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劳育的渗透价值与措施探究

2022-04-27 21:24赵丽昆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小学数学

【摘要】新时代脚步的到来,促使教育教学也逐渐实现了创新与完善,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渗透,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资源的价值,逐步实现与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劳动教育  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2-0178-03

劳动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力量所在,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优秀品德,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时期,对于传统按部就班的课堂教育模式来说,没有呈现出劳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沉闷且严肃的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劳动教育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其中的劳动教育因素,拓展教育渠道,推动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营造氛围,在情境中促劳育感知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很多数学知识都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优质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引出教学内容,还能够展现出教育中所隐含的劳育精神,从数学文化情境中带领学生感知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在劳动中彰显人们的智慧,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关注度,在不断发掘中实现教学延伸,促进学生对劳育的感知。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文化,在教学中为学生渗透劳育精神,用劳动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数学知识的由来以及发展历史,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先辈的聪明与智慧。教师可以先通过问题的方式去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圆是怎样被我们逐渐发掘并认识的呢?”“圆有什么特点呢?对我们产生了哪些帮助?”“在我们日常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中,有哪些物品是与圆息息相关的呢?”可以先引导学生去学习圆的发展史,早在3000万年前,考古学家通过挖掘出的石器形状发现,山顶洞人就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例如一些工具上被钻了圆孔。同样在旧石器时代,很多陶瓷器具都以圆形为主,还有陶纺轮大多数呈现出与圆有关的立体形状,纺轮的中间有圆孔,圆形的纺轮在旋转使用时会更加稳定。在古代人们搬运一些体积较大或者是较重的物品时,会在重物下垫几段圆木,通过滚动的方式进行搬运等等,从学习中感受前人的智慧结晶,体会数学知识中的劳动精神所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呈现出古代人们生产劳动中为了满足日常对于数学的需求,通过各种方法去创造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强大力量,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数学文化的挖掘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同时也能够全面激发学习兴趣,能够深入了解到知识的获得是前人大量的劳动创造而来的,我们要珍惜现有的数学劳动成果,劳动中彰显出智慧的结晶。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数学文化,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启迪学生的思维。

二、统计整理,在发现中促劳动之美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更是透过知识的学习逐步去渗透劳育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现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没有引导学生去发掘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劳动力价值,教学知识与劳动教育呈现出相互分离的状态。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渗透劳育精神,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发现劳动之美,积极调整教育教学模式,从多角度去探索劳动教育的方法与措施,增加教育教学的新鲜感,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例如,在学习四年级“统计”的数学知识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整理能力,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观察与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统计图展现相关数据,并通过观察去分析统计图中的内容,发现规律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指引学生进行资料调查并制成条形统计图,调查内容为“我国近10年粮食总产量”。学生调查完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讲解自己的调查结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胆量,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通过调查发现2010至2020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为5.59亿吨、5.88亿吨、6.12亿吨、6.3亿吨、6.4亿吨、6.61亿吨、6.6亿吨、6.62亿吨、6.58亿吨、6.64亿吨、6.69亿吨,学生在讲解中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我国近10年粮食总产量的调查数据,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在2015年期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2015年之前,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一直呈现出的是上升状态,在2016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虽然在2017年总产量实现了上升,但是在2018年却又出现下降,直至2019年才开始实现了缓慢的增长。”在数据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从中发掘并开展劳动教育:“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村人口占据全国总人数的70%,正是由于无数劳动人民的付出,才获得了我们今天的收获,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农业的种植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更是增强我国的国力,逐渐发展为农业强国。”

劳动中也隐藏着巨大的智慧,教师要善于将劳育与教材相互联系,引导学生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用这双眼睛去发掘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劳育知识,带领学生感受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弘扬伟大的劳动精神,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引入生活,在实践中促劳动之实

