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内容摘要:方位词用于描述位置,同时也是表达时间、范围、数量等概念的重要方式。学界对方位词的研究早已有之,在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就会接触到方位词,主要用于问路等话题中。本文将对现代汉语方位词在认知主义理论视角下,根据参照点理论及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结合语料库的分析,对留学生在方位词“东、西”和“左、右”在使用上出现的偏误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策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方位词“东、西”和“左、右”。
关键词:方位词 左右 东西
在汉语中,方位词是表示方向和位置的词,同时也是表达时间、范围、数量等概念的重要方式。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指出:“上、下、左、右、中、旁、前、后、內、外、东、西、后头、上头、前头、里头、外头、底下、面前、背后、左边、右边、旁边等是专门表示方位的词。”在该书中首次出现了方位词这一术语。
学界对方位词的研究早已有之。最早的研究是从方位词的定义开始的,我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系统性著作《马氏文通》中无方位词一说,书中将方位词归入静字。到后来吕叔湘先生在其《中国文法要略》中列方位词,方位词这一术语才真正出现。再往后的学者就开始研究方位词的词性、范围和用法,运用不同理论对方位词进行研究。
方位词按音节可分为单音节方位词和双音节方位词,单音节方位词有“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内、外、里、中、间、旁。”而双音节方位词有以下几类,一是“之”、“以”加单音节方位词,如:“之上、之后、以前、以后”。二是单音节方位词加“边”、“面”、“头”,如:“左边、里面、外头”。三是两个单音方位词连用,如:“上下、前后、左右”。
一.认知理论视角下方位词的相关研究
认知理论则对方位词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解释,主要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参照点理论和隐喻、意象图示理论来描述方位词。
1.参照点理论背景下的方位词研究
Langacker提出参照点理论,并依据该理论建立了认知参照点模型,人们在描述两个物体的空间关系时,会先将一个物体看作认知目标,而将另一个物体看作参照点,然后根据参照点来描述认知目标,运用方位词来描述认知目标与参照点的空间。方经民、廖秋忠在运用这一理论研究汉语方位词后,指出在“名词+方位词”结构中,名词是方位词的参照点。方经民则初步建立了汉语的方位参照系统,并指出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反映了人们对空间中方位关系的认知过程和方式,通过参照点理论来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方位词会更具有说明性。方位参照作为一种认知结构,包括以下要素:方位词、叙述者、观察点、方向参照点和位置参照点。如:向前看和向学校前看,前者就是方向参照,后者是位置参照。
隐喻理论强调隐喻在人们建构语言和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意象图式理论则反映了人们对经验的概括、整合。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解释了方位词一词多义和不对称性现象,有的方位词除了表示空间外,还可以表示时间、数量及其他隐喻义,但有的方位词只表示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意思。如:“上、下”的隐喻义和“左、右”的隐喻义,“上”可表示好、先发生的、较高社会地位的,而“下”可表示差、后发生的、较低社会地位的。“左”可表示消极的、负面的状态和激进的、偏激的思想,而“右”可表示积极的、正面的状态和保守的思想。再如:方位词“东西”与“南北”的不对称性 ,方位词“东西”的语义功能、造词能力和语法能力明显要比南北的强,这点可以从词典中东、西、南、北的意思和组词中看出。
2.绝对参照和相对参照
方位词用于表示方向,在表示方向时是有一定规律的,方经民按照方位词所表示的方位的特点将方位词分为四组,如下:
第一组,水平方向: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其中前后左右反映了人对自身和周围相对水平空间关系的认识。东南西北反映了绝对水平空间关系,以确定的点为方向参照点,是固定的。)第二组,垂直方向:上、下;第三组,辐辏方向:里、内、中、外;第四组,泛方向:旁、间、中、旁边、附近、周围、中间。
“东、南、西、北”这组方位词是绝对方位词,它们反映了绝对的水平空间,以宇宙中确定的点为方向参照点,可以直接确定方向。如:东半球和西半球是固定参照点的方位,太阳东升西落也是固定参照点的方位。
