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022-04-26 05:24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维度

张 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一、研究缘起

随着《关于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实施,公安教育再度受到重视,公安教育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1)公安部党委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公安教育工作新局面,2018-09-25,人民公安报—新华网。。除教授公安知识和警务技能外,其根本目的是培育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所谓警察职业认同,即警察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积极的态度、正向的情感、对职业价值观的内在接纳, 并符合公众对警察职业角色的期待(2)张佳佳. 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5(3).,应是公安教育的重要目标。警察职业认同是公安院校大学生从警的心理基础,对今后从事公安事业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Z-世代(Generation Z)指的是1995-2009年出生的年轻人(3)孙涛.Z 世代与网络文学[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01).,Z世代中“Z”的由来是起源于加拿大作者道格拉斯库普朗出版的《X—代》一书,在书提到1965-1980年出生的人被称为“X—代”,因此引起了全球对于各世代群体从X到Z的延续性代称。与以往的各世代群体不同,Z世代是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Z世代在“始终在线”的技术环境下成长,由互联网型塑的社会交往与价值认知深刻影响了 Z 世代的自我认同。Z 世代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具有在多样化中更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也更加适应多任务和快节奏的环境,因此也更有个性化想法和创新思维。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正成为未来公安队伍的主力军,只有对未来从事的警察职业充分认同,才有更强烈的内在动力去追求自身警务素质的提高。本研究拟以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警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培养和警务化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实施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问卷平台通过互联网随机发送(集中测试,同个IP地址仅允许作答1次)。调查时间为2021年10月,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649份,回收率为92.7%。其中男生占比为78.6%,女生占比为21.4%;专科、本科、研究生(含博士研究生)的比例为:1:7:2;省属、部属比例为2:8;家庭所在地为城镇的占比75.2%,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占比24.8%;独生子女占比为47.4%,非独生子女占比为52.5%;;另外,警察家庭 135人,占比20.8%。经数据统计,本次研究对象涵盖了全国各地区(港澳台除外)公安类院校大学生,且都为1995年后出生,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感问卷》是在查阅相关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参照金秋、陈勇的《警校生职业认同感量表》以及张佳佳的《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自定问卷,在专家的建议下,进行了两轮的修改,共得到31个项目。问卷调查计分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记分法,均为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其警察职业认同越高。该问卷包括职业认同的六个维度,分别为:警察职业认知、警察职业情感、警察职业意愿与期望、警察职业意志、警察职业价值和警察职业效能。在问卷正式发送前,对问卷进行了预测试,主要是检验其效用性及稳定性。使用 SPPS27.0 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统表示问卷的内在一致性。本问卷中各因子的克朗巴哈α系数在 0.860~0.881 之间,表明问卷内部各结构较为稳定;问卷总体α系数高于0.7则说明问卷信度较高,高于0.8则说明信度极高,本问卷总的克朗巴哈α系数是 0.875,这表示本问卷达到优秀的信度水平。

在提炼警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中,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9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利用NVivo12 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提炼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共分为四个大类共13项,进项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数据处理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 SPSS 27.0 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处理,运用方差齐性检验、独立样本检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分析方法。

三、统计结果

(一)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总体水平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测试对象的警察职业认同总体平均分M=4.3,高于理论临界值3。李欧、张佳佳以及赖巧燕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普遍高于理论临界值,在3.5~4.1之间。本研究在全国抽样的基础上得出的M值高于先前的研究结果,说明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拥有更高的警察职业认同。另外,在警察职业认同的其他六个维度上,各因子水平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职业意愿与职业期望>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志。

(二)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在不同被试特征上的差异

1.不同性别、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差异

对不同性别的研究对象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中,男女生在总的职业认同上统计显著性(sig)值较大,说明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职业效能维度上,在假定等方差的情况下独立样本的T值为2.404,其统计显著性(sig)值为.017(p < 0.05),说明男女生在职业效能上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生源地为农村或城市的数据对比研究中,结果显示: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职业意志维度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 =-2.364,p<0.05),结合该组的描述性统计可知,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意志高于家庭所在地为城镇。

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对比组的分析中,统计结果显示:该组的总体职业认同无显著差距,但在职业意愿与期望维度上(独生子女(14.01±1.57),非独生子女(13.74±1.81)),其独立样T值为2.016,p<0.05有显著差异。

2.是否为警察家庭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差异

首先在对是否来自警察家庭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在职业认同的各维度上描述性分析可知,该组得分因子都明显不同,并且在职业情感以及职业认知上差距较大。在职业情感维度上,来自警察家庭在该项分数为(13.84±1.92),来自非警察家庭在该项分数为(13.36±2.32),t =2.454,p=.015<0.05)说明该对比组在职业情感维度上有显著差距且有统计学意义;在职业认知维度中,对是否为警察家庭的独立样本T检验其结果为t =2.454,p=.014<0.05,说明是否来自警察家庭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在职业感情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3.不同学历层次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差异

