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素华 中山市濠头中学
单位管理不仅仅只是财务信息化,业务也要信息化,且财务与业务信息化系统需要融合;通过业财系统融合,财务管理深入到业务发展的过程和前端,使业务在推进的过程中始终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财经法规制度,防范法律风险,始终向着单位既定的发展战略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前进,将单位发展战略目标落到实处,防范经营风险,从而使财务管理为业务开展保驾护航。
2016年6月,财政部颁布并实施了《管理会计工作指引》,该指引明确提出了“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2018年8月,财政部又颁布了《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和单位要树立业财融合的理念,推动经济业务与会计管理的深度融合,以《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为契机,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业务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为《政府会计制度》实施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单位会计信息系统所生成的信息能够满足政府会计改革的需要……”2021年12月,财政部又出台了《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出“十四五”时期“单位业财融合需求更加迫切”,并提出了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家会计信息化发展体系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这些都为单位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发放5G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时代,如今,互联网和无线网络设备应用普及,水平持续提升,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消费方式因之改变,电子化、数据化的办公方式已进入越来越多的行政和企事业单位。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出新业态、新模式,其强大的信息、数据的产生和处理速度,使得单位可以对海量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和报告,并获得更加精细的数据信息,帮助单位规划决策、规范运作和监督执行落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尤其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推进,电子发票、电子票据、电子客票、电子行程单、银行电子回单等电子会计凭证的应用逐渐普及,电子化将会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学校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和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大责任,迫切需要通过使用现代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来促进学校财务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企业和行政事业行政事业单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日益提升,内部控制将单位的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现了有机结合;但在当前大数据、“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财务会计通过事后的、人为的监管模式及滞后的信息提供,已无法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监管手段不足,靠人为判断和控制,偏重事后监督,缺乏硬性手段,导致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制度形同虚设,财务风险加大等弊端日益凸显;事实上,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没有人会一直坐在办公桌前,固定在办公室等着你前来办理业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复杂业务的需求,单位必须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思维方式,借助信息系统的支撑打破传统业财分离、无法真正融合的局面,真正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三道防线”。
“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开通5G基站超过70万个,基础设施全面就绪;全国中小学联网率已从2015年69.3%上升到99.7%,95.2%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学教室。在科学技术的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下,目前,大部分学校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化,基本都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光纤管网的铺设工作,以及内部局域网搭建工作,宽带接入水平持续提升,学校网络基础环境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互联网应用不断丰富完善,学校内部、学校与上级主管理部门之间已实现了网络互通,并开始尝试局部开发应用信息化系统来辅助解决工作,为学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学校财务信息化和业务信息化有机融合提供了可能。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王纪平提出“业财融合”是财务、业务、信息技术的三位一体。通俗来讲,业财融合是指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运用信息技术,将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及时共享,实现单位价值最大化目标,共同做好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
(1)能够实行硬监控,更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确保政策落实落地。学校财务工作既承担着资产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工作,又承担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教育各项政策的业务,专业性和政策性极强。业财融合信息化系统,通过将各项财经法规政策以及部控制基本要求嵌入在信息系统中,达到内部控制标准对各项经济业务约束的“自动”实现,任何违背内部控制的行为都能得到“预警”制止,进而实现对单位经济活动控制自动化,实现了从单纯的制度监控、人为监控等软监控(弹性大、灵活性高)向技术监控等硬监控的转变,实现了手工环境下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提高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促进了国家方针政策和内控制度落实落地,确保了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提升了监管效果。
