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服务提升警民信任程度研究
——兼论廉政感知的调节作用

2022-04-26 05:19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警民公共安全服务质量

梁 栋 李 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提出和发展,公安机关在更高层次上谋划警务发展改革。政治大轮训和实战大练兵的扎实开展、“情指勤舆”运行机制的深入改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持续推进极大增强了公安队伍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为公安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九大指出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近年来,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投入越来越多公共安全服务,成效显著,极大地提升了民众安全感和获得感,促进民众对安全需求的多元化发展。随着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和获得信息途径的增多,民众将会比之前更加需要或更为频繁关注警察所提供的公共安全服务。

政治信任是衡量民众对于政府治理认可度和支持度的重要工具,因此,国家和政府需要保持较高的政治信任来维护其统治合法性和治理有效性(1)天广.转型期的中国政治信任:实证测量与全貌概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03).。根据2020 年度“爱德曼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中国普通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高达 85%,连续三年全球第一(2)爱德曼最新调查:应对疫情表现卓越,中国政府信任度升至95%[ER/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868199302900623&wfr=spider&for=pc?,2020-07-22.。警民信任作为警察获得合法性支持的重要来源,保持警民关系的稳定是确保社会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另外,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警察领域的腐败情况也被曝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增进民生福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决策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向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企业单位派驻巡视组展开严厉反腐败斗争,社会风气得到好转,民众满意度较高。腐败行为对政府治理合法性的侵害已被证实,但是否会影响公共安全服务绩效对警民信任的作用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实问题。

在理论层面,目前学术界大多从心理学视角研究警民关系,主要针对警民信任产生机理、警民信任危机出现原因、警民信任危机化解方法等方面进行诸多探索(3)李辉,王娜. 警民信任源于何——基于信号传递链逻辑的解释[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4)刘云腾. 新时期警察信任危机成因分析[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03).(5)刘金洋. 警察信任危机及对策研究[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21,(02).,却鲜有详细分析公共安全服务投入对警民信任水平的影响机制。在腐败问题的研究上,大多针对腐败对政府信任的负面效应,但是,可能影响民众信任行为的廉政感知因素对公共安全服务与警民信任之间细致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则相对不足,需要理论界进一步深入分析,这为警民信任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因此,为深入研究公共安全服务对警民信任的影响路径以及廉政感知在其中的影响,本文基于大样本统计调查数据,将公共安全服务进一步细化,划分为公共安全服务质量感知和满意度评价,并详细回应下列问题:我国公民对公共安全服务质量感知、满意程度如何?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如何影响警民信任?在此基础上,本文亦详细探讨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是如何改变公共安全质量对警民信任的影响,并研究廉政感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保证结论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本文基于CSS2017和CGSS2015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双重实证验证。总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廉政感知新视角分析警民信任影响因素,旨在为我国公安机关增进警民关系、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公共安全服务方面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借鉴。

二、文献综述与假设

(一)警民信任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信任及其本质进行深度研究,总结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卢曼在其《信任》一书中提到,信任是一种简化机制,即将复杂的环境和需要简化成二元即信任或不信任(6)[德]卢曼. 瞿铁鹏,李强,译.信任.一个社会复杂的简化机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巴顿从另一角度解释信任,他将信任理解为综合和具体两个层次,综合层面是对维持道德秩序的期望,具体层次是对工作效能以及信用义务与责任的期望(7)[美]伯纳德·巴伯.牟斌,李红,范瑞平,译.信任:信任的逻辑和局限[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警民信任不仅是警察开展工作的保障,还是影响警察执法权威和效率的重要因素(8)刘金洋. 警察信任危机及对策研究[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21,(02).。鉴于上述对信任的解释,警民信任的本质即公民对警察执法行为的期望和对环境安全性的期望。也不难看出,警民信任与公众两个方面的期望相关,一是在警察维护之下公民对其自身环境安全性的感知,另一个就是公众对警察执法的公平性以及执法绩效的感知。如苏娜曾研究指出,警民信任来源于警察保护和服务能力的评估和公众所期望的警察能够正确使用被信任的权力,公正、伦理地对待社会成员(9)苏娜.警察信任及影响因素:国外研究与学术反思[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0(06).,这进一步点明警民信任构成。鉴于此,本研究将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警民信任界定为:公众在警察执法行为和自身安全性期望的基础上,形成对于警察的基本评价和态度,反映了公众对警察的信赖程度。

