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昌杰,胥兴春
(1.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00;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幼儿时期是幼儿品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蓝嘉如等人认为,幼儿期是个体由自然人转向社会人的关键时期[1],是幼儿人格最具有塑造性的时期,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等良好学习品质。[2]幼儿时期组织开展品格教育活动,有利于丰富幼儿品格方面的知识,培养幼儿的内在美德,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乐于合作的生活态度,为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品格(character)”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Karacter”。[3]美国“新品格教育之父”托马斯·里克纳对品格进行了要素分类,包含道德认知、道德体会和道德行为。[4]杨燕玲对品格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形成品格构成图[5],如图1所示。图1显示,品格的结构包括品格的道德认知模块、品格的道德体会模块、品格的道德行为模块,每个模块有其独特的特质成分。品格是个体发自身体内在的独特的善良特质,能够生成个体自律的善良的外部行为表征。
图1 品格构成图
品格教育是指在教育场域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性活动,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取品格教育方面的知识内容,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行为。丁锦宏提出,品格教育包含教育性的活动,品格的过程性、平等和共生关系,核心价值的传递,重视品格形成过程等几个方面。[6]针对处于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受教育者,可选取不同的品格教育内容、方式,开展多样的品格教育。幼儿园组织幼儿品格教育活动需要以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出发点,对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不同内容的品格教育活动,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地位。郭宏提出,要对幼儿进行责任心、尊重、关怀、值得信赖、公平等全方位、多方面的品格教育。[7]张欣提出,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要从情感意志、行为习惯、价值观三方面出发。[8]蒋亚娟提出,大班幼儿品格教育主题内容为责任、接纳、相处、分享、认识自我、乐观。[9]可见,较多学者对幼儿品格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幼儿品格教育是指幼儿园工作人员、家庭成员、社会成员等多方力量对幼儿进行的渗透教育,以发展幼儿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把幼儿培养成有道德和有修养的社会人。
幼儿园品格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价值澄清理论。第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具有交叉重叠性。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0]从认知发展理论的角度来看,幼儿期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力较差,与同伴沟通和交往能力较差,对于外界的权威绝对地服从,认为家长、教师的观点或行为方式绝对正确,是不可更改的。第二,社会学习理论,其从个体外在行为的获得和改变研究儿童的人格以及道德发展。[11]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品格的形成不是遗传的行为,而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通过榜样的示范、个体付出意志努力不断实践养成的。观察学习是幼儿学习的方法之一,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学习品格教育内容中的行为表现,在情境中习得情感的反应和行为的规则。第三,价值澄清理论。价值澄清理论尝试运用澄清价值的过程,帮助幼儿明晰价值内涵,厘清逻辑的混乱性,提升幼儿分析道德问题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品格教育要选择具有时代性的品格主题,以锻炼幼儿勇敢、尊重、责任、分享、接纳等品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选择和学习,能够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品格教育活动,幼儿品格方面的价值能够得到澄清,幼儿能够获得品格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品格教育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对幼儿进行品质的培养。[12]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家庭、社区应重视幼儿的品格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家庭教育、社区活动中开展品格教育活动,抓住幼儿的关键期对幼儿品格进行培养。这样能够帮助幼儿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在幼儿时期,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幼儿倾向于参考实物、实物的图片、具体情境探索知识,获得经验。一方面,幼儿多样化的品格教育活动能够让幼儿接触具体的、形象的、情境性的直接经验,帮助幼儿理解品格内容的知识表征,做出科学的解释;另一方面,幼儿通过对品格教育内容的学习,表现出良好的行为特征和稳定的情感,从而进一步促进思维发展。
在幼儿时期,品格教育活动对提升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多样化的品格教育内容有利于幼儿理解道德知识的内容,对事件做出合理的道德判断,便于幼儿形成强烈的道德认同,同时,能锻炼幼儿的道德品质,不断规范幼儿的道德行为。幼儿品格教育活动中的人物形象的善与恶、内容设计的困境与成功、正义的化身等能帮助幼儿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引导幼儿对不同角色的真实感受进行移情,进而约束自身不恰当行为,磨炼幼儿不怕艰难的道德意志,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提升道德认知。
为幼儿品格教育活动提供相应的场域和情境是幼儿品格教育活动的基础。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创设品格教育活动的组织场域和教学情境时,应结合各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参照幼儿日常的真实生活,使幼儿在真实的教育场域中体验真实的生活情境。在幼儿品格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创设幼儿品格教育的场域和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幼儿园设置品格教育场域