对该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结合职业认同各维度描述性分析可知。不同学历层次在职业认同得分上存在着阶梯式递减的现象,专科生最高,研究生最低;在各维度上得分也同样反映了相同的情况,在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志上最为明显,其中在职业情感因子中两者的M值均分相差接近1。

4.不同年级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学历层次的不同年级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经过LSD多重比较,综合各学历层次的影响因素,可知:在总体职业认同上,新生年级及毕业年级得分最高,且与其他年级有显著差异;(1)在职业认知维度上,本专科生一年级与二年级差异显著,二年级与三年级差异显著;研究生一年级与三年级差异显著;(2)在职业意志维度中,本专科生三年级与四年级有显著差异,研究生二年级与三年级有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表1 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不同被试特征在警察职业认同各维度上分数与标准差

四、结果分析

(一)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先前的其他研究相比,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拥有更高的职业认同感。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Z世代的警校生对警察的认同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提高。在当前便捷入警的政策下,会有越来越多的Z世代警校生走上公安岗位,为公安队伍的建设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但是研究结果也表明,Z世代的警校生在职业价值及职业意志上得分偏低,说明其对入警与自我价值的能否实现以及终生为公安事业服务仍不自信。Z世代中互联网原住民虽然能熟练使用互联网搜索信息资料,但互联网上相应的负面涉警消息又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他们,这对其建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起阻碍作用。

(二)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在不同被试特征上的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差异分析

在性别差异分析中,与以往的研究中男女生职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不同,Z世代的警校生男女生职业认同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在多个维度的因子高于男生,这也体现了Z世代群体的鲜明特征。但在职业效能上,女生得分则显著低于男生,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还是在学校的培养方式及社会的传统观念。以某部属公安院校2021年招生计划为例,在总体女生比例不超过百分之十五的限制下,女生专业主要偏向如公安政治工作、公安管理、犯罪学以及公安技术类专业,在警务指挥与战术(特警)、侦查学、反恐怖的专业女生比例均低于百分之十五。同时由于传统观念上公安工作被认为是“男性的职业”,因其危险系数高,工作环境恶劣且面对着沉重的工作压力,结合学校的培养方式的目的性,综合导致女生的警务技能掌握程度低于男生,职业效能因子得分较低。

来自农村家庭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意志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同学,这说明个人成长环境对于警察的职业认同有直接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差距缩小,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村村通,农村的Z世代们也以此为工具增加了各方面认知。但是观念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职业的选择上,来自农村的生源往往受到老一辈人“铁饭碗”观念的影响,选择了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后会“从一而终”,所以在职业意志上更加坚定;而来自城镇的Z世代的生源,因家庭条件较好,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所以思维更加的活跃。在职业选择上,更加注重个性的表达,只是把警察职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没有来自农村生源的守成观念,所以在职业意志维度同来自农村生源相比差距显著。

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对比研究中,与以往的研究认为独生子女过于以自我为中心,遇见挫折容易放弃,缺乏自信的特征从而导致其职业认同感低的研究结论相比。Z世代的独生子女公安院校大学生在职业认同总分上与非独生子女并无显著差距,且在职业意愿与期望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就表明Z世代的独生子女们更加的自信,对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察抱有更大的期待,希望能在为公安事业的建设中实现自我价值。

2.是否为警察家庭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差异分析

家庭因素一直是人们研究职业认同前因变量中的重要部分(4)高艳,乔志宏,宋慧婷.职业认同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来自警察家庭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与非警察家庭的同学相比,在警察职业情感及警察职业认知维度上得分都显著高于后者,结合问卷影响因素的回答情况,可见家庭氛围是影响警察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来自警察家庭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浓厚的警察环境中成长,对警务的相关活动耳濡目染,促使其对警察有着全方位的认识。同时由于父辈们的榜样作用对于他们报考公安院校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所以在职业情感维度和职业认知维度上显著高于非警察家庭的同学。

3.不同学历层次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差异分析

调查发现,不同学历层次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存在显著差距,并在职业意志维度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专科学生拥有最高的职业认同感,本科次之,研究生的职业认同感最低。我国目前共有34所公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23所,专科院校11所。随着便捷入警政策的发布完善,公安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不断提升,专科类公安院校在当地录取分数线已普遍超过普通本科类院校线。选择以普本或重本的分数报考专科公安院校的Z世代群体,势必是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建设和坚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才会放弃本科学历。因此,专科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拥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

