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前沿主题及未来路向
——基于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22-04-24 05:05袁昊杰雷佳媛赵一霏
教育观察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全纳发文图谱

袁昊杰,雷佳媛,赵一霏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河南开封,475004)

近年来,国家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先后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推动了学前教育朝着公益、普惠、优质的方向发展。[1]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加大了人们对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关注。[2]因此,建设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师资、提高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关注特殊儿童的生理需要与心理健康,成为近年来特殊儿童教育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蓬勃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领域的研究范式与进展。[3]梳理21世纪以来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不仅有利于深刻把握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前沿与趋势,而且有利于审视目前研究的局限与不足,从而为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创新发展开启新的路向。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特殊儿童教育相关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科学计量化可视软件CiteSpace 5.7.R5(64bit)进行分析,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呈现21世纪以来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前沿主题和未来路向。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在文献来源类别中勾选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和CSCD,检索方式为主题检索,检索主题词为特殊儿童、特殊儿童教育,时间选择为2001—2020年。共检索到文献888篇,通过人工筛选,剔除与主题不相关的杂志简介、园所介绍、期刊征稿等内容,最终得到有效可靠的文献882篇。

(二)研究工具

200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其组织的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知识图谱”一词,用知识图谱展示某一领域科学知识发展的结构框架、历史脉络与未来趋势,对某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全景式的再现。[4-5]基于此,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了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用于对学科知识发展的知识图谱绘制。[6]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以知识图谱的方式阐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二、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时间分布特征

由图1可知,从年总发文量来看,21世纪初期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相对较少,自2003年之后发文量激增,并维持在中等水平,年均50篇左右。虽然21世纪以来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状态稳定,但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发文量相较于其他研究仍具有较大差距,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1 2001—2020年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相关文献发文数量变化趋势

(二)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作者分布特征

运用CiteSpace软件中的“作者(Autor)”功能绘制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作者网络共生图谱(图2)。由图2可知,以李安巧等人为中心形成了特殊儿童教育研究领域最密切的合作网络,除去这一大合作网络,其余学者多为个人研究,并未形成合作网络。由此可见,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合作共同体建设尚待进一步加强。

图2 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作者合作图谱

同时,对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进行梳理,按发文量进行排名,整理出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前10位的核心作者。发文量最大的是王雁,累计发文19篇;其次是邓猛,共计发文18篇;继而是肖非,发文16篇。三位研究者在十年里的发文量都大于10,他们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特殊儿童教育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进展。

表1 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作者发文数量排名前10位

(三)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机构分布特征

运用CiteSpace软件中的“机构(Institution)”功能绘制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机构网络共生图谱,经图谱分析得到表2。由表2可见,现阶段,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对特殊儿童教育的研究较为深入,发文量均达到10篇及以上,这些研究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这说明,2011—2020年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主要源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等国家公立大学,社会机构或团体的研究相对较少。

表2 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机构发文量排名前5位

三、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本研究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中导入格式转换后的文献,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01—2020,时间分区设置为1年;将节点类型设定为关键词;阈值赋值设定C、CC、CCV为(2,2,20),表示形成的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关键词出现次数大于2次,关键词共现次数大于2次,相似系数高于0.2;设置裁剪方式为Patnfinder。运行CiteSpace软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运行所获节点为113个,连线203条,具体如图3所示。

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说明二者间的联系越紧密;节点越大说明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越多,中心性越强。

图3 特殊儿童教育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由图3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残疾儿童”“特殊儿童”“全纳教育”是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结合关键词的频率与中心性可知,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特殊儿童生理机能与心理健康、资源保障与支持机制、国际比较与理论借鉴及特殊儿童教育形式探索(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等方面。这些研究旨在均衡特殊儿童教育资源,缩小特殊儿童发展差异,培养高质量的特殊儿童教师,从而促进特殊儿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

为了深入探讨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本研究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分析,剔除较小聚类后形成的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4所示。其中,用于标记是否适宜聚类的指标Modularity Q=0.7899,聚类内部相似程度的指标MeanSihouetle=0.934,证明该聚类具有较高的信度(Q>0.4,S>0.5)。由图4可知,关键词知识图谱共形成了9个聚类,分别为“#0全纳教育”“#1公共图书馆”“#2残疾儿童”“#3现状”“#4特殊教育”“#5随班就读”“#6特殊儿童”“#7人本特教”“#8美国”。通过对聚类及其下节点进行分析,并结合二次文献研究,发现可将9个聚类再次划分为四大类,即特殊儿童生理机能与心理健康(#2残疾儿童)、资源保障与支持机制(#1公共图书馆、#3现状)、国际比较与理论借鉴(#8美国)、特殊儿童教育形式探索(#0全纳教育、#4特殊教育、#5随班就读、#7人本特教)。

图4 特殊儿童教育关键词聚类图谱

(一)特殊儿童生理机能与心理健康

在特殊儿童生理机能与心理健康方面,较突显的标识词包括“工作记忆”“残疾儿童”“认知神经”等。近年来,特殊儿童教育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重视,相关的脑神经科学、心理学等发展迅速,成果斐然。赵鑫等人的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训练对特殊儿童临床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作用。[7]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深入发展,人们聚焦于特殊儿童的积极心理状态,期待通过提高儿童内在的积极心理状态来调整其情绪,缓解其压力,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李欣忆在研究中发现,自尊在特殊儿童身份认同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通过提高特殊儿童的自尊水平,可以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8]由此可见,生理机能与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特殊儿童教育的重大因素。今后应深入研究特殊儿童的生理机制与心理状态。

