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君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乡村教育变化的教师能力也应与时俱进。新时代乡村教师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乡土知识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及自我内生能力。乡村教师核心能力的培育需要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打牢教师职前基础,重视职业能力培训,加强为乡信念培植,扩充自身乡土知识,开展创新能力教育,丰富教育生活实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专业内生能力。
关键词:乡村教育;乡村振兴战略;教师核心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0-0058-03
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教师的核心能力有了新的要求,而教师的核心能力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身心的全面发展。乡村教师的核心能力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实际、乡村教育实际以及当地的语言和人文风貌,观照乡村儿童的真实生活世界。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教育的要求也冲击着传统的教师能力结构,促使其重新调整以适应新的教育生态环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的振兴离不开乡村教师的能力提升,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1.乡村教育要担负起文化振兴的责任
以往的乡村教育只是为儿童提供升学服务,传统的教育方法使乡村教育缺乏活力。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注重发挥乡村教师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要改变以前的局限思想,不仅要发挥育人引领示范作用,使儿童“返农”“助农”,而且要承担起培养儿童乡土情怀以及对优秀乡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创新的重任。
2.乡村教育要推进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的普及和教育市场蓬勃发展所产生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提供了资源优势,乡村儿童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享受优质课堂和教学课件。这也为乡村师生网络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弥补了传统教育的缺失,用科技突破现实阻隔,实现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共享。同时,乡村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正如乡村振兴战略中强调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3.乡村教育要注重乡村教师发展
乡村振兴戰略要求注重乡村教师队伍的发展,推进教师发展机制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乡村教师的职教能力。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乡村教师队伍还存在结构性缺员较为突出、素质能力有待提升、发展通道相对狭窄、职业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适应乡村教育新要求的乡村教师核心能力
1.教育教学能力
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含教学知识、教学技能、评价体系和教学机智。教师教学中的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大纲及时更新。条件性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教育专业理论来帮助开展教育实践。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自我探索的结晶。教育技能包括备课、磨课、授课等技能,尤其是教育技术。乡村教师目前面临教师大龄化的趋势,出现了部分老教师只运用传统的教学技能,排斥或者不会使用教学媒体技术的状况。从儿童的教育评价机制来看,乡村教师要采用科学的评价维度,尊重评价原则,多角度看待评价结果,以此助推乡村儿童多元化发 展。乡村教师应该从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中生成自己的教育机智,在课堂上尊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和身心发展规律,在处理教学突发事件时灵活地施展教学机智。
2.乡土知识能力
乡土知识包括乡村的发展历史、风俗习惯、社会心理、道德情感等。乡村教师要在适应乡村大环境下开展教育,应该了解当地丰富的乡土知识并传承乡土文化。具备乡土知识是乡村教师核心能力的特殊要求,是凸显自己优势和特色的必要条件。了解乡土文化才能让教师和村民实现无障碍沟通,让教师感受到乡村的魅力并愿意扎根。乡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特殊的自然资源、文化风貌以及独特的地方语言等。乡村教师要主动探索和吸纳乡土知识,使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带领儿童体会乡村独特的美丽,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
3.乡土课程开发能力
乡村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特有的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乡土课程。为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乡村教师应把传统文化融入到乡土课程开发中,使学生热爱本土文化,传承和振兴乡村文化。为了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乡村教师应整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资源并不断地更新作为开发乡土课程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也可以使教师提高乡村环境适应能力,增强职业的幸福感,提高自身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交流能力。乡村教师的创新研究意识体现在对当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缺乏创新意识的乡村教师很难在岗位上取得进步。
4.自我内生能力
内生能力,即内部生长的能力,通常被看作是个人所拥有的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能力,是体力与脑力的结合。自我内生能力是教师发展的持久动力,乡村教师的自我内生能力就是个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自我不断发展的能力。教师应终身学习,更新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乡村教师受环境的限制,外出学习机会不多,因此应通过研读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从中获取新的教学理念和学术前沿信息,不断地丰富自己。
三、乡村教师核心能力的培育策略 1.打牢教师职前基础,重视职业能力培训
高校作为培育教师的主阵地,必须要抓好源头的培养。师范院校应依据乡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小学全科型教师。加强学生对乡村的情感教育,培养为农服务的意识,应引导学生了解乡村教育的目前困境以及发展前景。非师范院校应为学生进入师范教育行列提供条件,如开设师范类课程、提供教学技能硬件设备以及举办教师技能大赛等。要加强乡村教师职前职后的培训,通过国培、省培、县培等交流获得间接经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要加大乡村教育的投入,增加乡村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关部门可以采用“短期集中、定期研讨”的培训模式,以“送培、指导、研修”为主。乡村学校可以和大学定点合作,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为乡村教师的培养提供平台。还应优化本土文化教育,为教师培训增加本土文化的输入,培植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丰富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知识。
