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枸杞品牌建设分析

2022-04-25 12:46郭佳丽边超
品牌与标准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品牌建设

郭佳丽 边超

【摘要】 为加快推进中宁枸杞的品牌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在分析中宁枸杞品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中宁枸杞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品牌的内在潜力和价值发挥不够、贴牌销售现象频繁、枸杞产品附加值低、行业人才匮乏等,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宁枸杞;品牌建设;农产品地理标志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22.01.008

Analysis on Brand Construction of Zhongning Wolfberry

GUO Jia-li1,BIAN Cao2

(1.Party School of the CPC Zhongwei Municipal Committee,Zhongwei 755000,China;

2.Yinchu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inchuan 750001,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brand building of Zhongning wolfberry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brand building process of Zhongning wolfber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Zhongning wolfberry brand building,such as the inherent potential of the brand and Insufficient value play,frequent OEM sales,low added value of wolfberry products,and lack of talents in the industry,and fina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rand.

Key words: Zhongning wolfberry;brand building;geographical ind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1 中寧枸杞品牌建设现状

1.1 中宁枸杞品牌的产生

中宁枸杞的品牌历史开启于明成化年间,在当时中宁枸杞属于皇家贡品。到1934年中宁建县后,产于中宁县的枸杞就逐渐被称为“中宁枸杞”。中宁枸杞从列入朝廷贡品到占领全国市场,大约经历了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

1.2 中宁枸杞品牌建设成效

近年来,当地政府遵循现代化农业发展思路,通过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活市场、做响品牌等一系列举措,为中宁枸杞的品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宁枸杞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先后获得了“证明商标”“宁夏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国家气候标志”等38项品牌荣誉。2021年,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中宁枸杞的品牌价值达到了190.32亿元。目前,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内66家企业推广应用,发放枸杞质量追溯标识430万枚;在国外面向单一国家注册的有阿联酋、巴西等,为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宁本地的枸杞经营企业也非常注重自主品牌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县32家骨干枸杞企业拥有“杞王”“宁夏红”“早康”“杞芽”“玺赞”等自主品牌58件。这些企业通过采用中宁枸杞证明商标与企业商标组合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2 中宁枸杞品牌建设策略

2.1 加大品牌推广

1)推介会。从2002年开始,中宁县政府每年组织企业及相关部门分别到上海、北京、重庆等城市召开中宁枸杞新闻发布会或宣传推介会,引导企业参加产品展销会,这些措施目的在于加大中宁枸杞的宣传和推介力度。2002-2020年,中宁县本地共成功举办中宁枸杞节(枸杞产业博览会)12次。

2)专卖店(柜)。中宁枸杞专卖店是中宁枸杞对外销售的主渠道,也是对外宣传的窗口。2009年县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在全国商场、超市、医药连锁机构建立中宁枸杞专卖店(柜)。至2020年底,中宁枸杞专卖店(柜)已发展到1106个。通过专卖店(柜)的设置,中宁枸杞已在国内31个省的140多个城市销售,先后形成了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主销市场。

3)媒体推广。中宁县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推广方式,先后制作了中宁枸杞宣传光盘、产业发展影视资料、宣传专题片、宣传折页,同时,利用电视台、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宣传中宁枸杞。2004年宁夏红“每天喝一天,健康多一点”广告语通过荧屏走进千家万户。从2013年开始,县政府每年在央视及各省市的主流媒体、地方特产栏目宣传推介中宁枸杞,利用户外广告、宣传册、航空广告等方式宣传中宁枸杞产业及枸杞系列产品,使得中宁枸杞品牌越来越有名气。

4)文化融合。中宁县深入挖掘枸杞历史文化、医药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先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电视纪录片、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建设中国枸杞博物园等方式来塑造品牌形象,同时邀请新华社、光明日报以及瑞士国家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报道,扩大影响范围,将当地的地域特色和黄河历史文化相融合,对提升中宁枸杞的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5)创新推广渠道。近年来,中宁县抢抓自治区建设“十大特色农贸市场”的宝贵机遇,建设了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和年吞吐货物量800万吨的中宁物流园区,成功将中宁枸杞引入全国3万多家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开创了枸杞复式销售模式。同时,为了探索方便、快捷、新兴的市场流通形式,建立了中宁枸杞网上电子交易平台,促成枸杞的年交易量达到了3.5万吨,成交额超过7亿元。

