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英歌舞文化传承的新模式

2022-04-27 21:30吴佳珩
大观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吴佳珩

摘 要: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民文化自信。英歌舞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英歌舞文化传承新模式的研究,对当地文化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分析英歌舞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关系,探讨当下英歌舞文化传承的发展现状,阐述推动英歌舞文化发展对潮汕文化品牌打造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英歌舞;文化传承

一、英歌舞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关系

我国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潮阳英歌舞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潮汕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文化之一,是最具代表性的潮汕文化。人文和历史是英歌舞的形成之源。英歌舞不仅是一种舞蹈,还是一种民俗文化,沉淀着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潮汕地区流传了有三百年之久,吸收了戏剧、舞蹈、武术等元素,气势阳刚且恢弘,雄浑有力。

当今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非遗传承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非遗项目生命力不强,传承面临困难;一些地区的非遗保护基础相对薄弱、工作队伍建设不健全。在这种背景下,文化和旅游部表示,“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取得更大进步。同时,规划鼓励建设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特色中小学传承基地,推动职业院校设立与民族传统技艺等相关的专业,从而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方面,滲透在各个学科之中,促使美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有关政策指导方针下,传统文化将继续与现代化教学相互促进。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以科学合理的标准来提升美育水平,推动中国美育事业的发展。

多元文化形势下潮汕地区的文化自觉。潮汕文化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域民俗特色,同时,潮汕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多元文化思潮冲击的背景下,潮汕明确自身的文化地位以及促进文化发展,弘扬潮汕文化精神,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实现建设潮汕新区的美好愿景。英歌舞作为潮汕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潮汕传统文化的影响举足轻重。潮汕地区的人文环境以及社会氛围,决定了潮汕地区的学生们基本都是在非常浓厚的潮汕文化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潮汕话、功夫茶等传统文化元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文化教育息息相关。因此,传承英歌舞应从文化教育角度入手,通过校园文化使英歌舞进入日常课程教学,使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与体育教育、文化教育相融合,进而成为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文化补充。

二、当下英歌舞文化传承的发展现状

(一)英歌舞文化的传承优势

结合舞蹈、体育与民族传统等领域,开创英歌舞传承全新的思维模式,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使得独具特色的英歌舞文化对极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的学生群体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为英歌舞文化传承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使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这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有助于人们树立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本文立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促进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绵薄之力。

现代教育中的浸润式体验教育,强调与非遗传承基地的合作,不仅能够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传统文化历史的由来,还能使学生亲身了解传统民俗现今的存在形式和发展状况,了解传承非遗的匠人们如何以世代相承的传统模式使非遗流传至今,认识到非遗与群众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知传统文化之美。

(二)机遇

整体政策环境的优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潮汕地区的体育活动为例,如今,潮汕地区体育活动的操课组织形式包括徒手操、模仿操、轻器械操等。操课是校园常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多数校园体育课程内容主要来源于本校教师随机参考网络上或其他视频号、公众号上的内容,是由教师自行整合编排而成的具有一定趣味性或者意义的操课。这样的操课存在一定的问题:内容以简单动作的简单组合为主、编排主题随机、训练突出性不强、动作单一、课程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另外,高校所开展的有关潮汕英歌舞文化的传承活动以及科普活动数量很少。当前,教育市场对非遗文化的传播,以及在这类课程的宣传与开设方面都存在缺失。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加强人们对非遗的认识和认可,2011年7月,经文化部、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公益活动”全面开启;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2016年和2017年,国家又进一步推出相关政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力度与传承广度。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非遗传承发展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导方向,促使许多与非遗内容相关的创新性课程不断推出。

教育部全面支持艺术教育,从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中也可以看出美育对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性。在全面发展现代化教育的工作中,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美育工作迎来了新机遇,使得艺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随着综合艺术课程体系、分阶段目标教学模式以及基本教学保障体系相继推出,大量社会艺术资源持续向学校的输出,促进了高校美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美育与基础教学相互融合并得到改革发展的机会。我国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求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并将其纳入国民教育,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是响应国家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维护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相协调。