(二)公共安全服务

公共安全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子集,首先应该明确公共服务的含义。公共服务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学者狄骥在1912年提出,他认为国家是政府为公共利益进行公共服务的总和,并由此提出公共服务这一概念,即“政府规范和控制的有助于社会团结的实现和促进的活动,就是公共服务(10)狄骥著, 郑戈, 冷静. 公法的变迁 法律与国家[M]. 辽海出版社, 1999.”。狄骥的公共服务理论过度强调公共服务的强制性,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公共行政学派学者弗雷德里克森从利益角度解释公共服务,即能促进民主发展、培养公民精神或者维护社会利益和公正的政府行为都是公共服务,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公共产品”定义的提出,众多西方学者开始从公共产品的角度来解读公共服务,E.S.萨瓦斯指出,物品和服务这两个术语将被用作同义词(11)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解释公共服务。唐钧从权利的角度认为公共服务是对公民的生存权、健康权、居住权、受教育权、工作权和资产形成权的保障(12)唐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6种基本权利[J].时事报告,2006,6.。刘旭涛从服务主体角度评判公共服务,认为狭义的公共服务是不宜由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如国防、教育、法律等,而是由政府直接出资兴建或直接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13)刘旭涛.行政改革新理论:公共服务市场化[J].中国改革,1999,6.,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20世纪后期欧洲所兴起的公共服务市场化非传统观点。

公共安全服务在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具有承上启下性,向上承载国家安全,又为公民个人安全提供保障。在公共安全服务范围的研究中,薛克勋认为一般紧急事件报警服务是公共安全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14)薛克勋. 公共安全服务中的政府响应机制研究--对某沿海城市一般紧急事件报警情况的调查[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虽有一定局限,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安全服的需求紧急性。张婷认为公共安全服务是负有法律和道义责任的主体提供的社会治安维护工作,提供主体既包括军队,又包括警察、消防等政府部门,还包括专门的保安公司、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15)张婷. 公共安全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中外社区警务发展评价[D]. 福建:厦门大学,2007.。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公共安全服务内容包括国防安全、治安、公共卫生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诸多公共产品,即大安全观所涉及公共安全服务。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各国,政府及职能部门一直被视为公共安全服务的提供者(16)钟雯彬. 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供给的新秩序模式[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01).,警察机关作为政府职能机构,从其产生历史来看,伴随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保障社会秩序而产生,是公共安全服务的主要承担者。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人民是统治主体,警察作为国家暴力机关,负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和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责,承担着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而第四次警务革命原理认为警察在承担打击犯罪任务的同时,也应逐渐担任起公仆角色(17)西方国家的四次警务革命[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警察的服务特性。鉴于此,本研究将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公共安全服务界定为:主要由公安政府部门提供,多方主体参与的,旨在满足公民生活安全需求,保障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三)公共安全服务质量与警民信任