(二)资源保障与支持机制

在特殊儿童资源保障与支持机制方面,突现出来的关键词主要有“教育公平”“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儿童福利”“公共图书馆”等。当下,社会压力激增,竞争低龄化愈演愈烈,构建科学合理的特殊儿童支持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现有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发现充足而必要的社会支持与家庭支持能够显著预防特殊儿童的生理疾病和心理问题。而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支持体系成为研究难点。有学者借鉴国外社会工作的经验剖析其在中国的可行性,以期促进相关政策的合理倾斜与资源的公平配置 。[9]亦有学者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构建了特殊儿童教育的三维支持体系,提倡从家庭、社区、社会角度出发,给予特殊儿童支持。[10]

(三)国际比较与理论借鉴

在特殊儿童国际比较与理论借鉴方面,突现出来的关键词主要有“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多元智能”等。21世纪是开放的世纪,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密切,教育领域亦然。在特殊儿童教育方面,有学者对中美两国进行了国际比较,反思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与变革。[11]亦有学者对日本、英国和加拿大的特殊儿童教育进行了研究梳理,以期对我国的特殊儿童教育有所助益。[12-14]很多学者在国际比较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研究促进了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

(四)特殊儿童教育形式探索

在特殊儿童教育形式探索方面,突现出来的关键词主要有“全纳教育”“融合教育”“医教融合”“人本特教”等。全纳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21世纪成为教育中的研究热点。全纳教育的理念要求我们对特殊儿童提供预防、教育、康复、职业训练等综合服务。[15]全纳教育旨在让特殊儿童与一般儿童一样,享有应有的权利、快乐和童年。为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医教融合”“人本特教”等理念。[16]周念丽在研究中提出,医教融合背景下,早期融合教育集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早期融合于一体,可有效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发展。[17]

五、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前沿主题

研究的前沿常是依据突现词进行判定的。突现词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某一领域所呈现出来的具有突出变化的主题,对突现词进行探究分析有助于清晰地掌握一段时间内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18]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多文献梳理分析,共获得13个突现词,记录了突现词的时间跨度和突现率(图5)。与此同时,本研究结合二次文献的检索方法,对前沿主题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由此得到幼儿教育研究领域的稳健型、渐强型和最新型的前沿主题。

从研究前沿来看,随班就读、中国特殊教育、全纳教育、学前特殊教育等是特殊儿童教育研究领域的稳健型前沿主题,儿童发展、教育公平、现状与对策等是较为明显的渐强型前沿主题,特殊儿童师资队伍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改革、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等是最新型研究前沿。

图5 特殊儿童教育关键词突现图

六、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未来路向

对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进行知识图谱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研究者审视和反思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现有状况,而且有助于研究者探索和把握特殊儿童教育研究领域的未来路向和发展趋势。梳理文献发现,现阶段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年均发文量较少、学术共同体缺乏、影响力有限、跨学科研究不足、研究的现实性与引领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第一,加强特殊儿童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殊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就目前特殊儿童教育研究领域的发文作者、发文量及其合作强度来看,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分散、平均发文量较少、研究内容较浅、合作程度偏低,具有代表性与引领性的学术研究团体有限,跨学科、跨院校的合作不足。因此,应加强特殊儿童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提升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质量,构建具有代表性与引领性的高质量学术团体,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殊儿童教育研究中心。

第二,加强特殊儿童教育研究领域的跨学科式交流,开阔特殊儿童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视野。从目前的国内研究来看,特殊儿童教育领域的研究多与医学、心理学关系密切,相关研究成果丰富。同时,随着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深入发展,部分学者开始采用其他学科视角审视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如江秀娜采用社会排斥视角研究特殊儿童教育问题。[19]今后的研究应加强特殊儿童教育研究领域的跨学科式交流,深入了解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现象学、人类学等学科背景,探寻与之合作的可能,开阔特殊儿童教育领域的研究视野,如“医教结合”就是学科融合的实践典范。

第三,旁征博引,综合运用,开辟特殊儿童教育研究新范式。近年来,受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量化研究的方法在特殊儿童教育领域的研究中后来居上,大范围、大数据的科学分析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任何研究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量化的研究范式虽具科学性,但难以深入了解特殊儿童的内在情况。因此,今后的研究应积极引入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研究方式,并在实践中探索方法的可行性与局限性,以此丰富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开阔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学科视角,从而不断增强特殊儿童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第四,关注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现实需求,增强研究的现实性与引领性。从特殊儿童教育的关键词共现图谱与关键词聚类图谱中可发现,现阶段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领域的研究专注于国际经验的引进、现实状况的调查、医学方面的实验、支持系统的构建等。总体而言,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实践层面较为薄弱。因此,今后的研究应更关注该领域的现实需求,增强研究的现实性与引领性。

猜你喜欢
全纳发文图谱
全纳教育视角下提高教学秘书管理水平的研究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杂草图谱
论女性认知方式在科学教育中的全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