幼儿园进行品格教育场域的设置应结合幼儿园整体情况,充分利用幼儿园园区场地,架构走廊、活动角、功能室、活动场等区域,以创设较为完整的幼儿园品格教育场域。走廊、活动角的设置能够将幼儿园的立体空间利用起来,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索欲。幼儿园走廊的墙面区域可以设置教师和幼儿的手工作品展示廊,展示表现诚实、尊重、勇敢、平等等品格方面的作品。幼儿园的小角落里可设置品格图书阅读站、奇趣探索角等关于品格教育内容的区角。功能室、活动场的布置可以渗透品格教育的主题内容。幼儿园室内的阅读区、扮演区,室外的交通城、通关环节都可以融入幼儿品格教育的内容,使幼儿在真实的教育场域塑造良好的品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利用活动创设品格教育情境
品格教育情境一般由教育工作者根据品格教学内容进行创设。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运用幼儿园内部环境创设品格教育场域的相关情境。例如,在奇趣探索角设置各种关卡,锻炼幼儿勇敢的品格,在“交通城”设置行人、车辆的交通通行规则,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提升幼儿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品格学习。例如,在民间故事绘本《司马光砸缸》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小朋友掉进缸里”的情境,引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学习勇敢品格。在中班社会活动“分享的好朋友”中,教师可以创设实物分享的情境,让幼儿学习与好朋友相互分享。
3.建构区域活动实践场域
在区域活动实践场域,创设品格教育的区域活动环境,能够引导幼儿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锻炼幼儿感知与探索品格知识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品格教育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自主、自信等良好品格。例如,在语言阅读区,教师可以将具有丰富品格教育内容的图片、绘本等陈列出来,让幼儿学习品格方面的知识。再如,在劳动区,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技能的训练,如脱穿衣服、整理被子、系鞋带、折叠毛巾、分发物品等,锻炼幼儿独立、富有责任等品格。
1.立足实情,充分利用品格教育的园本资源
《纲要》指出,各类幼儿园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12]幼儿园教师应学习国家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条件以及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品格教育理论知识,开展切合实际的幼儿园品格教育活动。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幼儿运用多感官通道通过具体事物感知外部世界,获得知识体验,因此,教师注重品格教育的真实体验性,能够让幼儿获得经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环境创设理论建构品格教育的教学场域,让幼儿触摸、探索、发现,通过参与式的活动让幼儿对品格学习充满兴趣。例如,在幼儿园的“感恩节”主题活动中,教师可结合这一主题训练幼儿“学会感恩”的良好品格,幼儿园工作人员可以创建品格教育系列活动,将品格教育融入感恩的主题情境创设中,在感恩的方式、感恩的图片、感恩的游戏中开展品格教育。
2.将品格教育融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
幼儿园的品格教育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幼儿园生活是品格教育重要的源泉。[13]幼儿园教师可将幼儿的品格教育内容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如教育教学类活动、游戏类活动、生活类活动、区域类活动、户外活动等。杨燕玲提出,应将幼儿品格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方面之中。[5]幼儿品格教育可渗透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可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在游戏活动中。
第一,幼儿品格教育可以渗透在五大领域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以小班社会活动“心情娃娃”为例,在活动目标的设定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将活动目标设定为:认识情绪的分类,知道几种调节自我情绪的简单办法;能够结合“心情卡”简单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能说出让人开心的简单办法;遇到不开心的事乐于想办法,愿意做一个开心的宝宝。在上述活动设计中,活动教学目标体现了品格教育内容,有利于促进幼儿养成乐于助人、乐观的良好品格。
第二,幼儿品格教育可以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可以将含有品格教育内容的儿歌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例如,儿歌“排好队,向前走;做什么,去洗手;小肥皂,擦擦手;自来水,冲冲手;小毛巾,揩揩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可以融入幼儿洗手活动中。此儿歌将幼儿生活活动中真实的洗手情境、洗手步骤呈现出来,节奏轻快、朗朗上口,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会洗手,能够锻炼幼儿讲秩序、讲卫生的品格。
第三,幼儿品格教育可以渗透在游戏活动中。例如,大班幼儿游戏活动“跳房子”。本活动的目标可以设定为:了解跳跃的基本动作,学习平衡的方法;能单脚跳跃,完成跳房子的基本任务;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规则意识。这样的活动设计将“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规则意识”写入教学目标中,渗透了幼儿品格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规则意识等品格。
3.基于智能终端进行幼儿品格教育的家园共育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到来,智能终端的使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传播量大且信息传播速度快。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社交软件将品格教育的丰富内容以及教育方法即时分享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品格教育的系统理论、正确的品格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品格教育活动。钱苗认为,幼儿园、家庭成员要达成共识,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儿品格教育,重视家庭成员在幼儿品格养成中的促进作用。[14]例如,幼儿园可以利用微信展示幼儿园品格教育的课程、发布文字内容及短视频,推送优秀幼儿品格教育的方式,让家长共同学习。同时,家长可以运用社交软件随时向幼儿园教师咨询有关幼儿品格教育的问题。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幼儿品格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幼儿园开展品格教育应基于理论,以幼儿园的教学场域为基础,结合幼儿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方式。幼儿园要通过教育性活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游戏活动中塑造幼儿良好的品格,促使幼儿形成稳定的品格行为规范和心理特质,养成良好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