公共安全服务质量直接反应警察工作绩效,在关于警察工作绩效与警民信任的关系中,英国警察学研究专家乔纳森·杰克逊和本·布拉德福德提出绩效是警民信任的重要内涵之一(18)JACKSON J,BRADFORD B.Crime,policing and social order:on the expressive nature of public confidence in policing[J].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2009,(03).。也有学者认为警民信任来源于处于危险情境时对警察所提供的保护和帮助的预期(19)KRIINEN J,SIRéN R.Trust in the police,generalized trust and reporting crime[J].Europeanjournal of criminology,2011,(01).。大量研究表明公共服务绩效对政府信任有直接影响,杨青和唐文认为公民对政府绩效的评价是影响其对政府信任的主要因素(20)Yang,Q.,and Tang,W.,“Exploring the Sources of Institutional Trust in China : Culture, ,Mobilization,or Performance?”Asian Politics&Policy,2010,(03).。蔡培鹏研究发现,政府高质量(有效性、法治性和回应性强)的公共服务对警民信任产生有利影响(21)蔡培鹏. 政府质量如何影响民众对警察的信任:社会安全感的中介作用[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1(03).。孟天广和杨明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是政府信任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民生福利和公共产品力的绩效对政府信任影响正逐渐增大并有赶超经济增长地位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公共服务在警民信任中的重要地位。除了研究绩效对政府信任影响之外,沃伦还研究认为,当政府增加了公众福祉,民主运行得到首肯,腐败行为得到了控制,人们对政府或者政治制度信任就会增加(22)[美]马克·E·沃伦.吴辉译,《民主与信任》,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年。。此外,政府人员通过电子政务,减少腐败,从而对处理政务更负责任,增加了公众对其信任(23)佩里·K·布兰登:《在21世纪建立政府信任——就相关文献及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庞娟译,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02).。芮国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政府的服务质量与公众对政府信任有正向影响,能及时发现并满足公众需求的政府机构往往会获得更高的信任,政府人员的真诚、知识和品德也会影响公众对政府评价(24)芮国强,宋典.政府服务质量影响政府信任的实证研究[J].学术界,2012(09).。警察作为服务部门,在提供公共安全服务的同时,也同样受政府服务规律制约和影响。警察作为政府形象在基层的载体,政府的服务质量对警察信任的影响,也有多位学者已研究证实,即政府服务质量提高会显著增加公众对警察的信任程度(25)Teorell J.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as Impartiality: Theory and Evidenc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QoG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9.。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公共服务质量对警民信任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四)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与警民信任

服务绩效质量正向影响服务满意度,是社会一般性规律。除此之外,李成圆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共服务质量除了受公共服务质量感知正向影响外,还受个体所在地区、生活质量、收入等因素影响(26)李成圆. 公众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山东财经大学,2019.,证明公共服务质量与服务满意度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此外,对于满意度与信任关系的研究中,李鹏、王隽媛发现政府绩效满意度对政府信任有正相关关系(27)李鹏,王隽媛. 新时代政府绩效满意度 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20(06).。郑君怡在研究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中发现,公众满意度不仅正向促进公众信任,而且在公众感知服务质量与公众信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8)郑君怡,陈志霞,郭金元. 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公众感知质量对公众信任的影响:基于公众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01).。石俊、邓群钊、金恩焘等人将公众感知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探讨财政支出与社会信任关系,解释了满意度对社会信任的中介影响(29)石俊,邓群钊,金恩焘.政府财政支出与社会信任:公众感知满意度的中介效应[J].江西社会科学,2020,(10).。上述理论验证了公共服务满意度对信任的影响,公共安全服务是公共服务的子集,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中介变量,并提出如下假设:

H2:公共安全服务质量通过公众的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影响警民信任

(五)廉政感知的调节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就将反腐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作为维持政府信任的重要手段(30)Zhu,Y.,”Performance Legitimacy and China’s Political Adaption Strategy”,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2011,(02).。同时腐败行为被认为是降低政府信任、破坏政府统治合法性的元凶之一,已得到大量研究的支持。杨慧青、彭国胜研究发现公众腐败感知程度越高,政治信任越低(31)杨慧青,彭国胜. 腐败感知与中国公民的政治信任——基于第七波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多伊格和西奥博尔德认为由于腐败,政治家滥用被赋予的权力导致公民对机构的不信任(32)Doig,Alan,and Robin Theobald,eds.Corruption and democratization[M].2000,London:Frank cass.。本文详细探讨公共安全服务对警民信任的影响,而廉政感知作为影响信任的重要因素,是否会在公共安全服务质量与警民信任之间起重要调节作用,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公众对警察的廉政感知水平越高,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对警民信任水平的影响程度越强

