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湘
摘要:阅读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文明的发展。许多好成绩的同学都喜欢看书,而且他们也会看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他们需要更多的心理满足。然而,有些人由于生活上的紧张,又爱看书,所以他们的阅读量和质都有所降低,很少有时间来安静地看书。掌握了有效的读书方式,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课外的阅读和课内阅读的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主要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语文教学
小学生刚刚进入正规的教育,这个时期的语言教育可以为其它科目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必须把阅读放在第一位。但是,目前的阅读与课堂上的阅读教学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以《小英雄雨来》为例,进行了课堂内外的阅读活动。期望能对其它语言教学人员有所借鉴。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两大问题
(一)“放养式”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下,语文教师清楚的知道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较为注重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大多数语文教师会主動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但是,许多教师忽视了对课外阅读的监督与引导,忽视了课内外阅读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阅读的情况,这样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低下。此外,在课外阅读书本的选择上,教师多根据经验和自己的喜好向学生推荐,有些读本不太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内容比较深奥。如过于追求阅读名著,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读懂。在课外阅读的监督和引导上,采用的方式比较简单,许多教师停留在“打卡式”监督的阶段,不去关注学生的阅读效果。在学生阅读的方式上,也不会做出具体的要求。如学生是选择电子阅读,还是书本阅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这样的“放养式”阅读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目的,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应付式”阅读
小学阶段,存在着学生和家长进行“应付式”阅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阅读受信息技术影响。一些家长因为时间不够充裕、生活压力过大、发达的信息技术等因素,大多会选择电子阅读方式,如听书稿、名著精读等。所以,家长不会对学生的阅读方式做要求,有些学生就会选择电子阅读方式。由于学生的身心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心智不成熟,这样的阅读方式难以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会形成无效阅读。第二,在思想上不重视阅读。因为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阅读不是主要的学习任务,同时,由于阅读积累的效果有一定的延后性,加上教师监督较少。所以,在完成阅读任务时,学生会出现应付等现象,并没有深入地进行阅读。第三,缺少兴趣阅读。学生没有兴趣就不会主动去阅读。有些语文教师选择的阅读书籍,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即使在家长的监督下,也会“过眼不过心”,阅读没有效果。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找准衔接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找到恰当的课内外阅读切入点,是连接课内外阅读的关键。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用问题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避免无关联阅读。教师可以以课文的题材为切入点,指导学生阅读该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利用《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或者引导学生阅读《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小说。例如,在进行《繁星》一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除此之外,单元主题、课文内容、文章题材都可以作为课内外衔接的切入点。以好的切入点为基础的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课外阅读知识,更能巩固课内知识。
(二)及时归纳总结,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转化
开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要选好切入点,这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前提。开展课内外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完成对课内外阅读知识的转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个“及时”,帮助学生完成从积累阅读阅读到应用阅读知识的转化。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后,教师要结合课堂阅读内容,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当教师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顺利进行阅读。当课外阅读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根据课内外阅读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和素养的训练。这些方法,都能让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在一起,实现知识的转化与应用的教学目的。
三、《小英雄雨来》一课的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方法
(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阅读
在该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完成基本字词的积累,完成课文的有效阅读,完成对小英雄雨来形象的描述,完成启发学生的思想意识等教学任务。在完成整体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布置三个任务,完成本节课的课外阅读引导工作。两个问题,第一,语文教师将雨来救老师的故事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雨来的老师被敌人抓走了,雨来应该怎样救出老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找出雨来的英雄事迹。在该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小英雄雨来的形象进行了描述,总结了雨来具有有机智、坚强、勇敢等众多优点,知道雨来坚强不屈,骗过了敌人跑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那么,雨来还有哪些英雄事迹呢?”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认真展开阅读。三个任务,第一,让学生只能利用纸质小说进行阅读,阻断学生快速阅读的想法;第二,根据意愿分成三个阅读小组,对课文进行阅读,便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引导;第三,在完成阅读后,学生进行阅读创作,引导学生将积累的阅读知识内化。
(二)引导学生积累与转化阅读知识
在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之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阅读任务。在课堂上按照分好的阅读小组,进行阅读创意表演。表演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用舞台表演的形势来演绎小英雄雨来的事迹,可以用演讲的形式抒发自己的阅读体会,还可以用辩论的形式对书中的某个故事进行讨论。在完成小组阅读创意表演后,教师要及时点评,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观看《小英雄雨来》这部电影,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雨来》为题写一篇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语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想要学生积累大量的阅读知识就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找准衔接点、完成阅读知识的转化是解决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高质量的课内外阅读教学,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晶雪,崔友兴.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内涵、特征与结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12):54-57.DOI:10.16165/j.
[2]闫富强.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新课程,2021(51):152.
[3]邓飞.智慧课堂下小学语文学习活动实施研究[J].学周刊,2022(01):40-41.DOI:10.16657/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