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强
摘要:数学教学要求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逐步深化,新课标提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并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教学应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根主线逐步展开。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话很富有哲理,只有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自己动手,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才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识。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必须加强对数学情境的创设,建立有效的数学情境,本文从趣味性和生动性两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环境中创设情境。
一、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趣味性
(一)组织游戏,增进情境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比较喜欢玩耍,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组织游戏,让课堂的趣味性得到提升,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大脑进入兴奋状态,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学生就会对游戏印象加深,从而记住游戏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完成知识的快速学习与记忆。在组织游戏时,一方面,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学生的兴趣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游戏,另一方面,设计的游戏不能太过复杂和吵闹,防止学生不能理解游戏规则,失去了教学意义,也要避免过于吵闹影响到其他班级的教学,同时有助于教师控制课堂纪律。
以四年级下学期的“认识图形”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你画我猜,为确保游戏的公平,教师可以首先准备一副处理过的扑克牌,让学生通过抽取扑克牌随机匹配一名队友,然后给出各种图形的名称,由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该图形,另一名学生猜这是什么图形,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处于游戏的情境中,可以将问题作为任务,推动学生学习与记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在五年级上学期的“可能性的大小”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如上课前教师可以准备2个小箱子、5个黑球和3个红球,让一名学生将这8个小球分别置于箱内,要求在一个箱中放上3个一样的球,其余的放在另一个箱子里,所有学生一次摸球,将球拿出后,记住球的颜色,然后将球放回,最后教师提出这样的疑问:你想要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实际上摸到的球是什么颜色?如果多摸几次是否一定可以摸到想要的球?以这样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会对“可能性的大小”这一课的内容有深入了解,并且在本节课中获得了学习与玩耍的双重乐趣。
(二)借助故事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故事,也可以增加情境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专心听讲,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学生喜欢听的小故事,并根据故事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思考。在设计故事时,教师需要将故事内容与数学知识相融合,要显得顺其自然,才能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若在讲故事时强行套入数学知识点,学生的思维会难以融入教学情境,对数学知识的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如在五年级下学期的“分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带给学生一个小动物分食的故事:兔子妈妈有三个孩子,一天在吃饭时,兔妈妈做了一个大大的胡萝卜披薩,她将披萨分成四份,一份给了大兔子,二兔子说:“一份不够吃,我想要两份。”兔子妈妈就把第二份披萨分成了四份,给了二兔子其中两份,小兔子说想要三份,兔妈妈就将第三份披萨分成了八份,给了小兔子其中三份,请问最后哪个兔子分到的披萨最多?以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置身于兔妈妈分披萨的教学情境中,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又能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
二、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生活性
(一)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促进学生理解
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相对的生活经验也不足,所有的想象都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展开的,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如同置身于生活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将生活经验作为促进学习的一部分,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知识点,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的《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我创设了一个“井盖为什么是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主动投入思考中。通过小组探究得出结论:相同面积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小,材料使用最节省。任意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可以使井盖盖在地面上时受力均匀,不易掉落至井内。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又能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二)使用网络资源加强生活情境的创设
为确保数学情境课堂的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师要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寻找可以与数学教学产生联系的切入点,然后结合网络资源创设情境课堂,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令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五年级上学期对“图形的面积”一课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在网络上寻找几个学生喜欢的房间图片,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房间进行装修,每个房间的长宽高各不相同,风格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地板和墙纸等进行装修,每种东西所需要的价格也不相同。教师这时提出问题:若不考虑价钱问题,你会选择哪些搭配?供需花费多少钱?若不在乎美观,最大限度降低装修成本,你会选择哪些搭配?需要多少钱?这样适时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行布置和设计房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图形面积的计算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本文中探讨的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式,虽然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很多,但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内容要为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目标,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要为提问题而提问,为创情境而创情境,否则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敏.有效教学实践助推深度发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01):68.
[2]马芳芳.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新课程,2022(01):69.
[3]王雪晴.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2(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