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豫交安 图|牛国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小汽车进入家庭,摩托车涌入农村,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随之而来的机动车无牌无证现象日渐突出,不仅增加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而且涉及无牌无证机动车犯罪的案件数量增加,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村村通了公路,家家有了机动车,摩托车、三轮汽车因其方便快捷特点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的主要交通工具和劳作工具,加强农村地区无牌无证机动车的安全管理任务艰巨。本文分析了河南省无牌无证机动车的分布情况、违法原因及危害,并对如何精准治理提出对策建议。
河南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度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管县级市,自古中天下而立,并以其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特殊区位优势,成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目前,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道干线公路为支脉,以县乡道路为基础,多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立体现代化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
(一)无牌无证机动车车型分布。在对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机动车管理调查调研中发现,农村汽车类无牌无证车辆比率远高于城市,农村无牌无证摩托车比率高于汽车,三轮汽车无牌无证比率高于摩托车。农村无牌无证摩托车、三轮汽车是治理工作的重点。
(二)无牌无证机动车区域分布。河南省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为商丘、周口、信阳、新乡。商丘、周口地处平原,为农业大市,焦作、许昌、南阳、三门峡等地经济相对比较发达,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刺激了机动车增长。受经济增长速度、地方管理水平和人文影响,河南省无牌无证机动车分布呈现出不同特点:平原地带无牌无证机动车比率高于山区,欠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市管县高于城市,农村无牌无证机动车比率最高。因此,在无牌无证治理区域上,河南交警总队将豫东、豫南作为治理重点,将农村作为治理难点。
(三)农村地区无牌无证机动车现状。近几年,富裕起来的农民不但有运输、耕种的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还拥有了方便出行的摩托车、小型客车,农村机动车增长速度较快。基层公安交管部门警力少,管辖的国道、省道线长、面广,日常工作任务繁重,造成对农村机动车管理方式、方法滞后于农村机动车增长和管理的需要,又由于农民群众办理牌证意识淡薄,无牌无证摩托车在农村地区较多。因而,在农村出现了“四多”现象:无牌无证机动车较多,涉及无牌无证机动车的交通事故多,由无牌无证机动车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多,农村无牌无证机动车交通违法率相对多。
(一)群众牌证意识不强。在农村尤其偏远地区,车主新购机动车后,主动办理牌证意识不强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车辆所有人为谋取所谓的吉祥数字号牌,或逃避车辆税收、规费,或出于其他目的,故意拖延时间,不主动、不积极办理机动车注册手续,有的用临时牌证应付,长期无牌上路行驶。有的农民群众认为,购买机动车已经耗费了一定资金,觉得有牌无牌都可上路,上牌是多花钱,抱有“跑一天算一天、跑一趟算一趟”的思想,对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管理,存有躲避行为,偷偷上路。
(二)农村地区交通管理力量薄弱。在农村,农民群众购买了机动车以后,行驶的区域大都在本地、本村县级以下道路,由于基层警力有限,管理不到位,无牌无证车辆上路不能得到有效打击,给无牌无证现象留有一定的“生存土壤”。
(三)车辆合法来历证明不全。上路行驶的无牌无证车辆大都是新购置的或“二手”车,由于车主不了解或不重视车辆合法来历证明,或者销售单位不积极提供销售发票,“二手”车买卖不进行合法交易,不提供交易发票,致使新购车辆和转户车辆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办理入户手续时,缺少车辆合法证明,无法办理相关手续,致使车辆入户出现被动局面。在针对农村机动车入户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县级或县级以下农用车辆、摩托车销售部门为逃避税收,只给购车方提供购车收据,不提供合法的购置发票,甚至不随车发放车辆合格证,日久天长,车主再去索要存在很多困难。由于没有车辆合法的来历证明,没有合格证书,无法办理入户手续,造成车辆无法上牌。
(四)牌证入户宣传不到位。有的农民群众,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与车管部门的沟通不顺畅,不知道、不了解办牌办证的手续和程序,不知道牌证对上路行驶的合法性,认为办牌办证无所谓,甚至有的群众认为,办牌办证很难、很费事,不知道如何去办,不知道到哪里去办,不知道为什么要办。
(五)基层组织工作不力。在广大农村,拥有机动车是富裕和高质量生活的象征,基层组织,尤其是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关心的是谁家拥有了机动车,而不是关注谁家的机动车没有牌证,在管理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认为这项工作是分外之事,不主动,不配合,致使基层组织对机动车无牌无证不管不问,交警孤军奋战。
