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2-04-26 08:38李继强安徽省阜南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患猪嗜血血清型

文│李继强(安徽省阜南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其致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该致病菌主要定植在感染猪只的呼吸道内。因此,该病属于一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对断奶仔猪及保育猪的危害性最大,其发病率与致死率均比较高,每年可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副猪嗜血杆菌病在不同养殖规模的猪场内均有发生,但在一些饲养管理及养殖环境较差的中小型猪场内更易发生。因此,做好该病防治工作极为重要。

一、副猪嗜血杆菌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1.病原学分析。副猪嗜血杆菌是该病的致病菌,属于巴氏杆菌科猪嗜血杆菌属,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其形态多样,多见丝状菌、球棒状和细长杆状形菌,细菌的膜外具有蛋白质、菌毛及荚膜等结构,该细菌在体外培养时需要使用含有V因子的培养基才可进行增殖,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7℃。该致病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性不高,在干燥的环境中很难存活,通常情况,在60℃的环境中可存活5~20分钟,在4℃的环境下可存活7~10天。但其对多种消毒制剂非常敏感,养殖场使用普通消毒剂即可起到很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众多,有15个以上,其中血清型5、4、13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其血清型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同一血清型的毒株在不同地区流行时毒力也不同,且不同血清型毒株间的抗原交叉反应较低,给疫苗免疫防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该病时,副猪嗜血杆菌能很快产生耐药性,给该病的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

2.流行病学分析。该病只对猪易感,任何品种或年龄的猪只均可被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但断奶前后及保育阶段5~8周龄的仔猪发病率更高,通常为10%~15%,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有些猪场隐性感染率非常高,可达75%。患病猪只及隐性感染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菌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生猪体内,导致猪群发生传播感染。该病无明显季节特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在养殖环境发生骤变、仔猪转群、运输及环境气候发生改变,气温骤降等情况下,引发猪群的应激反应,猪群免疫力低下时会使该病发生率升高。此外,首次发生感染的猪只临床症状更为明显,该病很容易与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及猪肺炎支原体等疾病发生混合性感染,加大对患病猪只的危害。近年来,该病在生猪养殖中呈现增加趋势,由于该致病菌的耐药性产生得非常快,若发病后诊治不及时或用药不科学,很容易导致耐药菌的出现,给疫病治疗带来困难,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发病原因与致病机理

1.发病原因。该病的发生与流行通常与饲养管理不当、发生应激反应有关,如养殖环境条件较差,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饲养密度过大,饲舍温湿度不适宜,或者过于阴冷潮湿,消毒与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不到位等,导致致病原被带入猪场并发生快速传播;其次,在饲养过程中,频繁的更换饲料、饲粮营养不足或使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突然停水或饮水不足时,容易导致猪群免疫力降低而发生该病;此外,在管理过程中,断奶、仔猪转群并栏,或者购入仔猪时经过长期运输,或是遇到极端天气,气温骤降或温度过高、导致猪群发生应激反应,也会增加该病的发生率。

2.致病机理。首先,副猪嗜血杆菌可以突破机体天然免疫屏障,入侵宿主黏膜,生物膜的存在还可以帮助毒力菌株避开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当副猪嗜血杆菌在呼吸道黏膜上定植时,可以降解掉黏膜表面的SIgA,并组织宿主黏膜细胞分泌SIgA,使机体黏膜免疫能力降低;其次,副猪嗜血杆菌在侵入机体后能抵御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为其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作用和产生系统性疾病提供条件;最后,神经氨酸酶的存在为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提供了营养,并可协助该病菌在宿主体内定植,作为副猪嗜血杆菌的一种重要毒力因子,与其营养性、黏附性及入侵、毒素和抵御宿主的先天免疫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三、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

