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艳
一、国内分层的产生
孔子主张根据学生的才智来进行教学,即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并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项才能。这种思想对后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韩愈也强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并应根据不同的人的特长教不同的学生。明代的王守仁则提出“随人分限所及”。清代的王夫之也提出了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总之,中国古代的这些教育理论已经显示出了分层教学的雏形。
根据笔者查阅的文献,中国分层教学的早期探索是朱之山在1914年检验的“分组教学”。此后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了分层教学的实验。但是,根据当时中国的整体教育环境,分层教学方法尚未得到很好的推广。
二、我国分层教学的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多层次教学的发展。一般来说,这个分层教育阶段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寻找理论基础的阶段,从这个阶段出发才能为分层教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基础。1980年至1990年,上海一些中学尝试了分层教学法。后来其他的一些省份也加入了分层教学的实践。
第二阶段是分层教学广泛传播并在教育活动中蓬勃发展的阶段。在1990年代,中国大多数学校采用分层教学法,并根据分层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这些尝试主要包括新的教育方法,例如“分层评估方案”和“独立选择,动态分层”。分层教学的重点在于以什么为标准,具体怎么实施,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此,有学者认为应当从学习个性、基础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倾向和能力倾向以及学生自我效能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
学生的学习个性反映了不同的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反映了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包括学生的学习策略、思维方法和学习倾向。基础知识水平是对学生现有学科知识水平的考核,布鲁姆认为学科任务的排列有其顺序和规律,且环环相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不同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基础知识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的知识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教学。学习能力倾向则是学生完成各学科学习任务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的不同,这些与智力和成绩无关,学习兴趣倾向和能力倾向也间接表明了学生的特长与日后的发展方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认同自己的努力成果的程度。
上述幾项测试中,只有基础知识水平能够通过考核进行评估,而其他几项只能靠老师的日常观察得出结论,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方式、学习积极性等的观察加上对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考核结果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
综上所述,实行分层走班制度对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也会带来诸多挑战。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对相同内容进行多次备课,根据层次设计不同难度与风格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分层教学活动中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是分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独特的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