目前大量研究发现公共服务绩效有利于提高公众对腐败的容忍程度,民生福利对公众的腐败感知产生显著作用(33)S.Rose-Ackerma.Trust,honesty and corruption:Reflection on the state building process[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1,(03).。穆尼奥斯等人发现腐败虽然有消极影响,但政府提高公民福利,公众依然对其抱有宽容态度(34)Muoz,J.E.and A.G.Anduiza,“Why Do Voters Forgive Corrupt Politicians? Cynicism,Noise and Implicit Exchange, ”http://s3.amazonaws.com/academia.edu.cn.。李文彬、赖琳慧研究现,政府政务公开对政府政绩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产生调节作用(35)李文彬,赖琳慧公众满意度与政绩有关系吗?[J].华东经济管理,2016,(05).。布埃尔和诺顿研究发现,政务公开能够提升政阿府信任,并提高公众幸福感(36)Buell R W , Norton M I . Surfacing the Submerged State with Operational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Services[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3.。腐败行为可能会影响公民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安全服务的评价,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5:公众对警察的廉政感知水平越高,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对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越强

吴进进研究发现人民腐败认知和对反腐绩效的不满都会降低政府信任度,同时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高能够减轻反腐绩效不满对政府信任的抑制效应(37)吴进进.腐败认知、公共服务满意度与政府信任[J].浙江社会科学,2017(01).。也有学者在实证研究非洲的代表性样本数据后发现,公众的腐败感知和对政府的满意度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除了“向前机制” 即从腐败直接负面影响政府满意度之外,还存在“向后机制”,即对政府工作绩效的不满意也会导致公众对公职人员的腐败认知(38)Armahattoh D., Gyimahboadi E., Chikwanha A.B.Corruption and institutional trust in Africa: Implications for democra.[ J].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07,(01).。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和警民信任的关系也可能会受到公民对公安腐败行为感知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6:公众对警察的廉政感知水平越高,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对警民信任水平的影响程度越强

理论模型如下图所示。本文将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作为公共安全质量与警民信任的中介变量,廉政感知作为公共安全服务影响警民信任路径上的调节变量,因此,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理论模型图如下所示。本研究模型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发掘公共安全服务影响警民信任的中介传导机制,即分析和回应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的中枢作用;另一方面在于深入探索公共安全服务影响警民信任的作用条件,即探索和回应公众廉政感知这一重要因素对改善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增强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以及最终提升警民信任水平的内在作用机制。

图1 理论模型图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选取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和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作为样本。选取该两类调查问卷的主要原因有:一是CSS和CGSS分别由中国科学院社会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所发起和调查,具有较高权威性和科学性;二是两类调查问卷基本涵盖本次研究变量调查选项,较好满足本研究需求;三是该调查问卷涉域广泛,基本涵盖全中国各个地区和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随机性;四是采用两份调查问卷,一方面检验了数据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扩大数据范围,使之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和更强的说服力;五是利用两类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检验,后者可以检验前者数据的正确性,保障结论科学、准确。

其中,CSS2017中,共调查全国31个省份,得到10143份样本,剔除无效样本(剔除答案选项为空白、“不清楚”“不好说”等),得到使用样本2835份,CGSS2015问卷数据涉及全国28个省份,共10968份有效样本,剔除无效问答之后(剔除答案选项为空白等),得到使用样本1371份,样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1 样本人口统计学变量描述

(二)变量说明

本研究涉及的关键变量如表2所示。从表可以看出,警民信任处于相对和谐状态,且公共安全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和廉政感知评分均超过平均值,证明公安机关改革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表2 关键变量统计数值表