2.2 做好品牌保护

1)制度保障。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保障。2002年中宁县枸杞局设立了枸杞包装物销售管理中心,负责枸杞包装物统一管理、销售。县委、县政府和枸杞管理中心先后出台了关于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证明商标包装物、枸杞专卖店、质量安全管理等相关政策,为推动中宁枸杞品牌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2)专业机构维权。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通过采取中宁枸杞证明商标维权打假行动,制止枸杞假冒问题。2001年7月,枸杞局成立商标管理办公室,专门从事中宁枸杞证明商标的管理、使用、市场监管和品牌保护等工作,每年结合实际制定市场监督管理检查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同市场监督部门到全国枸杞主销区开展市场调查和商标维权打假工作,依法查处商标侵权行为。通过中宁枸杞网站公布中宁枸杞正宗原产地認定区域,曝光假冒中宁枸杞侵权等不法行为,着力维护中宁枸杞商标的合法权益。

3)质量追溯系统使用。2017年8月,中宁县开始使用中宁枸杞质量追溯系统软件,为消费者提供“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截至2019年,已有55家企业开通中宁枸杞及其质量追溯账号录入信息,共发放使用质量安全追溯标识800万枚。同时,当地政府还建立了枸杞产品质量查询平台,实行生产标识和营销标识双标双贴,实现了产品质量手机短信和网站追溯。

4)统一包装。中宁枸杞证明商标注册初期,产品包装简陋,主要以销售散货为主。2017年开始,枸杞产品的大小包装物进行了统一设计。2019年,中宁县委、县政府对中宁枸杞商标图案进行修改,实现了标识、地域文化及市场定位的同框设计。此外,当地还通过举办包装设计大赛,不断提升中宁枸杞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的核心竞争力。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1120余万枚,带动了当地枸杞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 中宁枸杞品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品牌的内在潜力和价值发挥不够

在中宁,目前枸杞消费领域仍以初级的农产品消耗为主,深加工领域的产品影响力不够,品牌号召力不强,导致了市场上存在很多假冒中宁枸杞的情况。中宁县现有的产业或品牌集团组建困难,除“宁夏红”之外,还缺乏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规模以上企业品牌。

3.2 贴牌销售现象频繁

中宁枸杞证明商标保护管理工作虽已开展,但各管理部门没有形成执法合力,外围市场清理整顿难度较大。在国内,外省的枸杞冒充中宁枸杞贴牌销售,以次充优现象时有发生;在国外,出口产品以枸杞干果为主,在销售时主要是使用国外客户的品牌,再加上国际贸易中屡屡遭遇绿色壁垒的限制,口岸退货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宁枸杞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推广。

3.3 枸杞产品附加值低

由于多数枸杞生产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主要以销售干果为主,生产的商品多为初级产品。很多企业品牌产品没有真正打开市场,也不知如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导致枸杞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这也就造成了枸杞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目前,虽然枸杞加工产品有7大类50余种,但是枸杞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中药类等衍生品还很少,深加工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多在较低层次徘徊。

3.4 行业人才匮乏

从事中宁枸杞产业的人员中,既缺乏普通劳动力,又缺乏专业人才。由于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增多,而从事农业采摘的人减少,导致现在一线采摘枸杞的普通劳动力不足。而在农村从事枸杞产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陈旧、职业技能较为传统等问题,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枸杞产业人才,尤其是品牌管理运营人才很少,这就导致了在推动中宁枸杞品牌建设中难以依靠专业人才形成稳定的产业链。

3.5 政策缺乏连续性

政府对于枸杞产业的扶持政策缺乏连续性,还有部分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政策连续性缺失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也降低了政策的可操作性,更会大大降低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因枸杞产业本身发展周期长,如果政策上没有连续性,不仅损害经营者的利益,还将对产业发展造成一定阻碍,让有意从事本行业的人望而却步。