(一)存在着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无牌无证车辆的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淡薄,驾车上路时交通违法发生率较高。比如,驾驶无牌机动车超速、闯红灯、闯卡、违法载人的现象要比有牌车辆高出10倍之多。在豫北地区的调查中发现,机动车闯红灯交通违法中,机动车无牌占90%以上,机动车超速占70%以上。在对无牌机动车的驾驶人调查访问时,有驾驶证的只占30%,大部分驾驶人对交通安全常识了解很少,仅凭经验驾车,不掌握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缺少必要的紧急避险常识。尤其是在机动车安全技术方面,关心得少,了解得少,存在大量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无牌无证机动车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由于无牌无证机动车便于逃离和藏匿,犯罪分子利用无牌无证机动车作案的现象越来越多,且作案后能迅速逃离现场,躲避群众的视线,给案件侦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据豫东某县统计,发生在该辖区的刑事、治安案件涉及机动车的占40%以上,利用无牌摩托车实施抢夺、抢劫的占抢夺、抢劫案件的70%。
(三)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造成行车秩序混乱。无牌无证车辆的交通违法率较高,而且由于交通违法时不易被“电子警察”捕捉,故意违法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比如,不少农民群众都会开农用车辆,想开就开,开车就上路,上路就违法,甚至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四)涉及无牌无证机动车的交通事故频发。由于无牌无证机动车处于失控、漏管状态,没有经过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安全性能不稳定,驾驶人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大部分驾驶技能差、法治意识淡薄,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涉及无牌无证机动车交通肇事逃逸现象突出。无牌无证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由于车辆无牌或车辆驾驶人不具备驾驶资格,便于逃离视线,肇事后选择逃离现场的较多。这类逃逸事故,往往因为无牌无证不易识别,查破困难,使事故受害人无法得到应有赔偿,给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六)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产生不良影响。由于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存在侥幸逃避交警处罚,逃掉交通规费征收等问题,其他人看到无牌无证车辆上路“有利可图”,效仿的多,羡慕的有,造成无牌无证驾驶滋生、蔓延,产生不良影响。
无牌无证机动车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影响社会稳定,有效预防和减少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行驶交通违法,在找准原因的同时,更应该积极探索治理措施,从治本入手,主动进攻,追求无牌无证机动车辆群防群治的有效途径。
(一)做好牌证知识宣传。交通安全宣传“七进”措施是有效载体,交管部门要发挥自身宣传优势,将宣传机动车上牌、驾驶人办证业务知识的渠道延伸到农村,认真做好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员、咨询员和辅导员。在借鉴传统通过电视宣传、在驾驶人年审时宣传、在报纸上宣传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创新宣传模式,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积极拓展微信、短视频、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宣传渠道。此外,可以把车辆入户、驾驶人报名学习等车管业务知识、办理车牌程序规定及要求印制成简易小册子或明白卡,交给地方机动车(如三轮汽车、摩托车)销售点代为发放,或者通过乡镇基层组织进行宣传,让农民群众在购买车辆领取车辆合格证的同时,也能领到一份如何办牌办证的“说明书”。需要注意的是,在宣传内容上,要将办理牌证手续、程序讲明白,避免群众模糊不清、办理业务“多跑腿”。
(二)简化车辆入户办证程序。过去,在车管服务大厅,办理车辆入户手续过程中需经过登记审核、车辆检验、制证、缴费等入户环节,车管民警岗位分工具体,相互制约,如果某一个环节中断就意味着入户停止,从而影响了办牌办证进程。因此,要积极推行车管民警“首问责任制”,把办牌办证繁杂的程序和民警岗位相互制约转化为“强化民警责任”。首次接待的民警在确认办牌办证手续资料符合要求时,由该民警引导一次办成,凡入户手续资料不全的,首问民警一次说清,避免群众跑第二趟。在农村,采取“首问责任制”,简化不必要的车管业务程序,能让农民群众办牌办证搭上“直通快车”。
(三)提高车管服务质量。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安交管“放管服”系列改革措施,通过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率,不断提升交管窗口服务,深化“互联网+交管服务”,延伸下放交管业务,推行“警邮”“警保”“警银”等多种合作服务,全面推行交管业务“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便捷办”。要强化宣传推广,通过媒体矩阵及时解读最新车驾管政策,提高群众知晓度。要畅通群众业务咨询、意见建议、监督投诉渠道,以端正的姿态取信于民,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开展流动车管所上门服务。启动流动车管所下乡服务,是解决偏远农村办证入户难的有效途径。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公安交管站、协管组的作用,实行办牌办证预约服务,由流动车管所为当地农民群众上门集中办牌办证,免去了群众的往返奔波之苦,节减了不必要的交通费用开支。而且,通过与农民群众的“零距离”接触,民警能够从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入手,将车驾管业务办理流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告知前来咨询业务的群众,提升农民群众遵法守规的自觉性。
(五)民警执法管理要有温情。无牌无证车辆的存在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执勤民警在查纠无牌无证车辆的过程中,要尽量通过温情执法的方式,用语言说服群众,用行动感化群众,将人性化关怀融入到执法管理工作中,采取灵活的工作方法和便民措施,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达到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的目的,又能增加主动办理牌证的和谐因素,帮助解决车辆上牌办证难题,从而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