1.因变量

本文研究的是公共安全服务与警民信任之间的关系,根据提出的模型,警民信任是本研究的因变量。在CSS2017有直接体现警民信任的选项,即 “请问,您信任下列人员吗:警察”,答案区间为1-4,分别代表“完全不信任”“不太信任”“比较信任”和“非常信任”,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警民信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公众对警察行为期望和现实行为评估所反映,在CGSS2015中,警民信任通过相关代理变量测项加权求和取平均形成警民信任水平,该类代理变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基本含有“与现实情况相符”等类似描述,二是公众对警察日常行为进行评估,因此CGSS2015中体现警民信任的测量选项中有:“下列关于政府有关部门执法方式的说法,在多大程度上和现实情况相符合:交通警察处罚道路交通违章,不管对谁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下列关于司法工作的说法,在多大程度上和现实情况相符:在侦查过程中,警察刑讯逼供。”“以下描述,在多大程度上和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相符:警察抓人需要严格的手续。”“您同不同意下列说法:一则新闻报道,在侦查阶段一位犯罪嫌疑人死于看守所,公安机关解释说,犯罪嫌疑人的死因是心脏病突发。公安机关的这种解释通常不可信”。前三个测量项的答案选项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完全符合”,最后一个测量的答案选项为:“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无所谓同不同意”“比较同意”和“完全同意”,部分测项经过逆序并加权求平均,得警民信任,分数越高,代表越信任。

2.自变量

公共安全服务作为警察提供的公共产品,其内容包含社会治安的维护以及对公众日常切身利益的服务,在变量选取中应尽量多的包含关于对警察职能履行状况的质量评价,在CSS2017和CGSS2015中,公共安全服务质量通过代理变量求和取平均反应。在CSS2017中,对应测量选项为“您觉得当前社会中以下方面的安全程度如何?”中的“个人和家庭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食品安全”“劳动安全”“个人信息隐私安全”“环境安全”与警察职责相关的测量项,答案区间为1-4,分别代表“很不安全”“不太安全”“比较安全”和“很安全”。在CSS2015中因变量体现为“如果只通过正式渠道,您做成下列事情的难易程度如何:到派出所办事。”“请您评价一下政府有关部门办事的效率:交通事故后打拨打122让警察来现场。”“您认为下列司法活动受到非法干预的情况是否严重:公安机关侦查。”“您认为在以下各个方面的社会治理工作中,依法办事的水平如何:社会治安的治理。”“从治安角度考虑,您所在的社区安全不安全”。答案区间为1-5,除第三测量项之外,选项越大,代表质量越高,逆序第三测量项答案选项之后,将所有测量项求和取平均,得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分数越高,质量越高。

3.中介变量

本文中介变量是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代表公众对所提供公共安全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满意程度,和自变量相同,变量选取也应该包含警察职能履行结果的满意度评价,本研究的中介变量通过代理变量求和取均值代表,测量项包含公安部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在CSS2017中,体现在“您认为政府下列方面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中的“为群众提供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依法办事,执法公平”“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服务意识,能及时回应百姓的诉求”。在CSGSS2015中,选取测量项为:“您对政府在下列工作方面的表现是否满意”中的“捍卫国家安全”“打击犯罪”“公平执法”和“政府部门秉公办事”。由于答案选项数值增加评价降低,因此将上述测量项求和取平均后进行逆序,得本文中介变量。分数越高,满意程度越大。

4.调节变量

本研究的调节变量为公众的廉政感知。本文调节效应只由CSS2017检验,体现为“您认为政府下列方面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廉洁奉公,惩治腐败”,答案区间为1-4,分别代表“很好”“比较好”“不太好”和“很不好”,经过逆序,数值越大,廉政感知越高。

