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芳
摘 要:目的 探究果酸换肤疗法在痤疮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整体疗效。方法 选取临邑县中医院皮肤科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94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阿达帕林凝胶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果酸換肤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包括总有效率、皮肤生理指标(肤弹性、皮肤红斑指数、经表皮失水率)、不良反应等。结果 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肤生理指标方面(皮肤弹性、皮肤红斑指数、经表皮失水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酸换肤疗法整体疗效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生理指数,以及保障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皮肤科;痤疮;果酸换肤疗法;皮肤生理指数;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8-0044-04
痤疮作为皮肤科的常见问题多见于青春期,多数情况下青春期过后即可减轻或消退,部分迁延不愈至30岁以上。痤疮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性激素水平、饮食结构、睡眠、皮脂大量分泌等,表现为面部及胸部粉刺、炎症性丘疹、脓疱等症状,导致患者产生自卑心理,社交能力下降[1-2]。关于痤疮的治疗,以往采用维A酸,如阿达帕林凝胶,是治疗轻、中度粉刺性/炎症性痤疮的首选药物[3]。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在取得一定治疗效果的同时易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是耐药性问题。因此,寻找相对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些年,果酸换肤已成为理想的医学美容手段,且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认可,因其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已广泛用于治疗黄褐斑、皮肤粗糙、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等疾病。本研究针对临邑县中医院皮肤科2019年3月~2021年3月纳入的94例痤疮患者开展研究,探究果酸换肤疗法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邑县中医院皮肤科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94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28.41±5.20)岁,病程0.5~5.0年,平均病程(3.67±1.31)年,包括轻度痤疮25例、中度痤疮22例。观察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7.59±4.47)岁,病程1.0~5.0年,平均病程(3.80±1.37)年,包括轻度痤疮26例、中度痤疮21例。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痤疮严重程度及性别结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本研究经临邑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晓研究,并自愿参与。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意识清楚,积极配合;②与《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4]相符。
排除标准:①视力、听力等障碍者;②重度痤疮患者;③对研究中所用药物、紫外线过敏者;④合并影响研究顺利进行的疾病,如心理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其他皮肤疾病(银屑病、白斑病等);⑤近期接受维A酸类药物、激光等其它形式治疗者;⑥研究过程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达帕林凝胶(生产企业: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655,规格:15 g/支)治疗;①常规清洁皮肤,再安排同一人对其双侧面颊的经表皮失水率、皮肤弹性、皮肤颜色进行拍照、记录;②取适量凝胶涂抹患处,2次/d,连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进行果酸换肤疗法,如下:①与患者主动交谈,说明果酸换肤疗法的意义及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疗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时间等,以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询问、记录患者有无果酸换肤术禁忌证;对患者面部进行拍摄、记录。②物品准备,包括不同浓度果酸溶液、中和液、温水、果酸护理包、医用凡士林、一次性刷子、卸妆/洁面液、消毒毛巾、定时器、面霜/乳液、美容巾、防晒霜、小碗、定时器等。③开始洁面,指导患者洁面后取平卧位,然后使用干净毛巾包裹其头发、耳廓、颈部,同时取适量保护剂涂膜在内眼角、口角、鼻旁、破溃处,再取浸湿棉片保护眼睛。④嘱咐患者微闭双眼,再取果酸换肤液(起始浓度为20%)涂膜前额/皮损较为严重的部位,以此涂抹左颊部、下颌部、右颊部、鼻部、上唇,保留1.5~3.0 min,此期间使用计时器计量时间,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反应,如若患者皮肤出现疼痛、灼热、微红等反应,视为正常;如若患者自诉明显疼痛,则立即喷洒中和液20 min,可见面部无白色泡沫,待全脸中和完毕后仍刺痛则继续喷洒中和液,整个中和时间≤5 min,必要时适当增加果酸换肤液的浓度及停留时间。⑤1次/周,共连续治疗1个月。
治疗结束后,嘱咐两组患者注意休息,不可熬夜,多食用新鲜蔬菜瓜果,减少甜食、动物脂肪、油炸类、辛辣食物的摄入,同时注意面部清洁、禁用化妆品。另外,要求观察组注意严格防晒、保湿。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效果
结合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数量,判断皮损减退率,由此评价患者临床疗效 [5],①痊愈:皮损减退率在90%及以上;②显效:皮损减退率范围为60%~89%;③有效:皮损减退率范围为20%~59%;④无效:病情未见变化或加重,皮损减退率不足19%。皮损减退率=(治疗前皮损总数量-治疗后皮损总数量)/治疗前皮损总数量×10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皮肤生理指标变化
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生理指标变化,包括皮肤颜色(以红斑指数为主)、皮肤弹性、经表皮失水率。皮肤颜色的判定:进行色素(M和E)测试,共进行3次,取平均值。皮肤弹性:无负压时皮肤的回弹量与有负压时最大拉伸量之比。经表皮失水率的测定:要求患者在特定专门环境(温度20~22℃、相对湿度40%~50%,避直射光)内休息20 min后进行皮膚测试,以皮肤测试仪为工具,测定经表皮失水率,即探头置于双侧颧骨最高部位,完成经表皮失水率测试,探头每秒钟自动采集一次经表皮失水率数据,每个部位共测试10 s,取平均值。
1.4.3 用药安全性