1.临床症状。根据患猪的发病情况临床上可将该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生于生长健康,体况、膘情较好的仔猪和青年猪,发病多呈急性型,往往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有的感染猪只在喂料时还正常,到再次饲喂时发现患猪已死亡,并且死亡的患猪大多是膘情较好的猪只。患猪在发病初期多会有发热到40.5~42.0℃的情况,精神萎靡不振、食欲降低,出现呼吸系统问题,呼吸困难并呈腹式呼吸,有的还会出现咳嗽等情况,患猪皮肤颜色发红或呈苍白色,病症严重的患猪还会呈绛红色,部分患猪会出现皮肤坏死,以及结痂脱落。患猪眼睑出现皮下水肿,并且耳尖处发紫,行动不便,不愿站立,腕关节及跗关节等处肿大,部分患猪还会出现肌肉震颤、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患猪死亡前有些会出现四肢划水症状,有的则无任何临床表现。耐过仔猪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发育迟缓,母猪容易发生流产或跛行等情况。

慢性型多发生于保育猪中,患病猪只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精神沉郁、发热、被毛杂乱无光、消瘦、四肢无力或跛行、贫血及生长发育不良等症状,患猪最终因机体各项机能衰竭而亡。

2.剖检病变。剖检病死患猪,可发现以全身性浆液性及纤维素性渗出炎症为主,包括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关节炎、脑膜炎及心包炎等,病情严重的患猪可见有黄色豆腐渣样渗出物流出。有大量心包积液,且与外膜粘连形成灰色“绒毛心”,并且心肌上有出血点。肺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腹腔积液严重,肝肿大明显,并于腹腔发生粘连。还有的患猪有少量的关节积液,腹股沟淋巴结呈现大理石状,肝边缘有出血点,脾边缘有梗死灶,有的颌下淋巴结出血。

四、实验室诊断

1.病原学检测。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猪病料,使用添加V因子的培养基37℃下培养24~48小时,如培养基中有中间凸起的小菌落长出,挑取培养后的细菌接种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液培养基中,在37℃下继续培养24小时,如可见“卫星”现象出现,并且无溶血环,将培养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若呈阴性,则可确诊为该病。

2.血清学检测。在实验室中可使用补体结合实验、间接血凝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对患猪或疑似感染猪只的血清进行副猪嗜血杆菌抗体检测。

3.分子生物学检测。当前实验室采用PCR或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这种基于生物分子学的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较快,且操作简单,已被广泛用于各种疫病的诊断。

五、防治措施

1.治疗措施。当猪场出现患病猪时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且对无症状猪只使用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等抗菌药物连续治疗5~7天。发病猪可使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头孢菌素配合恩诺沙星进行治疗,若患猪出现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可添加适量的卡那霉素进行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猪应按照10~20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肌内注射氟苯尼考治疗,每隔1天注射一次,连续用药1周。氟苯尼考属于广谱抗菌药物,虽然对该病继发的多种疾病治疗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或剂量过高会对患猪肝造成损伤,在使用时应注意用量。

2.预防措施。首先,加强对易感猪只的饲养管理,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饲舍良好的通风,加强保暖防寒工作,同时提高饲粮营养水平,饲喂仔猪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以提高其自身免疫能力,防止发生应激反应;其次,健全生物安全防控制度,及时清除饲舍内的粪污及剩余的饲料,并进行定期消毒,轮换使用2~3种消毒制剂消毒,以保障良好的消毒效果。每周最少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工作,可使用浓度为3%的烧碱溶液对饲舍、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可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制剂进行带猪喷洒消毒。但猪场发生疫病时应将病死猪及其排泄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还应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可对易感猪只颈部注射2毫升的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种公猪每6个月接种一次,仔猪在2周龄时进行首免,3周后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母猪产前8~9周进行首次免疫,3周后再加强免疫一次,此后每次生产前4~5周进行一次免疫。

六、结语

综上所述,副猪嗜血杆菌病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严重,养殖人员应对该病进行深入了解与研究,掌握该病的发生原因、致病机理及临床症状,一旦养殖场内发生该病,应立即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对症下药,减小疾病造成的损失,并且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也应根据该病流行特点进行科学防控,提高猪群自身免疫能力,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患猪嗜血血清型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浅谈断奶仔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柳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诊断与防治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一起猪回肠炎的诊治体会
住口
花脚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