5.控制变量

根据以往研究,受访者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可能对警民信任产生影响,为保障研究准确性,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政治身份、民族、户口性质作为控制变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所选择的CSS和CGSS数据测量同一变量时难免在量纲和测度方面有偏差和不同,但这两套数据是作为一种交互检验(或结论稳定性检验)的方式进入回归方程,故本文不再做互为替代变量赋值方式差异带来数据测量偏差和可能异质性的单独说明,在此统一说明。

(三)统计分析与假设检验

本研究采用IBM SPSS24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服务对公民警民信任的影响。在对回归分析进行之前,先对各个重要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共线诊断,结果显示公共服务质量、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与警民信任显著相关,且VIF均在1左右,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结果如下表所示。

1.公共安全服务感知对警民信任的影响

模型1,模型2表示控制变量和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对警民信任的影响,从CSS2017结果上看,模型1显示,女性更倾向于信任警察(β=0.176,P<0.001),且警民信任随年龄增加而略有提升(β=0.007,P<0.001),民族对警民信任也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少数民族更倾向于信任警察。在控制变量基础上,模型2增加自变量,结果显示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对警民信任影响显著,且公共安全服务质量越高,警民信任越强(β=0.476,P<0.001),且模型的解释力显著提升(△R2=0.097,p<0.001)假设1 成立。在CGSS2015数据结果中,虽然控制变量影响结果与CSS2017结果有出入,但仍不影响假设1成立。

2.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表4显示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对警民信任的中介效应以及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对警民信任影响的直接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0,表明公共安全服务质量不仅能够直接预测警民信任, 而且能够通过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中介作用预测警民信任,假设2成立。

表4 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分解表

3.廉政感知调节作用

本部分单独采用CSS2017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式对相关变量进行调节效应分析,为防止调节效应交互项出现多重共线性的情况出现,本研究对自变量和调节变量进行去中心化处理之后,进行乘积得交互项,考察廉政感知的调节作用。数据结果表明廉政感知只对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对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起调节作用,结果如表3模型2至模型8所示。模型2、模型3、模型4验证假设3,模型2、模型3证明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模型4证明公共安全服务质量(β=0.208,P<0.001)、廉政感知(β=0.519,P<0.001)和两者的交互项(β=0.070,P<0.001)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故假设3成立,即公众的廉政感知调节了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对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模型2、模型3、模型5验证假设4;模型6、模型7、模型8验证假设5,由于该两假设中的交互项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作用,因此假设4、5不成立。

为进一步探究廉政感知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高低廉政感知分组对公共安全服务质量与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之间的作用大小和方向,结果如下图所示,廉政感知的调节方向为正向,且在廉政感知越强(弱),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对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大(小)。

图2 廉政感知对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影响公共安全满意度的调节效应

为了进一步检验上述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研究利用CSS2017的大样本数据做进一步分析。本研究以教育水平作为分组进行廉政感知调节作用的稳定性检验,理由如下:高水平教育使公民个体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39)Hyman, H.H., C.R.Wright & J.Shelton 1978, The Enduring Effects of Education.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有助于公民了解更多政府内部运行、社会治安水平、正面负面信息,加之高水平教育带来的高水平信息处理能力,从而使得教育程度的高低可能会影响个体对公共服务质量的主观感受,影响满意度。本研究将是否进行完初小学学业作为分组标准,分为教育程度为初小学及以上和初小学以下,结果显示,分组之后廉政感知仍调节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对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的影响,证明本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表5 教育程度分组回归分析结果

四、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CSS2017和CGSS2015全国数据,构建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廉政感知以及警民信任之间关系模型,并通过多层回归验证,结论如下:

第一,公共安全服务质量显著影响警民信任水平,公众对公共服务质量感知越高,警民信任水平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反映着公安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公众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一方面,工作能力是警察获得群众信任,赢得群众支持的基础和前提,突出的工作绩效将有利于树立公安正面形象、强化公安权威;另一方面,良好工作绩效带来的生活质量的保障,使得公众放心依赖于公安机关,激发公众参与警民合作的积极性,巩固警民关系,提升警民信任水平。