4 进一步推进中宁枸杞品牌建设的对策

4.1 增强企业实力,打造精品企业

企业是产品品牌的载体,企业的实力决定了品牌的实力。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据法律法规保护自身品牌,维护自身的权益;要突出中宁枸杞品牌特色,扩大以枸杞为原料的旅游商品的研发和深加工,打造以枸杞经营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品牌推广策略、方式和途径,制定周密的广告计划,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要借助“一带一路”机遇,加强国外销售渠道的建设。线下通过国外代理商、经销商、和直销点构建间接和直接营销渠道,线上通过构建网络渠道来促进中宁枸杞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4.2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产品有溢价、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作用。中宁枸杞作为区域品牌,现阶段正处于经营发展期,仅仅依靠特色农产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在产品本身的基础上,结合品牌概念、地域文化升级产品质量。因此,在中宁枸杞产业的生产、加工、储运过程中,要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企业要与院校、科研院所实施“高位嫁接”,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深入开发产品的附加值,丰富枸杞产品类型和功能,推出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新产品。宣传独特的枸杞文化理念,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提高对品牌产品的好感,进而培养客户的忠诚度,由此来实现中宁枸杞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更好地提升区域品牌的竞争力和品牌效益。

4.3 招揽专业人才,加快技术革新

中宁枸杞需要长久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引入大量的人才作为发展动力。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要求人才在专业技术方面进一步提升,还要能够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管理能力、品牌运营能力的人才。企业层面,要建立人才储备计划,招揽管理和技术人才,改良原有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及销售环节进行有效策划和管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政府层面,要颁布相关政策吸引来自高校以及各领域的人才,通过“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力引进毕业生到中宁枸杞产业中去就业、去创业,同时要建立吸引人才、保障人才和发展人才的服务体系,支持高校学生学习与研发协同发展,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升枸杞产业市场中人才的质量,引导本地高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对从业人员普及品牌建设相关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建立一流的人才储备资源。

4.4 加大政策扶持和落实力度

一要完善品牌建设规划。由于中宁县地理面积小,枸杞种植年限长,客观上限制了中宁枸杞的种植面积,因此,政府要发挥好领头者作用,找准发展方向,明确产业的优势以及劣势,从全局进行战略部署及品牌建设推广等。二要完善质量监督管理。当前,中宁枸杞已经完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还需要进一步健全质量监管规则,加强产品保护,为品牌的建设保驾护航。通过市场净化和质量安全监管,重点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及行业间的不良竞争。政府也要制定完善的竞争制度,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三要给予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尤其是品牌建设前期,对市场知名度较低的经营企业,在其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引导帮扶,同时还可以协调组织各类专家学者对企业进行品牌建设专题培训,给予企业在发展规划和品牌建設方面科学指导。四要加快做好中宁枸杞的海外商标注册,扩宽出口渠道。通过完善和细化补贴政策,增加对枸杞出口企业的补贴或出口退税优惠,制定一些品牌促进策略,适当减少企业用于品牌国际化宣传与推广的费用,引导企业开展国际营销活动。

5 结语

中宁枸杞品牌建设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专业机构、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参与和努力,共同为中宁枸杞品牌建设赋能出力,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浩然.发挥品牌效应 做大做强枸杞产业[J].中华商标,2012(8):53-54.

[2] 井辉隶,郭洁,郭卫春.中宁枸杞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17):261-262.

[3] 张雨.浅谈宁夏枸杞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J].农技服务,2017,34(12):200.

[4] 崔然红.中宁县枸杞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2):11-12.

[5] 苑金婷.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0.

【作者简介】

郭佳丽,女,1986年出生,硕士,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猜你喜欢
品牌建设
诚信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品牌建设研究
济源市农业品牌建设实践与对策
健康养生类节目的策划与品牌建设探析
《苍梧晚报》:多元跨界的空间与效益
提升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营销策略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