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劳动的帮助下也能够创造美好的生活。现阶段,很多教师过分注重于知识的讲解,或者只是一味地探寻教学结果,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的渗透,也没有充分结合生活去体现劳动的真实性。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开展数学教学,并从中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内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所蕴含的劳育知识,实实在在地体会劳动之实。例如,在学习“数学广角——优化”(沏茶问题)的数学知识时,主要內容是家里来了客人需要去沏茶,为了能够尽快让客人喝上茶水,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提问:“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沏茶,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沏茶所需要的工具,那么谁能够告诉我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些什么呢?你平时是怎样沏茶的呢?沏茶需要多长时间呢?”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的沏茶步骤,算一算沏茶需要多长时间?学生纷纷计算出沏茶需要14分钟,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14分钟的时间真的是太长了,我觉得你们都非常聪明,一定能够想出更好的方法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说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实践操作,在生活中去操作整个沏茶的步骤,通过操作感受实实在在的劳动,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案。学生通过实践得出了最快需要11分钟,方案为:“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同时进行洗茶杯、找茶叶)、沏茶1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事件的先后顺序,在生活中真正去落实劳动,在劳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劳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实践劳动不仅能够去解决数学问题,而且也能够从中进行创新,不仅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劳动能力,也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效丰富数学思考。

四、交流探讨,在合作中促劳动发生

合作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习力量的生成,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渐增加,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都相对困难,如果凭借学生单一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与探讨提升学习能力,在合作中促使劳动的发生,通过合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劳动,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更多的认知,实现劳育精神的内化。例如,在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数学知识时,为了增强学生对平方米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为学生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为4~6人,为每一组学生提供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用报纸去拼接并剪裁成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多少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才能够拼成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呢?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又是多少呢?小组成员之间集思广益,在合作中进行制作,并完成交流和探讨,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完成了测量任务,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单位间的进率知识的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欲望,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

合作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学生在合作中都能够相互帮助,在角色扮演中都能够投入到角色中,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不同劳动者的劳动过程,提高社会实践经验。同时在合作劳动中学生们相互关爱与照顾,展现出最美的劳动精神。

五、家校共育,在协作中促劳动升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过分注重于对学生的教育,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一味地让学生投入学习中,剥夺了学生正常的劳动生活能力。因此要积极发掘课本中的劳动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懂得劳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制定劳动计划以及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教育也不能仅仅依靠学校以及教师,更要注重校园与家庭之间的相互协作,通过共育发挥出家庭的强大力量。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其中,让劳动教育的精神实现在校园之中,也逐步实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构建一个家校合作的新格局,让教育教学因劳动而升华。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数学知识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的变化,教师要带领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时间,如让学生去寻找1分钟之内可以做哪些事情,如:1分钟可以收拾一下桌面卫生、1分钟可以写出10个单词、1分钟可以蹬自行车142下、1分钟可以读150个字、1分钟可以……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记录自己家庭成员中每周以及每个月的工作时间、工作时长,家长进行配合,学生通过记录发现父母的工作时间远远大于自己的学习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父母工作的辛苦和不易,有效实现了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情感熏陶和方向指引,让家校协作因劳动而升华。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劳动教育,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结合学生家长进行双重教育,用实际行动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为核心,在不断优化与调整中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总之,劳动教育是对现代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不是一种孤立的教育形式,而是在学科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使学生既能够学习知识,又能够从中发掘所蕴含的劳育价值,帮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成长中强大,感知劳动与智慧结合的重要作用,借助劳动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寻找劳动之美,深切感受到劳动的益处,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将劳动真正渗透于数学学科活动中,在不断的创新与完善下全面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精彩生成。

参考文献:

[1]罗彦林.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实践探究[J].新课程,2021(48):10.

[2]王菁.以劳动实践课构建小学数学实践课堂[J].读写算,2021(29):180-181.

[3]赵国防.“全學科”视域下的劳动教育——以小学数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1(Z1):96-99.

[4]孙士坤.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浅议[N].贵州民族报,2021-07-28(B03).

[5]彭艳红.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新课程,2021(28):195.

[6]聂群,章峰.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与效果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6):23-24.

作者简介:

赵丽昆(1985年1月-),女,汉族,福建厦门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小学数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