智慧课堂”。文章从智慧课堂教学本质进行剖析,在智慧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物理场所的界限的现实背景下,提出网络即教育,实践即课堂,探讨中思辨,任务中成长的融合探究型智慧课堂模式,思考构建融合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策略。

对于大学教育而言,对学生的培养强调的是思考、理解、判断能力的提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的是追求良善光明,高尚价值情操的人,而不只是某种领域的专业知识。大学教育应注重“智慧”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5G网络、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教学从传统的“知识课堂”迈入“智慧课堂”。所谓智慧课堂就是依托智能教学服务系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学习服务,培养立体的、善于思考的人。高校课堂必须正视时代变化,落实“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一、回归本真:融合探究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及特征

(一)大学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大学教育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面对每个鲜活独立的个体,大学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传授不只是简单的“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懷特海指出,大学之所以存在,不在于其传授给学生知识,也不在于其提供给教师研究机会,而在于其“富于想象”地探讨学问中把年轻人和老一辈人联合起来,由积极的想象所产生的激动气氛转化为知识。

然而,传统的大学教学多为讲授型模式,教师一言堂,它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学生却成为“知识的容器”——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大学教育的目的性往往得不到实现。美国学者林奇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思考,他说,大学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略加修补之后的原状的发展,而是“更广泛的结构和体制变革”。而这更广泛的结构和体制变革,大学教学就要顺应智媒时代的技术变革,以智慧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的社会接班人。

大学课堂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智慧,而不仅是知识。知识是人类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它是对某个主题确信的认识,并对之作符合特定目的的使用。而智慧则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它被认为是人类心智所具备的一种能分辨对与错的直觉能力,所以特别与价值判断有关。由此,智慧不同于知识,智慧强调的是人类追求良善、光明,洞察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而知识是对人类经验的学习积累。大学教育需要以“对话”替代“讲授”,帮助学生探究人类世界的丰富性,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指导学生关注生存意义与人生价值。

(二)融合探究型智慧课堂的内涵

1.智慧课堂的内涵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对传统教学的改革的探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唐烨伟认为智慧课堂是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将技术镶嵌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构建一个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环境,实现有效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刘邦奇、吴晓如指出,智慧课堂是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出发,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而成的智能、高效的课堂。由此可见,所谓的智慧课堂就是指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环境,面向学生进行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服务的深度、高效、自主和开放的课堂学习模式。智慧课堂是教育思维、教育情感交互作用的产物,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过程与结果。智慧课堂本质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智能化学习环境,通过精准教学,实现智慧生成,从而达到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智慧教学正是发展人的本性,实现人的更幸福生活。

2.融合探究型智慧课堂的内涵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的心流理论指出,挑战难度和学生的技能水平相关,当学习的挑战难度远超出学生的技能水平时,会引起学习焦虑;当挑战难度远低于学生的技能时,学生会因无聊而转移注意力;两者相匹配时,学生能进入心流状态,这是最佳学习状态。智媒时代,要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状态,达到最佳心流状态,线上线下混合式项目教学是一种最优的形式。这和线上线下混合式项目教学可以称之为融合探究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它以任务为驱动,发挥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资源、运用平台进行学习交流讨论、分组互动、学习展示,全过程监测学习进程,进行导学跟踪指导,课堂问题答疑。这一模式以任务为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线上线下相融合,以难度合适的挑战吸引学生参与创造,让学生进入心流状态。

3.融合探究型教学内涵

融合探究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依托学习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以导学交流进行探讨思辨,以任务为驱动,把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复习的简单知识传授,突破了课堂教学的物理场所的界限,更强调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目的的实践性,突出思维培训的思辨性,教学要求的任务化。

(三)融合探究型智慧课堂的特征

1.学习资源的开放性。融合型课堂强调学习资源的开放,即所谓的“网络即教育”。它依托互联网建设开放性资源库,利用超星、雨课堂等学习平台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放性优势,并非放任互联网的滥用,在课堂讲授中,要注重思想启迪,防止简单知识灌输。由学习平台根据学习数据,精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学习推送。

2.学习目的的实践性。以应用为方向,强调“实践即课堂”。通过学习平台、教室授课进行知识与技能讲解,由学生利用任务要求进行实践性锻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提升本领。

3.探讨中思辨。师生利用线上及时交流工具、学习平台讨论问题,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互动,在互动中释疑解惑,在交流中不断提高思辨能力。

4.学习要求的任务化。采用项目制教学,是基于真实问题的任务设计,以任务为驱动。例如在舆情数据采集课程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采集分析正在发生的X热点舆情事件的微博评论数据。任务明确,要求具體,并非简单知识的讲授,更多的是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提升,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学生在实践中以小组为协作团队,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融合探究型智慧课堂构建的关键转变

(一)融合探究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设计

融合探究型教学充分利用移动教学的智能化、云端化特点开展更为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模式图见图1。首先,建设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形成教学内容资源数据库。其次,教育教学云端化,突破教学空间的物理界限,智能化推送教育资源。再次,精准设计教学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综合运用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实践性学习模式,物理场所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探究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平台,挖掘校外实训场所,搭建网络应用环境,学用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真正让学生在学中思、用中悟,培养才干,锻炼能力,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者在《网络舆情》课程教学中,对“网络舆情事件政府回应技巧”这一课程内容学习设计的教学环节如下:首先,教学资源学习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发布网络舆情事件政府回应相关知识。通过平台以视频形式发布一个网络舆情事件,提出舆情事件应对的任务要求。其次,学生在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网络舆情事件政府应对的一般操作,学习平台开展线上讨论答疑,同时支持学生全网知识搜索。教师针对重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关键环节给予指导。然后,把班级学生分成网信监测组、政策决策组、新闻宣传组、媒体记者组、网民与舆情应对评议组。组内分工协作,对舆情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决策行动、新闻发布。整个学习实践过程参与各组通过图文直播等方式动态记录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习数据进行针对性指导。最后,以小组汇报形式对舆情事件应对进行展示,舆情应对评议小组对舆情应对全程评议,教师进行学习总结。

融合探究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突出线上线下融合,充分发挥项目制教学的优点,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知识教育、情感教育、思维锻炼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统一的目标。

三、融合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困境

当下,教学改革进入深入区,智慧教育已经得到较广泛的认可,然而融合探究型教学在现实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困境。首先,任务驱动会陷入虚假任务。任务设置难度过低,更多强调知识点的考核,任务成为虚假任务,不利于学生技能与实践的匹配,不能实现创新思辨培养与实践能力提升。如果任务设置难度过大,过度超越学生现有能力,导致学生身心焦虑。

其次,高校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打破。融合探究型智慧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以考试为评价目标的现行高校体制中往往遭遇尴尬境地。传统课堂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课堂结构完整程度、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师的仪态仪表、课堂互动程序为标准。

融合探究型智慧课堂教学以任务为驱动,线上线下融合,理论与实践一体,以小组协作、交流互动、教师导学等手段培养思辨性、创新型人才目标。该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技能,提升创新思辨能力。目前研究上还需要大学教育在评价制度上进行切实改革,模式有待进一步提炼验证。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20A0778):地方政府舆情回应效能评价研究。】

猜你喜欢
舆情智慧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