Z世代公安院校的研究生群体主要集中在几所高水平的部属院校,平台高,发展前景好。尤其是公安大学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计划,被各地组织部门纳入了选调生选拔的高校范围。在访谈中,当谈及就业方向时,研究生群体认为公安行业晋升渠道有限,部分省份的就业政策较固化,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所以考虑以后可能进入体制内非公安行业。在以上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之下,Z世代的公安院校研究生呈现出较低的职业认同水平。

4.不同年级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差异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同的学历层次统一特征:不同年级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程度不同,呈现出了“两头热”的现象,一年级和毕业年级的警察职业总体认同程度高,大一学生的警察职业意愿与期望程度最高,而毕业年级的学生的职业意志相对较高。同时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大二低潮”(5)大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投入、学习效果、情感体验等各方面与大一年级积极向上的状态相比,出现明显滑坡。现象,二年级的学生在警察职业认同的多个维度都显著低于一年级的新生,相应地在职业认同总分上一二年级得分有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分析该现象的成因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对学校已充分熟悉,新鲜感和好奇感下降,在缺乏正确合理的指导下,个人容易丧失方向,尤其是还没有面临毕业工作的压力,学生容易无所事事感到迷茫;另一方面是部分公安类院校在二年级这一特定阶段缺乏系统、完善的设计,在课程安排及思想动态的引导上和其他年级并无区别。

在本专科层次中,三四年级的学生职业认知水平有了明显的上升,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公安院校将学生的专业实习安排在三四年级。经过了几个月的专业实习,Z世代的警校生会对公安行业有了彻底的了解与认知,回校后针对实习中的问题制定了明晰的计划,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但是也存在着实习后警察职业意志维度得分显著下降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主要是基层公安机关的工作压力和民警的职业倦怠的综合影响。

在研究生层次中毕业年级的警察职业意志显著高于二年级,说明其随年龄成长在人生职业规划上也更加的成熟,明确了自己的职业价值,树立了正确且坚定的人生价值观,在综合多种因素下笃定了从警信念便全身心投入其中。

(三)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1.报考目的对警察职业认同的影响分析

对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的专业选择的原因进行描述性统计,其结果见表2。

表2 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报考目的的描述性统计

对不同报考目的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检验方差性齐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报考目的对警察职业认同及各因子的方差分析

由上表可知,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报考目的对其警察职业认同度的影响差异十分显著。在职业认知维度上,p=.002,表明报考公安院校的不同原因及其显著地影响了的其警察职业意志;在职业效能维度上,p=.001,同样表明了报考的不同目的显著地影响着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效能。随后,对总体的警察职业认同进行LSD 事后多重比较可知,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选择“自我价值实现”选项的职业认同度与选择其他报考目的的警察职业认同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报考目的是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

2.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认同的形成是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结果,既包括社会对警察职业正向评价的作用,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追求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有物质因素,也有精神因素。根据表4的描述性分析及问卷的统计结果和一手访谈资料,对警察职业认同影响度较高的因素为价值追求与实现、个体特征、职业规划和关键事件的影响,占比都超过百分之十。反映了Z世代群体们的极高的使命感及鲜明的自我个性特征,与被称为“迷茫一代”的X世代不同,他们有着清晰的职业价值追求,也对自己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同时对勾选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因素的测试对象进行职业认同的对照检验,结果显示其职业意志及职业价值维度得分偏低。这表明,在功利的职业价值观引导下,Z世代们对长期从警的目标不明确,对自身能否适应警察未来的职业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对于警察职业能否实现其自身发展目标、职业价值有一定的怀疑。

表4 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自选职业认同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

续 表

同时,在访谈中Z世代们对当前社会矛盾的变化和社会环境对警察的评价表现出极强的担忧,对于涉及警察的案件他们会密切关注其发展,并认为一个恶劣的工作环境会是促使他们改行的直接原因。尤其可见,社会氛围、工作环境是影响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

五、思考建议

公安院校大学生是我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的后备力量,其对警察职业的认同,从个人角度来说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未来成就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从宏观层面也能一定程度地影响我国人民警察队伍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所以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不仅能促进个人取得职业成就,也对我国公安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Z世代的警校生作为当前公安院校的主要在校生,有着独特的特征,培育其良好的职业认同感,系好人民警察职业发展的“第一颗扣子”一方面离不开个体的不断努力,另一方面更离不开内外环境的支持,这是一个长期的“认知—同化—内化—外化”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6)薄艳玲.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针对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现状,我们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招生模式,重视报考目的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已证实,报考目的对Z世代的警校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有显著影响。报考目的为“自我价值实现”的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要远高于其他入学动机的同学。只有在正确的报考目的的指引下,入学的Z世代警校生们才能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公安业务知识和警务技能的学习之中,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及职业发展有明晰的定位。