如今,主题教育氛围浓厚,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校园文化教育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属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黄金期。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以及体能方面的训练,以实现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冲击。在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的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依托现有教育资源来实现。应将学校教育作为传承传统文化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进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发展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举措、发挥民族文化价值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三)存在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应遵循时代发展的特点。将难度更大的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舞蹈动作融入高校舞蹈课程,同时引入有趣生动的舞蹈场面,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所学内容,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美育教学工作能够开展得更加深入。客观来看,目前学校相关方面的教育资源条件还不够完备,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道具的设计、教学设施的配备以及课程设置的完善等都需要加大投入。自民俗文化进入大众视野,“非遗”“传承”之类的字眼俨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各类型民俗文化的培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学校有关民俗文化的课程教学质量却缺乏规范化衡量,同时存在如何在不改变民俗文化根基的基础上,做到课程教学与民俗文化传承相结合,如何既保持传统民俗原有的民俗性、传统性,又使其符合现今社会大众的审美偏好,以及如何使传统民俗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典雅气质,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民俗文化与相关课程的结合。

三、推动英歌舞文化发展对潮汕文化

品牌打造的意义

为推动新思想的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可将舞蹈、体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出以英歌舞为核心的舞蹈课程,从英歌舞的槌法、动律特征以及日常生活模仿动作等维度进行舞蹈编创,以加强对学生的身体锻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编英歌舞健身操,在思路上应创新性地将民俗文化与现代体育舞蹈相结合,使其充满趣味,独具特色,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认同向主动体验的转变;采用全新的舞、音、育相结合的模式,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由此可见,这种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创造性和愉悦性,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改革。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对英歌舞校园传承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在潮汕英歌舞校园传承过程中,部分学校虽然聘请了民间艺人到校园直接对学生进行教学,但是大部分英歌舞教师只教授学生一整套成型的舞蹈动作,这主要是因为民间英歌舞动作与校园学生的英歌舞学习情况不同。学生对英歌舞的掌握程度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认知层面、了解深度不够、缺乏对英歌舞的基本认识和全面学习,这是推广英歌舞文化的薄弱环节。学校可开展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重视对于美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组建专业教师队伍,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美育的浸润,使教师能够积极学习新的文化传承理论,引导教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促进各地区学校教学水平和师资能力的提升,从而为优秀教师资源的培养作出贡献。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英歌舞作为潮汕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文化之一,生动地展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魅力,是潮汕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英歌舞健身操课程,是对英歌舞文化的一种传承、发展和创新,既有利于推进潮汕地区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发展进程,又能将英歌舞文化辐射到整个粤东地区,影响整个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的吐故纳新、交流互动,助力这一传统文化走出潮汕,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英歌舞文化,使其获得良性发展。

潮汕英歌舞作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非遗内在价值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各地出现了非遗保护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非遗的经济效益。英歌舞健身操课程的研发,既巧妙地拓宽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让非遗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创新了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对我国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产生了积极影响。传统民间艺术,特别是传统民间舞蹈,由于地域的人文特性,相关人员需要在传承英歌舞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传承模式的优化,依托多种模式发挥民俗文化的价值。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必须依托教学以及教学改革,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弘扬,促进地域文化的良性输出和发展。

文化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历史实际,而生态文化的精神层次是生态文化的内核,所以地方文化应从生态文明建设中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状态。将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也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共同发展的一种体现。应直面文化创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国民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与发展。开展相关的英歌舞课程教学,提升城乡教育水平,促使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提升各区域的传统文化保护发展水平。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建设,有助延伸文化产业链,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提升潮汕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自古以来,文化就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集成,其不仅仅是一种娴熟的技术、某种物质的连接,还是长久以来一个文明社会的精神支撑。传统文化不等同于陈旧,其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凝聚起来的精神力量,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会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含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当下大众所关心的话题,成为传统文化要素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守护传统文化,不是单纯地守护某种技术或者某种艺术形态,而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归属,更多的是提取其所具有的情感价值,通过新的方式和手段对其进行革新和创造。潮汕文化品牌的打造,往往需要从多元角度提取传统元素的精髓,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且要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运用校园文化,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文化力量的放大,重视教育的作用,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

参考文献:

[1]杨明敬.英雄礼赞:潮汕英歌舞[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宇强.潮汕英歌舞的校园传承与发展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9.

[3]陈静侬.潮汕地区英歌舞现状调查及其体育价值探讨[J].科技信息,2010(22):238.

作者单位: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