“前、后、左、右”这组方位词是相对方位词,它们反映了相对的水平空间,这组方位词不以固定的参照点来判断方向。如:一进校门我就看到左边的教学楼和右边的图书馆(此时我面向教学楼和图书馆)。在我身后左边的是图书馆,右边的是教学楼(此时我是背向教学楼和图书馆)。
对于绝对参照和相对参照这两组方位词在使用时如何选择,方经民给出了如下的参考因素:
(1)方向辨认有无可能性
在使用绝对方位时,说话者和听话者都能辨认东南西北的方向,如果说话者和听话者不能辨认东南西北的方向就只能用相对方位。如:
a食堂在教学楼的西边。b食堂在教学楼的右边。
a中说话者和听话者能辨认方向,b中则不能。
(2)是否直接描写观察点的朝向
直接描写的只能选用绝对方位词,不能选用相对方位词。如:我们在描述房屋的朝向时,我们说坐北朝南,这里的南北就是观察点的南北,即房屋的南北。
(3)语境中有无观察点
在使用绝对方向参照时,其观察点是在语境外的。而相对方向参照的观察点是语境中的。如:
a一路向西去大理。b先直走到十字路口,再右转就是图书馆。
在a中的观察点是在语境外的,不用根据语境我们就知道方向是西。而b中的观察点是在语境中的,即十字路口,根据语境我们才知道方向是十字路口的右边。
(4)方位认知范围
方位认知范围较宽的用绝对方位词,而认知范围较窄的用相对方位词。
如:a宿舍楼的东边有很多商店。b宿舍楼的右边有很多商店。
在a、b中宿舍楼的东边要比宿舍楼的右边的范围广,两者所表达的方位辖域不同,在使用方位词时选择也就不同。
二.汉语教学中的方位词“东、西”和“左、右”
方位词“东、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如下:“东,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西,方位词,太阳落下的一边。”而“左、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左,方位词,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右,方位词,面向南时靠西的一边。”
与本文所探讨的方位词“东西”和“左右”相关的研究也有学者做过研究,如:方经民《汉语“左”“右”范围参照中的主观与客观》,周跃文《谈“左”说“右”》,梁晓丽《现代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文化内涵及语义分析》等。在这些论文中,学者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方位词“东西”和“左右”,提出了以下观点:
根据方经民对方位词表示方向的性质划分,“东、西”和“左、右”同属于水平方向,都表示水平空间的方位。二者的区别在于“东、西”是绝对方位词,“左、右”是相对方位词。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提到:左,表示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右,表示面向南时靠西的一边。“东西”和“左右”蕴含了中国人的文化崇拜,中国人自古有尊卑的观念,方位词“东西”和“左右”带有明显的尊卑观念,这就影响了方位词“东西”和“左右”的隐喻义。在先秦时,人们以左为尊,到了汉代,人们又以右为尊。因为太阳东升西落,所以人们认为太阳升起的一方是寓意好的,太阳落下的一方是寓意不好的,古時皇太子所居住的房屋称作东宫,今天有东道主、房东的说法。西与衰败、灭亡的消极意义相关,就有日薄西山、驾鹤西去的说法。
1.方位词“东、西”和“左、右”使用情况的语料库分析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就会接触到方位词,在此阶段方位词用于问路话题中。由于汉语方位词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上有其特有的用法,留学生在“东、西”和“左、右”的使用上存在一些偏误。
结合暨南大学的中介语语料库对方位词“东、西”和“左、右”进行分析,在不区分留学生国别和汉语水平的前提下,对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检索得出以下数据:含方位词“东”的例句共有38例,含有方位词“西”的例句共有25例。含方位词“左”的例句共有73例,而含有方位词“右”的例句共有79例。
方位词“东、西”出现的情况有:
(1)能辨认方向的前提下,如:①学校西门那儿有食堂和两个宿舍。②中国的东部;
(2)直接描写作为观察点的客体的朝向,如:
①我的宿舍楼位于教学楼东边的东一栋四一三室。②后面朝西的房间;
(3)方位辖域认知范围广的,如:
①这个岛在巴厘岛的东边。②山口洋位于西加里曼岛的西边。
方位词“左、右”出现的情况:
(1)不能辨认方向的前提下,如:
①从大雄宝殿往左走就会看到一座雄伟的工塔楼,整个塔都是用大理石建成的,里面供奉着一尊金佛。②在张经理的右边是苏菲,她是美国人;
(2)方位辖域认知范围窄的,如:
①老师宿舍在食堂北边儿。②他回答说:“在我左边这一座楼是教学楼,另外在我右边的是办公室。”
该语料库中方位词“东、西”和“左、右”出现的情况与方经民提出的观点相符合,区别方位词“东、西”和“左、右”可按照绝对方位词和相对方位词来区分,那么对留学生而言,为什么留学生会更偏向于使用方位词左右,笔者认为,方位词“左、右”具有相对方位词的特点:观察点既可以是观察者自身,又可以是参照点本身,即在判断方位时,是以自身的左右确定参照点的左右,还是以参照点的左右来判断左右。在判断方位时,一是以观察者的左边来判断方向,另外是以参照点的左边来判断方向。无论是以观察点还是以参照点来判断方位相对方位词都比较容易、灵活,所以使用频率就较高。
