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显微镜下纤维根尖手术在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2022-04-25 10:34闫晓会宋雪梅
健康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根尖周炎根管显微镜

闫晓会 宋雪梅

(枣庄市口腔医院/口腔科 山东 枣庄 277000)

根尖周病变的发生是因为根尖组织炎症造成的,大多数是由感染、外力等造成的;症状是牙槽骨破坏,出现炎性肉芽组织等。当患者出现相应症状时,应该及时进行治疗,不然很容易引起颌骨骨髓炎,不利于患者生活与工作[1]。临床上多用根管治疗,但常规治疗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因为封闭材料、设备、器械等,使得治疗效果不佳[2]。口腔显微镜下纤维根尖手术不但具有能够知晓并定位管间峡区,也可以将牙根、骨组织等明确分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治疗成功率[3]。对于根尖外科手术而言,其借助收拾方式将患者的根尖区暴露出来,随后将根尖区出现的内、外感染情况彻底进行清除,再严密封闭根管系统,使根管内感染物质和根尖周围组织之间形成屏障,实现病变的治疗以及有效愈合。如今医学科技的发展速更快,相应的疾病治疗方法也在逐渐更新与完善,其中根管显微镜则属于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在治疗中通过放大、照明的功能能最大程度的将病灶切除,以此提升手术成功几率。为此在临床治疗中需学会应用新型的手术方法,以避免出现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本文则是选择019-2至2020-2月,将确诊的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范,探究应用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2至2020-2月,将确诊的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范例,合计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26-68)岁,平均(46.24±4.77)岁;体重51~70 kg,平均体重(61.48±2.43)kg。病变位置:11颗患牙位于下颌(磨牙4颗、前磨牙有5颗、前牙则有2颗)。12颗患牙位于上颌(磨牙有5颗,前磨牙有4颗,前牙则有3颗)。

观察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5-69)岁,平均(47.44±4.79)岁;体重51~69 kg,平均体重(61.03±2.21)kg。病变位置:12颗患牙位于下颌(磨牙有4颗,前磨牙有5颗,前牙有3颗)。11颗患牙位于上颌(磨牙有4颗,前磨牙有4颗,前牙有3颗)。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根管变形严重;有明显的根尖弯曲;(2)根尖并未发育成形;(3)患者的牙髓坏死;(4)患者根尖周囊肿经非手术治疗后不愈合。

排除标准:(1)重度牙周疾病患者予以排除;(2)根尖周病变患者予以排除,包含亚洲病变贯通患者予以排除;身体其他系统行疾病患者予以排除。

1.3 方法

观察组中的患者应用联合治疗,即MTA、口腔显微镜下纤维根尖手术,选择的器械较多,包含银汞、金刚砂车针以及无机三氧化聚合物;同时需准备好输送器、显微根尖手术专用器械,还需将牙科手术显微镜等何种器材准备完全。手术操作过程如下:先进行性影像学检查,即应用后锥形束CT和X线片扫描确定疾病的位置,并了解疾病的累及范围,以及相应的牙根情况,看其是否能满足条件继续手术。另外需根据患者牙齿病变具体情况,医生共同研究,最后制定出极为合理的显微根尖手术展开后续治疗。注意在手术前三天需要指导患者借助氯己定液含漱对口腔进行清洁。当在手术的当天,则需要为患者实施局部麻醉,以注射为主,于口腔显微镜之下做好切口,对于切口的选择而言,则应该在患者的牙唇颊侧龈沟处,以垂直的形态进行翻瓣切开,随后实施去骨开窗操作,做好相应的皮质骨探查工作,把根尖周囊壁、肉芽病变组织加以切除,切记不要忘在显微镜下进行断面的观察,以明确根管治疗的位置,随后在超声治疗仪的辅助之后,落实根切操作。于操作过程中需选择合适角度展开洞型制备,将其深度维持在3mm左右,随后切除根尖、去骨骺,将0.9%的生理盐水灌注,实现冷却操作,并借助MTA对根尖近些年填充,完善的修整整个填充区表面,把多余MTA加以移除,完成上述操作之后需借助2mL的庆大霉素与氯化钠注射液共同对骨腔进行清洗,应用间断缝合的方法,进一步复位黏骨膜瓣,并将牙周塞治剂放入。手术完成之后依然需展开影像学检查,即借助X线实施根尖拍摄,观察手术情况是否有效,且于七天后拆线。对照组中患者仅进行单一的口腔显微镜下纤维根尖手术治疗,其首选的填充材料为银汞合金,其他的治疗操作均与观察组内容相同。

