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丹
(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在妇科诊疗工作中,子宫肌瘤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子宫肌瘤按照位置和病理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多数患者的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对于较小的子宫肌瘤,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例如:中医治疗、物理治疗、药物保守治疗等,对于较大的子宫肌瘤,患者出现严重的月经紊乱、月经量过多等表现时,临床上主张采用手术治疗[1]。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比较,能够解决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手术治疗可以直接将病灶切除,宫腔镜手术、传统的开腹手术是目前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宫腔镜手术在很多疾病的治疗方面均发挥了实际作用,具有安全性高,微创的特点,操作的时间较短,患者的疼痛感较轻,因此,临床医师和患者均较为认可宫腔镜手术。但仍有学者对宫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存在疑问,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位置相对特殊,属于手术治疗难度相对较大的一种疾病。为了进一步研究宫腔镜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比较宫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粘膜下子宫肌瘤治疗中的运用价值,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情况进行分析。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患者年龄在30-60岁之间,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0月之间来我院接受治疗,患者存在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例如:下腹部坠胀感、月经不规则、月经量过多等,经过超声检查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认为患者符合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患者不存在手术禁忌症,经过患者及家属书面同意接受本次研究以及手术治疗。
纳入标准:①存在子宫内壁见肌瘤典型症状;②子宫大小相当于妊娠时间<12周;③肌瘤直径<50 mm。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②严重多器官衰竭;③精神、智力障碍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满足研究条件的患者进行研究,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传统开腹手术和宫腔镜手术,基础资料具有统计学比较的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研究患者的基础资料
1.2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常规接受术前8小时禁食水、皮肤清洁、备皮等术前准备。术中取仰卧位,采用全身麻醉,运用静吸复合麻醉的方式,常规消毒铺巾,做开腹处理,仔细探查患者盆腔状况,牵拉瘤体,钝性分离瘤体假包膜内,分离瘤体和附近组织,将瘤体取出,切除多余蒂部组织,并将宫壁残腔逐层缝合,冲洗盆腔,确认不存在出血点,手术用物清点无误以后,做关腹处理,缝合,将敷料粘贴于适当位置。
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宫腔镜治疗,术前的胃肠道准备与对照组患者相同,清洁阴道,将米索前列醇药物放置在阴道中,软化宫颈。全身麻醉,扩张宫颈后,注入膨宫液,结合超声检查结果明确宫腔中肌瘤大小、数量等,按照病灶类型,运用电刀笔对病灶进行电切,运用电凝进行术中止血。针对肌瘤蒂广泛分布者,则用环形电极刀将其切除;针对肌瘤无蒂,则用环切电极处理;针对病灶位置深者,切除前,适当注入宫缩素,使肌瘤凸向宫腔;针对肌瘤无蒂且存在生育要求者,顺次切开肌瘤表面、子宫内膜、肌瘤包膜,然后将子宫肌瘤剔除。肌瘤较大者,首次切除60%,剩余部分第二次将其切除;针对多发肌瘤,逐一切除,并且反复检查是否存在遗留的病灶。切除深度<子宫肌层厚度2/3。操作完毕后,给予B超检查,有两名以上医师对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确认病灶已经清除完毕后,将宫腔镜撤出。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6个月随访,接受超声检查,评价手术的效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的VAS评分、SDS、SAS评分。VAS评分又称为视觉评分法,是临床上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常用的方式,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选择最匹配的表情,每个表情对应一个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SDS为抑郁自评量表,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精神疾病治疗中运用较为广泛,得分超过50分提示存在抑郁,得分越高抑郁越严重。SAS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焦虑评估量表,50分以上表示患者存在焦虑,分数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宫腔镜手术的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开腹手术,笔者分析认为,可能与电切时可以及时运用电凝功能进行止血相关,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P<0.05.同时,宫腔镜手术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传统开腹手术的切口相对较大,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相对明显,笔者分析认为,切口较大、术后疼痛等因素可能是导致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相对较重的原因,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焦虑、抑郁评估结果见下表:
表3 两组患者术后 VAS、SDS、SAS评分分)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均会带来消极影响,当病灶较小时,患者常难以发现,仅通过健康体检得以发现,当病灶较大或者病情进展时,患者常会出现月经过多、月经紊乱,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不孕不育的表现,部分患者存在痛经、月经过多导致贫血而来院就诊。粘膜下子宫肌瘤是突向子宫腔内生长的子宫肌瘤,容易导致痛经现象的发生,患者多由于痛经或者出现月经过多的情况就医,经过超声检查常可以确诊[2]。对于子宫肌瘤的处理,临床上常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已经发现的子宫肌瘤,如果体积较小,单发,患者不存在不适感,无月经过多等表现,主张采用随访观察的方式进行病情跟踪,通常每3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如果发现体积增长较快、患者出现明显不适,则考虑进行手术干预。此外,激素调节药物治疗、中药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在临床上也有所运用,但根据笔者现有的临床经验,多数患者接受保守治疗难以获得满意疗效,保守治疗可能会延缓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在保守治疗或者选择观察随访等干预措施的同时,需要密切检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出现病情变化时也需要加以重视,必要时积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效果效果确切的治疗手段,但是对患者的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当前,出于美容、减少创伤,加快术后康复等方面的考虑,临床上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了手术治疗的主旋律。
子宫肌瘤虽然属于一种良性病变,现有的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过高、孕产次过多等因素相关,粘膜下子宫肌瘤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部分女性会因为月经量过多、持续时间过长的现象出现较为严重的贫血,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3]。当子宫肌瘤对患者的健康产生较大影响时,临床上主张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是子宫肌瘤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手术、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了当前手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宫腔镜手术也属于临床上微创手术中的一种,与其他的腹腔镜、胸腔镜等微创手术具有很多相似的优点,例如: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出血少、患者的疼痛轻、感染风险小等。腔镜手术可以观察到肉眼不易看清的位置,能够将手术部位的病灶或者组织进行放大观察,主要使用电刀笔进行病灶切除,当使用电切时,就可以将病灶进行分离和切除,当术野出现渗血时,可以直接切换为电凝模式进行止血,操作简单方便[4]。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获得满意的病灶切除效果,术后随访结果提示,患者术后未出现病灶残留等问题,这与既往学者的研究结论存在一致性[5]。此外,本次研究还涉及到了术后疼痛程度、焦虑和抑郁程度的比较,发现接受宫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VAS、SDS、SAS评分均较低,这说明微创手术对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具有积极作用。笔者认为,传统开腹手术的创伤大,可能是术后VAS评分较高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的生育能力难以保留,同时术后的疼痛、感染等问题也需要加以重视,因此,患者术后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患者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术后恢复,患者在家庭、社会承担的部分角色可能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这些因素可能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相关。因此,术后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做好术后预防感染的工作,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心理变化。
综上所述,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宫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能够满足治疗需要,对于促进患者术后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