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并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文件法规和各级教育大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新发展格局,树立科学的德育观,构建区域德育体系,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紧密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同心汇智 研修赋能”研修理念为指导思路,优质高效落实中心分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系列改革举措。工作重点如下:
一、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核心,推动班主任专业成长
深入开展“第五届通州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围绕主题班会方案设计与实施、带班育人方略撰写与宣讲、情景问答、育人故事撰写与宣讲四项内容展开,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区校联动,开展专题培训
1.区级培训。以校级骨干班主任和主管德育干部为重点培训对象,细致剖析四个项目的内容及其展示形式,聚焦实施要点和难点,邀请市级专家按项目内容进行专题培训。
2.校级培训。结合校情和班情,就班主任带班育人实践中存在现实问题和困惑以及班主任专业发展需求进行培训和疏导。
3.入校指导。研修员依据学校需求,深入校园针对校级培训、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学习成果展示等进行适切指导。
4.展示观摩。适时组织区级历届参加国家级、市级展示的优秀班主任进行带班育人方略、育人故事宣讲,主题班会示范。
(二)第二阶段:组织协作片(组)交流展示。同时,联合中小教科,开展区级督导活动
重点围绕市级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四项内容,视导中小学各协作区(组)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开展情况。
(三)第三阶段:开展区级优秀班主任选拔与培训
分三轮,选拔优秀班主任代表通州区参加北京市展示。对班主任按四项内容的展示要求进行培训。
二、建设优秀班主任课程资源库
做好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主题的遴选、课程内容的指导与审核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梳理、审核各校提交的课程申报表。
第二阶段:组建课程评审答辩专家委员会,组织各位申报教师进行答辩,遴选优质课程。
第三阶段:指导通过答辩的教师进一步修改完善课程设计方案,以菜单形式,推出第一批班主任优质培训课程。
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各校进行班主任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三课”联动,落实小初高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
深化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以《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据,课堂、课程、课题“三课”联动,持续深入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小初高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1.深入学校,走进课堂,下水示范
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需求调研效度,增加主题班会听评课与课例研讨频次,科学规划一体化德育内容,优化一体化德育方法,整合一体化德育资源。
2.積极探索区域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一是中小学德育研修员、兼职研修员、骨干班主任联合开展主题班会课展示,突出学段纵向衔接,主题横向贯通,为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积累实践案例。二是聚焦党和国家重大主题,紧扣“知-情-意-行”教育规律,面向全区中小学开展贯穿全学年的主题教育活动,构建系列化的活动课程。
3.课题引领,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
以《中小学德育实施途径的区域性实践研究》课题为抓手,以课题校为基地,探索区域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构建的路径和模式,聚焦立德树人实效。
四、深入开展“双减”背景下为班主任赋能项目研究
1.召开“‘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研讨会”
征集“‘双减’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创新”案例,邀请我区中小学德育干部和优秀班主任代表围绕“双减”背景下班主任支持体系建设、班主任专业发展、班主任校本研修以及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学生教育、课后服务、学科统筹和家校协同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及解决策略展开分享。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为落实“双减”营造良好氛围。
2. 梳理、固化优秀“双减”成果,结集成册
聚焦“双减”内核点,总结研讨阶段成果,为后续工作开展做好引领示范。汇集我区“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带班育人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做法,进一步宣传推广,不断提升我区德育水平,强化教师政治站位,夯实班主任基本功,全面提升其专业能力和育人水平。
五、持续推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以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指导使用《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开展家庭教育云讲堂,提高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家校沟通能力。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研究、专业培训、体系建设和社会实践。
以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工作室通州区工作站研修项目“通州区中小学德育实施途径之协同育人实践研究”为抓手,以课题《大数据支撑下的家校合作评价研究》《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合作创新模式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为路径,从动力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来加强区域推进家校合作的统整力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