在目前的招生模式下,作为提前批招生公安院校过于注重体能、视力等身体的外在指标,对考生的心理、情感等因素则涉及很少。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对警察职业没有明确认知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公安院校,他们的报考目的并非本人喜欢警察职业,而是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一部分人进入公安院校,由于对警察职业缺乏认同,对公安类课程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尤其在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之下,易滋生对学校的逆反心理,影响警校生的培养质量。因此,需改革现有的招生模式,加强招生面试的筛选工作,把好公安教育的“入门关”。在充分利用成熟的职业认同理论的条件下,对报考公安院校的学生进行警察职业人格适应性测试和职业兴趣测试,坚持“宁缺毋滥”原则,让真正热爱警察职业,愿投身公安事业发展的优秀、坚定的Z世代们进入公安院校学习,提高公安院校的生源质量,从源头上提升警察的职业素质。

(二)优化培养方案,培养职业认同

结合本研究的调查分析结果可知,学校的培养方案及不同的家庭背景都会对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产生显著影响,所以应强化学校与家庭的联动关系,有针对地培养其警察职业认同。学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建档分类管理,拒绝“千人一面”。同时务必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将学生在校的心理情况及时告知;学生非在校期间也需要家长保持与学校的定时沟通,职业认同不是一个绝对静止的状态,而是不断发展的结果,为了培育积极的警察职业认同,家庭与学校要通力协作。

针对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大二低潮、女生职业效能因子较低、研究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总分较低的问题。学校应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制定出于Z世代群体特征相互配套的培养计划。首先应丰富公安院校的课程设置,加强警察职业认同的引导,在入学后及时开设警察职业道德、警察哲学和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提升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知;并且注意对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的观察,适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远大的职业理想,明晰自己的职业规划,制定职业发展的近期与远期目标。其次是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下的入警政策下,公安院校的毕业生主要是补充到基层一线,各公安院校要明确办学定位,提升办学特色,建立通畅的校局合作渠道,邀请实战教官进校园、进课堂。让Z世代的警校生将公安理论学习与公安一线紧密结合,加深其对所学公安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提升职业效能。同时解放思想,着重提升女生的警务技能,培养出文武兼备的Z世代的“陀枪师姐”(7)指香港配枪女警,早期招募的香港女警,并不佩枪执勤,在各方争论下,香港警方终于在1994年11月决定新招募的女警需要佩枪,已服役的女警则可自由选择是否佩枪。从1995年开始,香港开始强制女警察配枪执勤,并加强其有关枪械方面的训练。。最后应完善专业见习实习制度,建立“连续性”和“渐进性”的全程化公安业务实践教学体系。公安业务实习是培养合格人民警察的重要途径。应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的学历层次的不同特点,构建科学的公安业务实践体系。尤其是强化研究生群体的实践教学,研究生是我国公安教育的学术人才,在一线实习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对该群体的考察培养,鼓励其深入了解公安一线,思考公安机关存在的现象与不足,通过切身体验感受警察的工作价值,培养他们对警察职业的积极情感,提升警察的职业认同。

(三)重视校园文化,营造职业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血脉,大学须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个性品质、独特气质与精神特质是大学生存的灵魂,是大学繁荣发展的恒久助力,关乎学校的品位和品格,是凝聚人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展示形象、推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源动力。因此,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充分发挥公安校园(警营)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和型塑功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Z世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学养、涵养、修养,将人民警察的政治灵魂、根本宗旨、价值取向和重要保证变成思想自觉、党性观念、警性修养、纪律要求和实际行动,为成为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公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首先,公安院校要明确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总抓手;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的重要目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要达到为锻造“四个铁一般”的公安铁军提供优秀的预备力量的目标,需要将英雄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象征符号,英雄文化能够指引正确的方向,促成理想信念的生长成长和信仰意识的代际传承,维持、维护公安校园的英雄种姓。其次,营造富有公安行业特色的警营物态文化;如英模画像、事迹展示,爱国忠诚的警示格言等等,这种显明的符号将时刻提醒着Z世代公安院校的大学生们,不忘立警为公的初心、永葆对党忠诚的本色、坚定为国奉献的追求。最后,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从多方面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积极开展公安英模的思政课,优秀校友回母校以及各种形式的警务实战技能大赛。浓郁的职业氛围能激发Z世代的警校生的职业荣誉感与自豪感,帮助其形成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价值观,使其成为一名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矢志献身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为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而英勇奋斗的新时代的预备警官!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维度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