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

2022-04-25 07:16邓小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人物群文初中生

邓小娟

摘要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是指围绕某一个具体的议题选择一组文本整合在一起所开展的探究式阅读教学活动。这里的“群文”,不是多篇文章的简单组合,而是建立在对文章内容及关键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升华对议题主题的理解与感悟,有效促进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本文分别从情感价值、人物、文化等三个方面的主题为例,对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发展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群文阅读的开展,为初中生的阅读打开了一条全新的通道,它可以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视角分析阅读内容、品味作者的写作手法、鉴赏作品的写作风格、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有助于学生阅读品质的生成,同时对于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掌握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带领初中生走出阅读困境,打造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从情感价值观出发,引领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验促使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情感是指人的心灵感动,属于感性认知范畴,态度是心灵的感知,属于理性认知范畴,价值观是心灵的感悟,是更高层次的理性认知。立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视角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有助于带领学生深人体会作品中包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受到感染,获得心灵上的感动、感知与感悟,带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悟出人生哲理,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如《老王》是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文章中,作者介绍了自己与老王的交往过程,通过对老王不幸遭遇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身处不幸境地却依然保持高尚品格的底层民众形象。通过阅读,可以让初中生感受到小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高尚精神品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以“小人物”有“大境界”为主题,选择《老王》《阿长与〈山海经》《台阶》等几篇课文进行群文阅读,在群文阅读中解决这几个问题:1.何谓“小人物”?何为“大境界”?2.这些“小人物”身上都具备哪些“大境界”?3.通过群文阅读,你获得了哪些感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阅读,学生会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老王善待他人的高贵品质,从而学会善待身边的人和事;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是对鲁迅童年成长影响较深的一个人,在鲁迅的笔下,阿长是一个多事、注重繁文缛节的“小人物”,但同时她又具备热情、乐于助人、善良、仁慈等美好品德,这些就是阿长这个“小人物”所具备的“大境界”;在《台阶》中,作者描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父亲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品质,凸显出了“父亲”的平凡与伟大。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价值澄清”。价值观是一个人固有的潜能,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引领学生透过群文阅读,发现“小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大境界”,并受到“小人物”优秀品质的感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从人物出发,促使学生强化审美鉴赏能力

以作者为出发点开展群文阅读,是一种十分实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每一个作者都不止一部作品,而每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都有所不同,呈现出的写作风格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作品的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作者及其创作的全面了解,在群文阅读的对比分析中,促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掌握作者更多的信息,引领学生站在更为宏观的视角理清知识脉络。

如在《孙权劝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以“孙权的朋友圈”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活动。初中生对于“朋友圈”这个词是十分熟悉的,很容易受到这个议题的吸引,从而产生对“孙权的朋友圈”一探究竟的欲望。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孙权的其他阅读文本,上学生通过群文阅读,了解到孙权在不同时期身边都有哪些朋友。其次,《孙权劝学》中的“劝”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基于这种沟通方式,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洗脚上船》《吕蒙与鲁肃结友》等文章,引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对于人与人之间不同层次的交往方式进行深度分析,提升学生的阅读高度。

又如,教师可以围绕鲁迅创作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我们可以选择《自题小像》《自嘲》《孔乙己》等阅读文本。这三篇不同时期的作品,都从不同侧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是对旧社会制度的枰击,表达出对底层老百姓的关注,渴望推翻封建制度,迎来美好的生活。通过群文阅读,学生了解到了鲁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看到了封建社会人们麻木冷漠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不幸者的冷酷,在群文阅读中,学生品读了鲁迅精神,提升了初中生的文本鉴赏能力。

三、从文化角度出发,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仍存于世的国家,在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沉淀后,凝聚了宝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需要教师加以合理利用,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肩负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塑造出具备文化底蕴、优秀道德品质以及健全人格的人。因此,教师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群文阅读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和理解中国古人的智慧。

如教师可以组织以“文学作品中的浩然正气”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文本,感受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壮志未酬之情、英雄迟暮之悲。其中以《永遇樂》最为经典,作者表达的情感极为深沉、复杂,词人不仅诉说自己的身世,表达出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感慨,抒发了想要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对时世的担忧。这几首词均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精忠报国的决心,回顾南宋时期的历史,这种心情并不只是这几个文人的心理,而是每一个南宋军民共同的愿望。通过这几篇古诗词的群文阅读,可以让初中生树立家国情怀,形成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到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树立“少年强则国强”的理想,以守护国家利益为第一要务。

又如,在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与八年级下册中,出现了两首有关“望”的课文,它们分别是《望岳》与《春望》,那么,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比较阅读这两首诗,分析杜甫“望”的究竟是什么?通过阅读与分析可以发现,《望岳》中的“望”表达的是年轻气盛的杜甫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春望》中的“望”则带有悲凉之感,作者望见的是破旧的山河,望见的是人烟稀少的长安城,望见的是惊人心神的鸟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已经不复当年的激情,多了一份经历战活乱后的忧国忧民之心。有国才有家,这是中华儿女一直信奉坚守的信念,诗人在面对国家危难之时,担心的是国家、人民的安危,这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血液中的可贵精神,一直传承至今。通过立足于文化视角的群文阅读活动,可以让初中生深入理解和领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主动肩负起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在群文阅读中的渗透。

总之,群文阅读是一种有助于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合理地选择群文阅读文本,科学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指导,以帮助学生积累理论知识,锻炼语言技能,形成文化素养,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市荡口中学]

猜你喜欢
小人物群文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群文活动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