2.加强为乡信念培植,扩充自身乡土知识
城乡差距的扩大导致乡村教师离乡愿望不断强化,主要原因是:乡村教师工资偏低,不占优势的学历使之难以成为乡村儿童的榜样,人际交往圈子相对狭窄,缺乏身份认同感和安全感。人际交往的限制以及乡村环境适应能力不足使教师的乡土情怀缺失,很难对乡土文化知识产生理解和认同。因此,教师要厚植为乡信念,加强自身的专业和身份认同。乡土知识是乡村教师自身独特的优势,能为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此,教师培训应针对性地纳入乡土知识,使教师对地理、历史、人文习俗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还可以建立乡土知识网站,搭建平台让教师自主学习。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乡村教师角色以崭新的涵义和鲜明的新时代特征,乡村教师要做乡土知识文化的引领者,做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使乡村发展不失去文化根基,使学校发展不失去文化特色。
3.开展创新能力教育,丰富教育生活实践
大学要开展创新能力教育,加强对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目前高校创新能力的培养偏向理工科,对文科不够重视。学校应该多开设创新课程让学生参与其中,还要配备创新能力指导教师以及硬件设备,并通过举办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发展。学校开展的职后培训应该由“知识型”向“创新型”模式转变,要鼓励教师利用本土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并实行创新奖励机制。乡村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能够利用网络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取长补短,与乡村学校实际相结合,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乡村教师还要将教育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乡村本土特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如利用大自然开展生物课、科学课,让儿童在“做中学”。
4.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专业内生能力
内生能力是教师发展的持久动力。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持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教师要利用身边的资源,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学习前沿的教学理论,观看名师授课,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储备和教学技能。其次,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困境时,教师应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探求问题解决方法。课后,教师应通过教学反思、师生对话以及日志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逐步成长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再次,乡村教师要通过研读大量的教育书籍,从中获取新的教学理念和学术前沿信息,不断地丰富自己,强化专业能力。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师生共同体,实现师师、师生、生生合作与交流,形成课堂的内驱力。
四、结语
总之,乡村振兴背景下,只有提高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乡土知识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及自我内生能力,才能促进乡村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应共同努力,打牢教師职前基础,重视职业能力培训,加强为乡信念培植,扩充自身乡 土知识,开展创新能力教育,丰富教育生活实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专业内生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09-10.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0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29).
[4]温鲁普, 范德瑞尔,梅尔.教师知识和教学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01).
[5]刘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本属性、特殊性及其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3).
[6]张峻豪,何家军.能力再造:可持续生计的能力范式及其理论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14(9).
[7]曾新,高臻一.赋权与赋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之路—基于中西部6省12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8(01).
[8]文雪艳,古翠凤.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教育观察,2021(27).
[9]吴云鹏.乡村振兴视野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01).
[10]席梅红.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基于关心关系的伦理学视域[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Teachers' CoreCompe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Revitalization Strategy
Zhou Lijun
(Tian Jiab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China)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rural education, and the teacher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rural education should als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core competence of rural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mainly includ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bility, local knowledge abilit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self endogenous ability.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teachers' core competence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teachers themselve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eachers, pay attention to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beliefs, expand their own local knowledge, improve 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enrich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life,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teachers and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endogenous ability.
Key words: rural educatio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eachers' core competence; ability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