第二,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在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对警民信任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在警民信任影响效应只占两成左右,即相比于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对警民信任仍产生较大影响。影响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因素众多,不仅受公共安全服务结果影响,还受公安机关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服务态度、守法情况、服务积极性等因素作用,个人条件、周围环境也会影响公民对服务满意度的评价(40)刘中起,瞿栋.社会阶层、家庭背景与公共服务满意度——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04).,这也导致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之间是相关性而非共线性。良好的公共安全服务可以促进公众对服务本身的认同,这种认同感会转移到服务提供者上,进而改善或增强警民之间信任关系。

第三,廉政感知只在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和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高廉政感知水平可以强化公共安全服务质量对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廉政感知是公民在固有印象基础上,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接触到有关警察纪律作风事件所形成的直接感受,高水平的廉政感知有助于树立公平正义的警察形象,提高公众对低公共服务绩效的容忍度,低廉政感知则会恶化警民关系,使公众漠视高质量的公共安全服务,降低警察服务满意度。

(二)对策建议

第一,提高公共安全服务质量需要法律的健全和完善。社会发展往往会在新领域出现新问题,法律条文的滞后性使得民警在处理新情况难免会力不从心。一般来讲,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两层防线,随着法律条文真空地带的增多,社会新问题不可能仅靠道德来约束,法律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条防线,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新时代的法律体系,弥补法律漏洞,明确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为社会安全稳定提供保障。此外,通过宣传和弘扬道德文化,切实增强公众道德修养,自觉维护社会稳定,降低社会维护成本,真正有益于提高公共安全服务质量。

第二,构建高效联动的警民互动机制。公共安全服务的提升需要各方利益主体协同进行。公共安全服务主体多元化是发展趋势,明确公安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主导的完整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充分挖掘非官方机构和公众潜力,强化社会组织公共安全服务供给能力,激励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活动,完善社会志愿者组织机制,教育宣传公共安全服务知识,提高社会组织和公众能力素养,实现政府社会双重联动机制。

第三,提高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水平。针对我国现阶段公共安全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差异、人群差异显著等情况,一方面,重视服务主体产出差异带来的影响,公共安全服务产品适当向基础设施差、服务成本高的地区倾斜,提高公共安全服务供给效率。另一方面,推动公共安全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公共安全产品供给,例如委托授权、合作外包等,促进乡村、城郊等经济实力薄弱地区公共安全服务供给效率。此外,加大对农村以及城郊服务力量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农村警力,指导农村自治组织,提高公共安全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四,坚决惩治腐败行为,弘扬廉政文化。基层公安与公众打交道次数多,因此,要规范基层机关执法行为,严格监督公安机关生活作风、工作作风,将公众纳入监督主体范围中来,落实公民监督权,提高公安自我监督力度和自我管理水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安机关廉政氛围。对已发生腐败行为,司法机关务必严肃处理,从源头上杜绝腐败,提高公共安全服务满意度,增强警民信任。

(三)局限与展望

本文局限性如下:第一,本文基于CSS2017和CGSS2015作为数据基础,涉及公共安全服务测项范围受限,影响公共安全服务相关变量和警民信任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调查问卷不能完全代表变量意义;第二,数据分别在2017年和2015年采集,距现在已有一段时间,因此数据的代表性不高,不能反映当下人们对公安的现有印象和评判;第三,静态数据的使用无法准确描述因果关系的长期变化,仅反映当时的公民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一是要设计调查问卷,测项范围要全面、准确描述公众对公共安全服务的评价以及警民信任,二是对相关问题采取长期跟踪,动态分析公共安全服务和警民信任以及廉政感知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警民公共安全服务质量
博物馆
信息化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
我国警民关系研究的发展演进、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 分析
优化警民关系视角:提升社区民警沟通能力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质量的提高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快递服务质量分析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让百姓看得见、找得着、叫得应——武夷山市全国首创“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纪实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