(2)能够实现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再造,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发挥联动效用。业财融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将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要从管理大局出发,从执行者、监督者的角度,以业财融合、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统领,实现会计与业务流程的再造。一方面,通过全面梳理优化现有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找出管理各个环节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消除无法增值的业务环节,明确“精准开放的尺度、有效管理的维度”,打出负面清单,列出整合台账;另一方面,通过剖析信息流生成过程、审批过程、审批权限等病根,对症下药,精简优化战略制定、项目决策、预算管理等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环节;修订完善各类财务业务管理制度文件,堵塞管理漏洞,从而真正形成业财融合型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实行联动制衡监督机制,真正地将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打破部门之间、人员之前协调沟通壁垒,提高业务与财务的契合度,提升了沟通效果,建立友好、协作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整体效用,提升单位整体形象。
(3)能够实现全过程跟踪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和深化,权力下移,监督空前,优化服务日增,基层责任加码,单位如何“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不可能只是通过一味地追求价值目标的实现就能完成,更为重要的是要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和管控。在业务中结合财务,在财务中对接业务,通过二者融合,积极融入单位各项业务,首先,加强事前参与度,在掌握单位经济数据的同时,搜集市场、行业等对标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和模型,以数据为基础,辅助决策,共同做好预测规划,预算编制等工作;其次,事中通过核心流程再造中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点,以信息化方式实时跟踪、监督、落实和控制,确保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战略等规定;最后,事后用信息化数据、科学化标准来深入分析、考核和评价业务、战略等的开展、绩效目标的实现等,形成完整的管理循环。通过业务与财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实时和信息化闭环管理,不仅能为未来规划决策提重要参考,进一步提出更加针对性的优化措施,还有利于单位及时预测和识别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潜在风险,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和规避。
(4)打通了业务财务管理的“最后一公里”,能提供更优质服务,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单位文化。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思维,积极推动网上综合受理和全程协同办理,改变传统财务与业务管理模式,如战略制定、项目决策、预算管理、业务运营、报销、核算、考核等。一方面,借助电脑、手机、互联网等远程设备,实行移动网络办公、网上审批、电子签名,让办公人员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另一方面,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的业务流程、全方位的政策制度收录汇集与讲解,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管理链条,自动预警与提醒功能,让“信息多跑腿,人员少走路”,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消除了办事人员畏难、不满和抱怨等情绪,服务更便利优质,有效化解了干群矛盾以及业和财务部门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培育积极向上、具有开拓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文化氛围。
(5)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实时、准确和全面传递与使用,提升财务工作效率。流程再造与信息技术条件的结合,实现了财务与业务之间、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以及单位与外部上下游客户之间信息自动采集、共享、实时控制与输出,有利于打破“信息资源孤岛”的问题,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集成,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首先,在信息输入环节,可以从业务前端按照一定的数据规则智能获取信息,不再依赖人工和后端业务再加工来提供,这些来源于第一手的业务数据清晰明了地反映了数据的来龙去脉和处理经济业务的痕迹,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了信息自动实时地传递与使用;其次,在信息加工方面,以统一业财融合平台,通过数据接收、核算系统与业务系统集成应用,实现了从业务处理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自动生成,以及电子档案自动归档,把财务人员从大量基础交易业务处理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好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探索和创新,从而推动财务人员从以对准则、技术的认知与运用能力为核心工作理念向以信息采集、运用信息分析能力和洞察能力为核心的转变,实现从数据生产者到管理者的转变,成为决策的驱动者;最后,在信息输出环节,运用各种可能的数据挖掘和展示技术,结合主管单位、监管单位、单位内部等不同信息使用需求,不断拓展数据边界,将基础数据、预算数据、业务数据、核算数据全部统一起来,包括外部供应商、客户等相关信息,分析生成数字化仪表盘等可视化的数据信息,形成完整的数据中心,数据服务更加随“需”应变,满足不同部门监督管理需求,降低编制和报送成本。
信息技术在我国应用已经有了40多年的时间,虽然“十三五”期间,会计信息系统得到普通推广应用,为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资源计划(ERP)逐步普及,促进了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初步融合,业财融合程度逐步加强,但我们也应认识到,目前仍处于业财融合的初步或局部应用阶段,业财融合需求更加迫切。
