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莹 齐红燕 叶敏
(西安市第四医院妇产科,陕西 西安 710000)
先兆流产患者常表现为阴道出血、腰酸、下腹疼痛等症状,不及时救治可引发流产,甚至不育,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研究[1]发现,染色体异常、免疫、感染、内分泌等多种因素均与先兆流产明显相关,通过早期诊断,并进行临床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妊娠结局,但是目前尚缺乏对先兆流产有效的预测及预后评估指标。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母胎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阻碍母体免疫系统对胎儿的攻击,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是由合体滋养细胞表达,其可通过作用于黄体,达到维持妊娠的效果,有研究[2]发现,其与早期先兆流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孕激素诱导阻滞因子(PIBF)能够通过对机体中不规则抗体水平的调控,达到改善免疫状态,减轻母胎免疫排斥的效果。本文旨在分析先兆流产患者的HLA-G、β-HCG、PIBF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140例作为先兆流产组,年龄23~40岁,平均(31.66±4.71)岁;初产妇61例,经产妇79例;孕周5~12 W,平均(7.87±2.10)W。纳入同期入院产检的健康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31.87±4.89)岁;初产妇39例,经产妇51例;孕周5~12 W,平均(7.97±2.24)W。纳入标准:先兆流产组符合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3],并同意行保胎治疗;对照组为健康孕妇,无先兆流产症状;孕周≤12 W;资料完整;胎儿发育正常;单胎妊娠;自然受孕。排除标准:由染色体异常、外伤等因素所致的先兆流产;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生殖系统疾病者;药物过敏者;血液系统疾病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传染性疾病;宫颈机能不全;入院前进行保胎治疗者;习惯性流产者;免疫功能异常。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均知情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抽取空腹静脉血,使用ELISA法测定HLA-G、PIBF水平,试剂盒均购买自青岛捷世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β-HCG采用日本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比较两组的HLA-G、β-HCG、PIBF水平。使用ROC曲线分析HLA-G、β-HCG、PIBF对先兆流产的诊断价值,记录曲线下面积(AUC)、截断值、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入院后,使先兆流产患者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E、地屈孕酮片、叶酸等的常规保胎治疗;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记录治疗结果,将继续妊娠的患者记为良好妊娠结局,难免流产的患者记为不良妊娠结局;对不同妊娠结局先兆流产患者HLA-G、β-HCG、PIBF水平进行比较。使用Spearman检验对妊娠结局与先兆流产患者HLA-G、β-HCG、PIBF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2.1两组HLA-G、β-HCG、PIBF水平比较 先兆流产组HLA-G、β-HCG、PIB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481、17.709、19.391,P<0.05)。见表1。
表1 两组HLA-G、β-HCG、PIBF水平比较
2.2HLA-G、β-HCG、PIBF对先兆流产的诊断价值 在对先兆流产的诊断中,HLA-G诊断的AUC为0.816(95%CI:0.761~0.871),约登指数为0.446,截断值57.86 U/mL,灵敏度56.70%,特异度为90.00%。β-HCG诊断的AUC为0.724(95%CI:0.653~0.796),约登指数为0.377,截断值8906.37 mIU/mL,灵敏度55.60%,特异度82.14%。PIBF诊断的AUC为0.895(95%CI:0.850~0.940),约登指数0.659,截断值304.28 ng/mL,灵敏度84.40%,特异度81.43%。见图1。
图1 HLA-G、β-HCG、PIBF对先兆流产诊断价值的ROC曲线
2.3不同妊娠结局先兆流产患者的HLA-G、β-HCG、PIBF水平比较 140例先兆流产患者中,28例发展为难免流产,112例继续妊娠。妊娠结局良好的先兆流产患者HLA-G、β-HCG、PIBF水平均明显高于妊娠结局不良的患者(t=19.053、36.704、14.507,P<0.05)。见表2。
表2 不同妊娠结局先兆流产患者的HLA-G、β-HCG、PIBF水平比较
2.4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与HLA-G、β-HCG、PIBF的相关性分析 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均与HLA-G、β-HCG、PIBF呈明显正相关(r=0.706、0.469、0.753,P<0.05)。
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的HLA-G、β-HCG、PIBF水平均明显优于先兆流产组,且HLA-G、β-HCG、PIBF均对先兆流产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这可能是由于HLA-G主要在滋养层细胞中表达,可通过与ILT-2等NK细胞受体结合,降低蜕膜巨噬细胞活性,阻碍其吞噬作用,以及减轻NK细胞所致的细胞毒性,进而增强母胎的免疫耐受,减少先兆流产的发生[4]。研究[5]发现,先兆流产的发生可能与母胎免疫应答异常有关,其中Th1可对胚胎着床产生阻碍,促进先兆流产的发生,Th2能够对Th1介导的免疫反应产生有效的抑制效果。PIBF能够通过抑制NK细胞活性,促使不规则抗体的产生,提高Th2活性,降低Th1活性,达到免疫保护的效果,进而使先兆流产发生风险得以下降[6]。目前认为,β-HCG水平与滋养层细胞数量明显相关,与正常孕妇相比,先兆流产孕妇机体中滋养层细胞数量的下降,可明显促进蛋白水解酶水平的提高,导致蜕膜病变的发生,进而使β-HCG合成受到抑制,水平明显下降[7]。本文结果还显示,HLA-G、β-HCG、PIBF均与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这可能是由于HLA-G水平的偏低,使其对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抑制效果下降,并可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不利于胚胎的着床以及正常的生长发育,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增加[8]。PIBF水平偏低的患者,不利于母胎界面的免疫调控,使其向Th1偏移,进而降低了母体对胎儿的耐受性,增加了保胎失败的发生风险[9]。在孕早期先兆流产患者β-HCG水平的明显下降,可对黄体产生进一步的抑制效果,加速了黄体的退化,进而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10]。
综上所述,血清HLA-G、β-HCG、PIBF均可作为先兆流产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并与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