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颖
(汉江师范学院)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舞蹈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但值得关注的是,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材内容不够准确和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这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这种现象也与目前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着极大的脱节。因此,本文尝试将“奥尔夫音乐体系”引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当中,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独有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来解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多新思想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使舞蹈教学从被动灌输式转换为主动创造式,由重视舞蹈技能教学转换为重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添加新的活力,使舞蹈教学更加符合幼师的职业需求。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由德国的著名作曲家和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作的。1895年7月,奥尔夫出生在德国慕尼黑地森城的一个巴伐利亚军人家庭,奥尔夫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军官,母亲热爱艺术,经常弹琴、唱歌给他听,奥尔夫在1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各种音乐。他的父母在早期教育中非常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他一直生活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使得他青少年时期就对戏剧、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期,很多音乐方面的艺术家都在寻找与传统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不同的新路时,奥尔夫也在努力尝试创新,但是他并没有像其他作曲家一样总是探索纯音乐的形式,而是另辟蹊径,奥尔夫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学科、专业之中,戏剧、作曲、舞蹈等他都会去研究。1924年,奥尔夫和舞蹈家一起在慕尼黑建立了一所集舞蹈、音乐和体操为一体的学校,在那里奥尔夫主要负责音乐课程并开始尝试对音乐教育的变革。他建立了一种新的节奏教育,将音乐和动作相融合,探索音乐和动作相互配合的训练方法,以这种教学方式来培养舞蹈、体操以及音乐教师。奥尔夫新的音乐教育观念非常强调节奏和即兴创作,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强调用跺脚、拍肩、拍腿、拍手和打响指等动作来感受和体验节奏的内在关系,这就是奥尔夫提出的“声势”或“人体乐器”。同时,奥尔夫想改变传统的动作训练使用钢琴伴奏的办法,想让儿童通过即兴创作来演奏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但是让儿童演奏大型的乐器是不太现实的,为了实现这样的音乐教学,奥尔夫不断尝试制作不同的乐器,最终制造出了一套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后来奥尔夫还编写了《学校音乐教材》,在教材中详细地阐述了奥夫的音乐教育体系理论。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前流传最广、最新颖、充满生命力和富有创造性的并被世界公认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它是通过演奏奥尔夫乐器,运用幼儿喜欢的形式,如做游戏、唱歌、拍手和讲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在玩中接触和感觉音乐,从而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是带领幼儿接触音乐,而且还会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团队精神和反应速度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训练可以很好的开发幼儿的智商和情商。
奥尔夫音乐体系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是人本性、原本性、综合性、创造性、参与性和本土性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注重以人为本,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导者,注重情感的交流。在奥尔夫教学法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音乐教育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艺术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教育的综合性,认为儿童音乐教学不应该仅限于音乐领域,还应该与舞蹈、绘画、戏剧和音乐游戏等艺术内容相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要求学生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育当中,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训练,鼓励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的即兴创作,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奥尔夫教学法的本土性是让其能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它将奥尔夫教育理念和当地的文化遗产相结合,在学习的同时让儿童继承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
在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教师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主要沿用以教师讲授和示范舞蹈动作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模仿的单向教学形式,在整个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的注重舞蹈知识和舞蹈动作技能的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学习动作,基本没有什么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能力。这种教学形式的弊端在于让学生认为舞蹈课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创新的,是枯燥和重复的训练,会让学生对舞蹈课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使他们对舞蹈课的学习失去兴趣,舞蹈课程的效率较低,不利于舞蹈教学的顺利开展。
大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主要分为舞蹈理论知识、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和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四部分。其中,舞蹈理论知识主要是给学生普及舞蹈理论知识,舞蹈基本功训练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芭蕾形体训练和古典舞的训练,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们掌握基本功训练的方法;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主要教授的是如东北秧歌、藏族民间舞、维吾尔族民间舞和傣族舞等民间舞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和动作要领;而幼儿舞蹈创编部分主要学习的是幼儿舞蹈的相关知识和创编的一些技法等,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幼儿舞蹈的创编技法等。目前担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的大部分是舞蹈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接受的是我国专业舞蹈院校的训练,有较强专业技能,但是他们对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基本没有学过奥尔夫相关的知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些因素会导致他们在上述三部分舞蹈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专业化、片面化、单一化和缺少教学内容的整合等问题,从而对幼儿舞蹈教学内容把握不够准确,使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需要相脱离。
学前教育的教学定位应该是通过舞蹈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舞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体态和优美的舞姿,并且具备一定的组织教学能力,为以后完成幼儿园教学工作及其他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当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存在一个误区是只注重舞蹈知识的学习,过度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技术水平,而忽略了学生实际的就业需求,学生在学校学的舞蹈知识在幼儿园实际的教学中无法很好地运用,教学定位不够准确。
奥尔夫教学法非常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多科互融”,从对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进行培养。将奥尔夫综合艺术的理念与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内容相融合是为了建立更加多样化和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学前教育的舞蹈课部分主要包括舞蹈理论知识、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和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等内容,每一个板块的舞蹈教学内容是相对独立的,通过建立综合的课程体系让各部分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并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需求,教学内容幼儿化、不过度追求舞蹈技能,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如在舞蹈理论部分的讲解中多讲解关于幼儿舞蹈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舞蹈基本功训练时多进行幼儿基本功的训练;在民族民间舞的舞蹈教学中多学习一些幼儿民间舞;在幼儿舞蹈创编时多给学生讲解些典型的范例和创编技法等。同时,还可以在舞蹈教学内容上与戏曲、歌舞剧等其他艺术相融合,使舞蹈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舞蹈是通过美轮美奂的舞蹈动作为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感情的表演艺术。舞蹈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充满了思想和灵性。奥尔夫教学法非常注重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并且倡导“以人为本”,让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回归到舞蹈活动的本体,倡导快乐、享受和自由的情感去体验和感受舞蹈动作,让学生从被动、机械的模仿学习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主动和自信的进入到舞蹈的学习中来,并在学习舞蹈过程中享受舞蹈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从而更加热爱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奥尔夫教学法创新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比赛,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提高学习动力同时获得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方式进行舞蹈教学,如理论课以PPT的形式进行展示,利用精品在线课程进行线上学习,充分将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使舞蹈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舞蹈课的效率,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舞蹈,并把所学到的舞蹈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幼儿园教学当中。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重任,是幼儿园美育的主要传播者,因此学前教育的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增强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奥尔夫教学法的特色教育理念,可以很好地引导学前教育专业扬长避短地开展舞蹈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和艺术素养,使之成为更加符合幼师的职业要求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人才。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虽然存在教学内容不够准确、教学形式单一和教学定位不够准确和忽视学生的就业需求等问题,但是通过引入奥尔夫教学体系可以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创新舞蹈教学形式,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而提高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课堂效率,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进行可持续的舞蹈学习和幼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使之适应幼儿园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