1.4 观察指标

(1)评价治疗半年后效果。显效表示:患者的牙周膜间隙、硬骨板均处于完整状态,并无压痛感、肿胀情况,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后恢复正常咀嚼功能。有效表示: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后牙齿情况并未有所恢复。无效表示: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治疗前与治疗后5天疼痛程度评价。借助Negm评分,分值为4分的时候则是代表患者无法咬合,并伴有剧烈的疼痛感觉。分值为3分的时候则是代表患者可以咬合,并咬合的时候有明显疼痛感出现。分值为2分的时候则是表示牙齿一旦有大幅度活动的时候均会有轻度疼痛。分值为1分的时候则是触及时候有疼痛。分值为0分的时候则代表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觉[6]。

(3)对比患者的肿痛情况;具体评级为Ⅰ、Ⅱ、Ⅲ度[7]。肿痛率=(Ⅰ度+Ⅱ度+Ⅲ度)/总例数*100%。

1.5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患者治疗前、后的Negm评分对照

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egm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意义,即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的Negm评分对照(分,

2.3 组间肿痛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肿痛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价值,即P<0.05,见表3。

表3 组间肿痛情况对比分析[n(%)]

3 讨论

对于慢性根尖周炎疾病而言,其致病因为病原刺激、或是是根管内长时间感染造成的,临床症状以牙髓组织坏死,牙槽骨受损以及肉芽组织形成等情况为主,在时间的作用下,疾病会逐渐恶化,极易造成牙齿丧失、牙槽骨缺失,影响患者的提倡咀嚼,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难治性根尖周炎和普通根尖周炎比较,其治疗难度更大,其中的绝大部分患者会有骨质破坏、根尖周脓肿等情况,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为了减缓病情恶化的程度,则需应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常见治疗方法以手术方式为主,从而帮助患者解除疾病困扰,但选择什么样的手术则需进一步斟酌,若是选择拆冠、取桩以及根管等方法治疗,不但其治疗较为费时,也会对牙齿造成较大损害,若是应用根尖手术则可以达到可靠的治疗效果[4-5]。

当今时代,随着微创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显微超声技术逐渐应用在临床中中,也得到了口腔科医生的认可,和传统的根治术相对比,则可以借助照明、放大等优势仔细对患者的根尖周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显著改善了临床肉眼看不到的情况,方便进一步处理,打打提升手术安全性,也可以保障洞窝清洁性,降低洞壁碎屑、根尖微裂的发生;在临床做应用逐渐增多的背景下,有学者发现单方面借助口腔显微超声检查和治疗,虽然能够在近期得到较为优异的疗效,但其预后效果并不好,且远期疗效有待于加强,因此需探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MTA属于当前应用较为频繁的根尖封闭材料,材料优势则为毒性较低,具有较高的边缘封闭性,骨诱导性,同时具有优良组织相容性等等,应用之后能够防止细菌的再次侵入,减少牙周组织出现感染的几率,同时也能减少微渗漏发生,和牙本质相结合,有助于软硬组织再生,对根管下段进行严密封闭,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6]。

由此研究得知:治疗后观察组Negm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意义(P<0.05),说明除了实施显微根管术治疗之外,联合MTA治疗后则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感,原因则是MTA能够有效将细胞外信号调节性激酶活性加以激活,以促进调节细胞因子分泌,从而使得骨钙素得以积极的表达,有助于患者病变位置的进一步愈合,从而对对骨吸收、以及改建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镇痛方法也显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痛情况占比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价值,即P<0.05,说明与MTA联合治疗后,可以有效将患者肿胀感减轻,原因则是MTA能诱导机体的硬组织形成,有助于患者牙骨质的增生,可以起到较好边缘封闭效果,且具有生物良好性,值得应用。除此之外,显微根管术治疗基础上,联合MTA之后帮助患者的硬组织再生,主要原因则是此方法应用之后能够将其牙槽骨实现有效恢复,帮助骨细胞进一步的生长,使得牙骨质能够沉积,同时不会受到血液影响,就算处于相对比较潮湿背景下,一样能够实现慢慢凝固,从而减少和牙本质壁间出现的微渗漏,避免凝固过程中体积收缩,防止出现空隙,表出良好的封闭性,也可以减少牙冠折断情况发生的几率,进而恢复患者前牙的美观程度,在经过修复全冠之后,也可以显著减少其就诊的频次,大大减少治疗的周期,帮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提升预后生活质量[7]。

总之口腔显微镜下纤维根尖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强手术安全性,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根尖周炎根管显微镜
《用显微镜看大象》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维他派克斯糊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严重根尖周炎伴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一次性和多次根管治疗对根尖周炎的疗效对比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采取根管填充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显微镜下的世界
显微镜下看沙
V型根管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