(1)思想认识不足,缺乏顶层设计。业财融合本质上是对价值链的重塑,需要打破传统观念的壁垒,打破现有组织架构的局限,并对现有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再造,涉及单位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进行统筹谋划,加大资源资金的投入。而目前,学校管理层基本都是教师出身,对财务管理工作本身认识尚不够全面,对财务认知还停留在财务就是发工资、费用报销等资金支付表面上,对于党中央所提出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放管服”改革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等要求和规定不甚了解,对业务驱动财务、财务支撑业务的业财融合更是不清楚,更谈不上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了;认识上的偏差,再加上多数单位本身对信息化建设主动意识就不强,一味沿用老习惯、老做法,不愿意打破传统做法,顾虑多,担心推行阻力大、实施效果不好,并且一整套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不但要求方案全面细致周到、环环相扣,同时也意味着大量政资金的投入,这往往是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导致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2)信息化建设迼程度低,业财分离严重。没有业务,就没有财务,业务是财务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而目前多数单位仍处于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初步或局部应用阶段,标准、程度各一,并且多数学校所使用的财务信息系统,是基于交易完成的事后核算,基本上侧重于以减轻财务人员负担、提高会计核算为主,是手工流程简单照搬,忽略了对业务管理,更不涉及对业务前端的介入;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先进的技术支撑,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低,集约程度低,数据不能集成、共享和交换;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不了解业务,业务人员也不知道财务,各自为政的现象较突出,业财分离严重;另外,数据采集和统计口径不一致,会计信息孤岛形成,财务所提信息,也被局限在满足低层次信息需求的范围内,根本无法为事前决策、事中规范运行和事后监督评价服务,根本无法满足管理者的需要。再加上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管理、重建设、轻运用”等问题,导致学校业务融合信息化程度较低、财务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形成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集成共享利用机制与使用机制。
(3)缺乏复合型财务人员,财务职能面临严峻挑战。财务体系是通过对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同频共振式的同时互动,通过与业务形成协同、平衡和合作为伙伴关系,来完成受托责任,实现优化单位业务体系和创造单位价值的目标的。但从当前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学校财务人员要么由科任教师兼任,要么就是人员配备不够,科任教师主要任务是教学,而专业财务人员人数又有限,会计处理事项的增多,必然导致会计人员精力有限,只能局限于大量事后经济业务的处理中,纯粹是为了编制几张财务报表,财务职能被固化为“报账”“算账”账房先生,很难再从事更高级别的财务管理工作,如战略制定、项目决策、预算管理、信息集成等,而这又恰恰是最有价值的工作。如果仅仅是事后报表编制,财务工作随时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和AI所替代,财务合法地位和职能发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急需既懂财务、又懂业务和综合管理能力较强的复合型财务人员,来加强对业财融合的规划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业财的深度融合。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顶层设计。“业务与财务”是硬币的两个面,业务与财务融合很大程度是单位与生俱来的商业本能,从本质上来讲业财一直都未分离过,只是随着经济发展,组织规模的扩大,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财务变得越来越专业,组织的专业化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导致整个单位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差;被职能分工强化了专业性,使得每个人对自己的事情非常了解,而对别人的事却知之甚少,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再加上部门利益化,使得价值链条上下游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成本变大,单位管理者必须提高认识,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强顶层设计,重塑组织架构、再造业务流程,以先进信息技术为依托,积极为业财融合实现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业财深度有机融合。
(2)搭建业财融合信息化平台,做好数据支持。业财融合依赖于数据,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利用,有助于支撑决策、监督落实和分析评价,而这需要从采购、生产、营销等业务领域获得,单纯的事后的财务数据已经不能满足管理需求,因此,单位要立足实际,做好长期规划,充分调研,聚焦信息集成与应用,以业务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围绕“人、财、物”前瞻性地搭建集预算、采购、报销、核算、资产等于一体的业财信息化平台,打通业务与财务系统的对接通道,实现前端业务运作的信息自动对接,中间的数据积累和分析,最终得到管理者需要的财务信息,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对经济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实时动态监管,以用对资产价值和实物的双重管理,形成一个全面、完整、准确、动态的数据链。另外,还需要增强与外部信息互通互联,实现外部电子票据自动获取、查验和纠错,实现与主管部门、银行、社保等多部门的互通互联,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报送。
(3)培养复合型人员,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互联网大数据改变了财务工作的方式,并没有改变财务的本质,互联网背后的信息化运行的不是财务会计思维,没有会计思维,计算机根本无法做会计工作,学校要注意加强对复合型财务人员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懂财务、懂业务、懂管理”复合型的财务人员。一是通过招聘等方式配齐配足财力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为财务人员松绑,促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二是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包括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双向培养,让财务人员更多地了解业务,让业务部门了解更多的财务规则等,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就能跳出财务来看财务,用专业的标准、通俗的语言,结合业务情景分析解决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与业务形成协同伙伴关系为部门间的合作融合创作条件。
业财融合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新时代、新形势、新业态、新机遇下,业财融合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单位要高度重视业财融合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以建设复合型的财务人员为基础、以流程再造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稳妥有序、安全地推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深度融合,经过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尽可能把潜在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区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