对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进行观察,对比不良反应情况,包括面部刺痛、脱屑/皮肤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总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5.0统计学软件为工具,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患者用药2周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皮肤生理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红斑指数、经表皮失水率、皮肤弹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红斑指数、经表皮失水率、皮肤弹性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观察组治疗后红斑指数、经表皮失水率、皮肤弹性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的比较
用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药物治疗作为痤疮的首选治疗方法,以维A酸类药物最常用。阿达帕林凝胶作为第三代维A酸类的代表性药物,广泛用于治疗轻、中度粉刺性痤疮、炎症性痤疮。既往研究发现,阿达帕林凝胶对患者肝肾功能、生殖功能具有一定的负性影响,加上刺激性、光敏性及抗微生物活动,可能造成耐药性现象,影响治疗效果[6]。因此,痤疮治疗已成为皮肤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果酸是一系列α位有羟基的羧酸统称,也是一种天然、无毒的有机酸,结构简单、相对分子量较小、水溶性好、无臭。果酸共包括37种,以相对分子质量为依据,按照小到大原则依次为甘醇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目前,临床医生根据果酸的吸收性、有效性,认为甘醇酸为首选。所以,在无特殊说明情况下临床所用的果酸换肤术通常是甘醇酸换肤术,根据不同的浓度、作用时间,渗透深度自表皮到真皮乳头层,平均厚度0.06 mm,是常用的表浅、中等深度换肤剂,作用机制为透过角质层被皮肤吸收,影响干扰细胞表面结合力,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粘连性,加速表皮脱落、更新;刺激真皮胶原的合成,增强保湿功能;抑制黑素的合成,减轻色素的沉着;促进真皮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真皮浅层毛细血管,达到保湿、改善皮肤新陈代谢目的,减少皱纹;通过温和地去除皮肤表面角质,以达到减少角质的堆积目的,预防堵塞毛孔[7-8]。高云等[9]指出,果酸在黄褐斑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更高。王雪松等[10]指出,果酸换肤液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对皮肤光老化患者患者病情恢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合上述报道成果,认为果酸换肤疗法在皮肤疾病患者治疗中可获取较高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果酸换肤疗法的整体疗效较高,能够促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经表皮失水率是目前皮肤科临床用于评估皮肤水份保护层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即皮肤保护层越完好,水份含量越高,经表皮失水率越低[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生理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说明果酸在减少水分流失方面作用较明显,有利于提高患者皮肤水份保护层功能。同时观察组的皮肤弹性较对照组增强,红斑指数低于对照组,可见果酸较凝胶更有助于增强皮肤弹性、减少血红素,原因为果酸可增加真皮的真皮乳头、厚度、糖胺聚糖、胶原纤维,进而提高弹性纤维密度,改善真皮弹性;血红素的减少,说明果酸可减淡痤疮患者遗留的红印[13-14]。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1例剧烈刺痛、脱屑,与长期使用凝胶有关,而观察组发生1例剧烈刺痛,考虑与果酸浓度、保留时间有关,为此在对痤疮患者进行果酸换肤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耐受情况,适当调整果酸的浓度及保留时间,避免造成患者不适[15-17]。
综上所述,果酸换肤疗法可改善痤疮皮肤生理指标,减少不良反应,促进病情恢复。但果酸疗法对人体的安全性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开展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柴瑞芳.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果酸换肤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7):812-813.
[2]阙冬梅,梁国雄,杨娟,等.水杨酸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21,43(3):313-316.
[3]陈丽芬,方芳,赵雁.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2-14,18.
[4]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7.
[5]张晶,杨竞,姜志东,等.果酸换肤联合克痤隐酮凝胶对轻中度痤疮患者皮损数及复发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7):848-849.
[6]范莉华,陈清华,吴碧连,等.果酸换肤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20,10(12):80-84.
[7]吴双.果酸换肤联合大黄口服对寻常痤疮患者治疗效果、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8):102-104.
[8]林辉.果酸换肤联合阿达帕林凝胶外用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6):23-25.
[9]高云,刘敏.果酸联合口服氨甲环酸、外用左旋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3):320-321.
[10]王雪松,许芳,石学波.果酸与左旋维生素C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临床疗效对比[J].皮肤病与性病,2021,43(4):533-535.
[11]路金瑞,张书申,芦丽淦,等.果酸治疗痤疮遗留疤痕和色素沉着的美容疗效及安全性[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0(3):209-210, 214.
[12]常贵珍,赵睿智,嬴双,等.表皮生长因子冻干粉对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改善作用的临床观察[J].天津医药,2019,47(1):72-75.
[13]杨越楠,尹美丽.探讨果酸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9):144-146.
[14]何艳屏,张球俊.国产果酸联合清痘术和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3):192-195.
[15]陈琼.口服抗生素联合果酸换肤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20,26(26):72-73.
[16]赵暕,周博洋,禚风麟,等.果酸化学剥脱治疗面部痤疮患者的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21,27(4):260-263.
[17]何洛芸,马瑗,韦燕兵.Profile铒激光与果酸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9,41(8):103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