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分层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与开展

2022-04-25 00:50廖晓琴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廖晓琴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中学数学教师既要教授学生的数学知识,又要使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因材施教,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因材施教;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生理、心理、数学思维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特点,既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数学教学的质量。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对中学数学的分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就如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在采用分层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有效的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效率,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对数学进行观察和研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与他人实际合作的情况。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组织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教学工作,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了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突发问题的调节能力和解决能力,进一步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数学教师在开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摸底考试的方式,先初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数学水平,然后再通过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个性等,从而判断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今后学生的数学发展情况,通过将两者进行结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注重观察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可塑性也比较好;B层的学生可塑性中等,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较为牢固;C层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差,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一般来说,B层学生所占整个班级学生的比例普遍较高,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感受。通过层次的划分,坚持将学生作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体,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了解到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从而制订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对教学进行分层

数学教师对学生分好层次之后,A层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较为清晰;B层的学生属于需要数学教师进行点拨和指导的学生,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多多地向他们提问,积极地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性,经过数学教师的点拨和帮助之后,学生争取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走进A层,向A层的学生靠拢;C层的学生属于需要同学和教师帮助的学生,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下提醒他们抓紧时间完成相应的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积极地向身边的同学请教,争取把问题弄明白、弄清楚。同时,数学教师在针对学生设计问题的时候,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不能设置难度过高的题目,设计的题目也不能过于简单。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设计能够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增加一些具有灵活性的问题。最后,教师再积极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例如,在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的课本中,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这部分课程內容的时候,数学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A层次的学生,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给这部分的学生设计涉及到数学重点知识点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C层次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师不能够设置难度过高的问题,要鼓励这部分的学生完成一些难度一般的题目,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然后再逐步地提高题目的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部分的学生也就慢慢地掌握了基础的数学知识,从而集中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对测试进行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测试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检验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在对学生进行测试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不能依照同样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测试,首先,教师可以将测试题分为基础题和分层题两部分,然后再依照每一个题目的难度来设置分数,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分层题当中的题目。当完成了本层次的题目之后,再接着进行下一层次题目的解答,通过这种分层测试的方法,能够很明显地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以及认知能力的差异,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看到数学学习的希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学生在原本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因材施教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也能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和成长,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成长,确保学生都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文争.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新课程,2021(50):202.

[2]李有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1(50):203.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