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吸附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分析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2022-04-25 10:34高文文
健康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胆红素肝功能血浆

李 慧 高文文

(1 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37 2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37)

前言: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因多种因素导致的、在短期内肝功能出现急剧恶化,致使肝脏本身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从而表现为进行性甚至改变和凝血功能障碍的综合症。急性肝衰竭死亡率高,不及早诊断和治疗,预后差[1]。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8万人死于急性肝衰竭,我国每年用于急性肝衰竭对症治疗的直接医疗费用也已超过了1千亿人民币,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为明确血浆吸附治疗在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本实验对血浆吸附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分析及对肝功能的影响进行了重点探讨,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提供一点借鉴。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采取计算机随机抽样法选择86例罹患急性肝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对总86例予以分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3:20,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患者分别为33岁与77岁,经观测平均值(42.28±2.31)岁,包括20例急性重型肝炎、15例急性药物中毒致急性肝衰竭,8例胆源性肝衰竭;43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5:18,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患者分别为34岁与78岁,经观测平均值(42.37±2.41)岁,21例急性重型肝炎、14例急性药物中毒致急性肝衰竭,8例胆源性肝衰竭;纳入标准:①病例对本次实验知晓,且自愿参与;②病史清晰;③视听说功能正常;④无其他恶性疾病;⑤均符合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欠缺者;②后期失访者。组间观测信息经检验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肝治疗、降黄疸治疗、降酶治疗等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避免肝损伤药物的使用,积极防治并发症。观察组采用血浆吸附治疗:治疗仪器使用ACH-10血液净化机、贝朗HAEMOSELECT血浆分离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BS330一次性血浆胆红素吸附柱。抗凝剂选择低分子肝素钙,首次用药剂量为20~50U/kg范围内,治疗过程中的剂量控制在200U/kg为宜。治疗仪器的参数设置:在分离血浆时,血泵速度调整为80~100ml/min,置换液泵速度设置为1~1.5l/h,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一般治疗频率为3次/周,直至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低于120μmol/L,即可停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

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

凝血功能指标: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治疗有效率:显效—治疗结束之后患者神智清楚、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黄疸消退、未出现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治愈,肝功能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治疗结束之后患者神智有所恢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肝功能指标恢复50%以上;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其中“显效”及“有效”均视为本次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

2 结果

2.1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AST、ALT、TBIL、GG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ST、ALT、TBIL、GGT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呈更低显示(P<0.05)。如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

2.2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APPT、PT、TT、FIB(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PPT、PT、TT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呈更低显示(P<0.05),FIB则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2.3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呈更高显示(p<0.05)。如表3,

表3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了恶心、呕吐,1例出现了低血压,1例出现了发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3/43),对照组患者中,2例出现了心率加快,1例出现了口唇发麻,1例出现了寒战,1例出现了恶心、呕吐,2例出现了低血压,2例出现了发热,1例出现了继发感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6%(10/4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呈更低显示(x2=4.440,t=0.035)。

3 讨论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尚未完全明确其具体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性肝炎、化学物中毒、外科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Wilson病以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有关[3]。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缺水、意识障碍、肝臭以及出血等,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并发其他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如肾功能损害、循环功能障碍、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肺水肿、感染等[4]。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血胆红素增高、血小板减少、肌酐尿素氮升高、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当患者出现DIC时,可有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而其降解产物增多(FDP)[5]。 血浆吸附治疗是近十几年来在血浆置换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血液净化方法,也是目前临床较为推荐的急性肝衰竭治疗方式之一[6]。操作方式主要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之后,首先进入血浆分离器将血液的血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与血浆分离,血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输回患者体内,血浆再进入吸附器进行吸附清除其中某些特定的物质,再将吸附后的血浆回输至患者体内[7]。血浆吸附治疗是目前唯一被证实能有效的清除体内毒物的方法,特别对分布容积小于1L/Kg的毒物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对于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尤其是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8-9]。血液吸附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急性肝衰竭患者体内的TNF、IL-1、6、8等炎性介质、内毒素3 、血氨、胆红素 、胆汁酸以及硫醇、酚类、假性神经递质、芳香族氨基酸等,是血液净化方法中最简便、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及综合性大医院的多个科室均适合开展、应用[10]。目前临床上鼓励对于无血浆分离器、吸附器的膜或管道过敏者、无严重活动性出血或DIC者、无药物难以纠正的全身循环衰竭者、无非稳定期的心、脑梗死、颅内出血或重度脑水肿伴有脑疝者以及能很好配合治疗者均应使用血浆吸附治疗[11]。

本实验以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血浆吸附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分析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AST、ALT、TBIL、GGT、APPT、PT、TT更好,两组FIB水平差异不明显,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血浆吸附治疗对急性肝衰竭有较好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胆红素肝功能血浆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