无论是以观察点还是以参照点来判断方位相对方位词都比较容易、灵活,所以使用频率就较高。而绝对方位词在使用时需要预先知道所要表达的地点的方位,这就比较麻烦、固定。像我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就是固定方位表达,如:东北、西南、东部、西部。我们如果要用东南西北来描述方位,就必须保证说话者和听话者都是知道这个绝对方位,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留学生在选择使用方位词“东、西”和“左、右”时,自然就偏向于使用较容易判断、灵活的“左、右”。
2.“东、西”和“左、右”的偏误分析
戴会林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学生汉语中介语偏误信息语料库为例,分析了外国学生习得方位词出现的偏误情况,主要有八种:根据方位词的语义生造词或短语,韵律搭配不当,不同方位词的互相替代,方位词与其他语法成分的互相替代,方位词的冗余,方位词的遗漏,框式结构的误用,方位词与前后语法成分的搭配错误。
在使用方位词“东、西”和“左、右”时,留学生会出现偏误,如:在练习时,学生会说美国在中国的右边,或中国的右边是美国。而我们常说的是美国在中国的东边,或者美国的西边是中国。再如:在图片上无指向标,学生在练习时,本来应该说右边的楼是图书馆,但会说东边的楼是图书馆。按照戴会林的分类,这类偏误属于不同方位词的互相替代。
对于这类偏误戴会林这样分析:由于汉语有丰富的方位词,各方位词在表达不同的空间范畴,而有的方位词在表达的空间范围时,是有重合的。如:“左西右东”。这会给留学生的习得带来难度,所以就出现了不同方位词的互相替代的偏误。出现这类偏误的原因与学生的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有关,在上文中提到相对方位词的方位判断要比绝对方位词灵活、容易,所以留学生会更偏向于使用相对方位词。而方位词“东、西”和“左、右”,留学生在选择这两组方位词时,因为东和右、西和左在某些范围上是有重合的,加之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左西右东”的判断方法,所以在使用这两组方位词时留学生会出现偏误。
三.汉语教学中方位词“东、西”和“左、右”的教学策略
通过分析方位词“东、西”和“左、右”在使用中出现的偏误,可在教学中采取一些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学生区分和正确使用这两组方位词。
1.直观图示
在方位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十字箭头,一个注上“东、南、西、北”,另一个注上“上、下、左、右”。
同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断方法,这样学生在练习时,若遇到图片中有指向标,就可以根据这一判断方法来描述图片中的方位。此外,图示还可以帮助学生区别“东、西”和“左、右”所指范围是否相同。
2.精讲多练
在汉语的教学中始终饯行精讲多练,对于方位词“东、西”和“左、右”的教學,教师在解释两组词的区别后,应让学生反复操练,在操练中准确掌握这两组词的使用。例如:给学生一张校园平面图,让学生描述校园里有什么建筑,或给同学一张地图和地点选项,让学生听老师的描述,填出相应地点在地图上的所在位置。
3.比较法
在前文中提到了不同国籍的人描述同一图中的两个物体的方位,他们所描述的方位是不同的。通过比较得知,中国人以自身的观察点为参照,而法国人、日本人以要描述的物体本身为参照。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方位词“东、西”和“左、右”在使用上的差异,如:
(1)有指向标的优先用“东、西”,没有指向标的用“左、右”
(2)描述大地点的方向用“东、西”,描述小地点的方向用“左、右”
(3)特殊的方位表达,如:中国的地域划分
参考文献
[1]曹爽.不同理论观照下的汉代汉语方位词研究概略.[J].学术探究,2017
[2]柴雅瑾.对外汉语视野下的方位词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戴会林.外国学生方位词偏误与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范庆华.“东、南、西、北”及其文化内涵.[J].汉语学习,1991(2)
[5]房长青.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方位词教学.[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方经民.论汉语空间方位参照认知过程中的基本策略.[J].中国语文,1999(1)
[7]方经民.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J].世界汉语教学,2004(2)
[8]方经民.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9(4)
[9]李亚飞.汉语方位词的词性及其理论意义.[J].中国语文,2009
[10]李清华.外国学生在方位词使用上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