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寅
湖州市吴兴区紫砂陶瓷技能培训学校 湖州 313000
在宜兴这座小镇之上,早在五千多年之前便开始了悠久的制陶历史,人们制陶、产陶用于平常的生活用具,而在历史的发展之下,陶器也在不断地发生革新,开始形成了各种各样品类的陶瓷艺术体系,最终孕育出现如今这优秀灿烂的陶瓷文化,正是有了如此优越雄厚的背景与条件,紫砂作为其中的后起之秀才得以飞速发展起来,尤以时大彬为代表的紫砂艺人打造了紫砂全新的成型工艺,促使紫砂得以摆脱粗陶日用器具的身份,一步步向艺术领域方向前进和发展,紫砂艺人作为整个过程的创作者,能够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紫砂也就有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造就了紫砂艺术现如今的繁荣盛世。
在紫砂壶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宝库之中,我们最为常见的几种器型当属圆器与方器,在制作的过程之中所采取的是全手工成型的方式,更为突出的是双手的作用,与其它陶瓷制品的制作工艺有着天壤之别,这也是为什么紫砂器型得以千变万化、巧夺天工的原因,这种传统的制作技艺为紫砂艺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技艺手法,就像紫砂器型中的另一大代表——花器,造型惊艳靓丽、栩栩如生,都是源于紫砂艺人对大自然以及生活日积月累的观察和感悟,从而才能够将十分细腻如丝的情感赋予其中,让人从中体会到一定的人生哲学。不管是哪一种器型,其中每一处的细节之中都饱含了紫砂艺人真挚的情感以及精致的艺术表达。
这款紫砂“浮生适意壶”(见图1)便是属于紫砂中的圆器,俗话说的好,“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每一把紫砂壶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其各自的风格特色,此壶亦是如此,虽是在传统器型之上进行改造与制作的,但在经典之中也不乏新颖与创意,紫砂艺人以书法陶刻的形式为此壶增添了一份浓郁的人文气息,也为整体造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1
此壶壶身犹如一个圆筒,通体分布均匀,但仍旧透露着圆润与饱满的特征,肩部线条清晰有致、张力十足;而壶身下端则缓缓向内收拢形成壶底,立于平面之上尽显端庄稳重;圆形的壶盖压于壶口之上,与之边缘线十分吻合地贴合在一起,严丝合缝,确保了壶内良好的气密性,而盖面所隆起的弧度也与壶身整体巧妙地契合在一起,从而使之合而为一,好似一个整体;壶钮的形状弯转倾斜,拿握适当;在壶身一侧弯流而出的壶嘴,长度与整体造型比例协调而又统一,出水时也干净利落;而与之相对应的壶把外方内圆、圈形适中,线条流畅自如,端握起来也十分的舒适,贴合整体的造型特征。
此外,紫砂艺人还运用了陶刻装饰于壶身之上,以书法的形式在壶身上陶刻了“浮生适意即为乐”这一句话,一笔一划流畅顺滑、行云流水,全然不像是用刀刻画出来的,与笔写出来别无两样,充分突显了紫砂艺人精湛且又高超的技术手艺,为此壶赋予了一份浓郁的人文内涵。
此壶整体造型简约而又大气、稳重而又端庄,全然符合圆器的特征,紫砂艺人又将自身的想法与创意与之相融合,从而打造出这一别具特色的造型特征,通过壶身上的书法陶刻装饰可以看出紫砂艺人所想要传达的思想与情感内涵。
这款紫砂“浮生适意壶”,紫砂艺人在壶身上以陶刻的形式刻画了一句“浮生适意即为乐”,此句出自于宋代司马光的《和赵子舆龙州吏隐堂》之中的最后一句,“浮生适意即为乐,安用腰金鼎鼐间”,意思为人生在世,只要能顺应自己的心意便是最大的快乐了,哪里一定要拥有金钱与权势呢?这便是紫砂艺人所想要通过紫砂壶传递给人们的思想与情感,尤其是对于当今人类而言,快节奏的生活使得许多人们都疲于奔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忘了自己最初的心意,紫砂艺人便是要告诫人们,金钱并不是最重要,能够做到适意便是最好,不要过于贪图太多,脚踏实地方是正道。
紫砂壶的创作大多都是源自于紫砂艺人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从而通过紫砂壶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紫砂艺人还将自我的一些思想与情感融合在其中,使得紫砂壶能够更加贴合人心,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促使人们更好地领悟到其中所传达出来的思想与情感,使得人们在喝茶品茗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留下一个较为深刻的享受与体会,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才算是达到了紫砂壶真正的目的,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成为了人们精神情感的寄托与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