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鸣
央行上周五宣布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这一动作对提升社会整体流动性有帮助,对股市也形成利好支持,但本周一A股却以跳空向下“兑现”这一利好,令不少投资者大失所望。降准利好“失灵”的背后,既有提前反映利好的“抢跑”因素,也有力度不如预期的情绪,还包括了对未来美国加息影响的谨慎观望。但笔者认为,如果从更宏观和长期的角度来看,降准仅是政策托底“组合拳”的一环,未来势必还有更多稳增长的措施出台,不断累积的政策能量将对A股形成长线托底。指数上下震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精选个股长线布局的机会,一些兼具业绩支持和并购重组想象空间的品种,将具备更好的关注价值。
周一的市场对降准消息基本上没什么反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理性。从此次降准的力度来看,只有0.25个百分点,相比此前常见的0.5个百分点的降准大幅收敛,利好效应大打折扣。
而在降准消息正式发布之前,官方已经释放了近期降准的信号,市场对此不仅有充分的预期,在上周二到周四也出现了一波百点反弹,在相当程度上提前反映了此次降准对股市的利好程度。但在这种“抢跑”之后因为没有更进一步的超预期利好出现,市场重归降准前的平静也不足为奇。更重要的是,接下来5月和6月美国加息的概率较高,甚至还可能伴随缩表的动作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市场对未来央行进一步降准、降息的预期。在利好释放力度有限、未来进一步宽松的想象空间受限的情况下,A股短期内只能“走自己的路”。
从此次降准的政策立意来看,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从长期角度来看,遍布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小微企业搞活了,对上市公司自然也有正面效应,只是这还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显示成效。另一方面,A股的体量越来越大,单一利好让全市场“雨露均沾”的难度也在加大。整体来看,市场对此次降准的反应是比较理性的,准确解读政策信号也是A股市场有效性提升的表现。
如果将时间拉长的话,近年来降准之后的A股走势,基本上呈现涨跌互现的情形,这一利好很难在弱势中直接实现“扭转乾坤”的效果。甚至从2018年开始,每年都会有降准的动作出现,市场对这一利好已经相对淡定。事实上,从国债逆回购收益率等反映市场流动性的指标来看,目前股市并不缺钱,缺的是敢于在调整之后进场参与的信心。很显然,目前相比降准等宽松政策,市场可能更关心境内疫情情况、境外俄乌局势等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流动性宽松只是市场走好的一个因素,基本面前景更明朗是完全确立底部的下一个关键。
投资者可以参考一下2018年的降准情况(见附图)。2018年2月大盘见顶之后,在面临外部因素的压力下,央行先后在当年的4月、6月和10月三次宣布降准,但股指下行趋势并未因此改变,直到2019年1月再次宣布降准之后,才确立了上证指数2440点的低点。而如今降准能够高频率、高强度继续使用的空间已经不如当年,更需要采用政策“组合拳”才能实现较好的效果。这套“组合拳”推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政策累积、利好缓慢发酵的过程,降准只是其中一个选项,未来可望还有更多的政策工具面世。
即使是未來政策还有继续累积利好效应的需求,投资者也不必太过悲观。沪深300指数从2021年初算起,最大跌幅超过34%,时间长达13个月,动态市盈率也回到了11倍附近,和2016年1月、2019年1月及2020年2月三个底部区间的估值水平接近。无论是调整的时间、空间还是估值水平,以沪深300为代表的A股核心资产,已经距离底部越来越近。在等待政策利好发酵的过程中,分批布局、坚持定投相关指数基金等待春暖花开,是“无招胜有招”的较好选择。
除了定投基金之外,一些同时具备业绩确定性和并购重组想象空间的标的,在股指底部震荡阶段可望获得更多资金的青睐。特别是一些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在三年国企改革收官之年本身具有较强的重组预期,如果还有现实业绩支持的话,在调整充分的情况下将是“向下调整空间有限、向上想象空间巨大”的良好品种,有望同时获得价值型和炒作型资金的双重关注。在以时间换空间的磨底时期,逢低布局此类品种有望取得较好的相对收益。笔者重点观察的品种包括祁连山、中远海科、嘉事堂、节能国祯、飞亚达等。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