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堂的路径研究

2022-04-23 10:58刘天晴闫松
体育时空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高校体育课程思政

刘天晴 闫松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3-076-02

摘  要  尽管“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已经不短,并且在一些高校进行过试验,却始终与体育的融合度不高。随着近几年体育热度的提升,有关于体育多个方面的发展都在积极进行,但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课程的实施却一直停滞不前。课程思政进行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体育课是必修课程本文从建立教学体系、收集教学案例、逐步贯彻课程思政、激励思政发展四个方面提出建议,解决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堂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体育课堂  课程思政  高校体育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课程建设发展的“革命”,是立足我国本土教育实践推动课程改革的中国视野和中国话语[1]。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工作要求和深切期望,也是立足于我国国情现实,将其作为新时代、新形势教育体系下的一个全新育人方式,并且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发展方向。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体育课堂区别于其他课堂的独特教学过程,最大程度把高校体育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同步发展。推动课程思政与体育课堂教学同向、同行,把握好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相结合的难点。从现实可行的教学过程入手,解决体育与思政的融合,这不仅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与课程思政相互融入的现实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缺乏理论的支撑

简单来说,课程思政就是要求学校对学生除进行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之外,在其他各个学科的课程中均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掘各个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在学习专业课和技能课时潜移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思想、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继承和传承中国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理想等。将这些思政的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言行举止、心理状况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和非凡的意义。纵然体育课程思政的好处如此多,但这也是建设过程中难点所在,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理解和把握,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基本前提。体育学科的教学重点更多的是在实践和技术技巧等方面,这就导致在理论方面相较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劣势。加上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的提出时间并不长,特别是以往的思政教学大多数是在以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与体育课程以往的教学方式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相互融入就需要基础的理论支撑。这是一种处于新生发展阶段的事物,尽管没有优秀的实践案例可供参考,至少要有一定的基本理论来支撑,否则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就会力不从心,融合也就无从说起。因此,缺失理论的支撑是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第一大难题。

(二)体育与思政的学科专业壁垒难以突破

无论是体育专业还是课程思政都有其严谨的学科逻辑和博大的专业知识框架,并且在各自的学科领域有着明显的课程教学内容范畴。与传授知识和技能不同,思政教育是一个以心印心、言传身教的过程,是教师用自己思想影响学生思想、用自己行动带动学生行动的过程[2]。体育教学在以往更注重的是身体练习和运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技能,而忽视理论和专业的文字知识的培养。这其实正是体育课程和课程思政相冲突的问题所在。学科之间的藩篱从源头上就注定了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少之又少。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学科均要与课程思政具有“协同效应”。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两类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风格迥异,专业之间的壁垒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加难以逾越。

(三)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不仅需要全面的理论基础,更加重要的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的实践。这就需要体育专业教师在具备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思政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以此为基础,在教学中把课程思政这一调味剂融入体育课堂这碗汤。

从目前来看,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欠缺已成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难点[3]。一些优秀的体育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并未随着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依旧沿用相对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这很大程度上使课程思政失去时效性,同时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思政政治觉悟成长,使得课程思政的目标无法达成。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整体的师资力量是保证体育课程思政得以推进的基本保证。通过旁听一些课程思政的示范课,发现授课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传授时与以往的授课差别并不大,除了在备课教案和教学中能找到一些课程思政的蛛丝马迹之外,在其他环节的体现微乎其微,以至于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其一是受学科专业背景的影响,虽然体育教师具有一些思想政治基础,但是未曾受过马克思主义的专业教育是不争事实,理论贮备和驾驭其能力劣势尽显;其二是长期以来重专业技能轻价值引领的观念没能彻底逆转,在体育课中思政元素处于长期缺席的状态,体育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堂缺少内在动力;第三是教学积极性不足。由于思政能力相较于其他专业教师不具有优势,奖惩机制也不完善,多方面因素导致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思政教育的热情不高,手段单一。

二、进行体育课堂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

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要素融入体育教学,就是将课堂教学中的体育能力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在实现教书育人教学目標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教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显性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国精神的传承、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及人格培养等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体育课程的文化意蕴,贯穿显隐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建立体育课程思政整体教学体系

想要切实贯彻落实体育课堂教学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就一定要针对此制定完备的教学体系。根据体育学科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制定和落实到课程和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评价等方面。例如,以往的体育教学一直以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这一显性目标为最终目标,这套评价体系和目标要求显然已经不适用。新的课程思政指导纲要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以往不完善的教学体系,从根本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让思政目标、思政评价等贯穿于体育课堂授课、体育教学研讨、身体运动教学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之中,使课程思政真正从根本融入到体育的各个部分之中。同时创造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新的信息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对体育中思政元素的学习兴趣,注重引起学生在学习中的深入思考。以新的思政教学体系为基础,不断拓展体育课程思政发展的新途径。

(二)收集优秀思政教学案例,建成互联网视频数据库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堂的难度并不亚于融入其他课堂之中,作者在搜集体育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时发现,可供参考的优秀教学案例少之又少。特别是有些体育专项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几乎没有。在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初期,大多数教师无法精准把握课堂思政教学的目标以及效果,此时如果建成视频数据库,将一些优秀的体育课堂思政示范课纳入其中,供广大教师观摩学习,那对高校体育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所以就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来说,建成视频数据库势在必行,是有效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打破思政与体育专业壁垒的一条路径。

(三)从中小学开始逐步贯彻体育课程思政

目前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在中小学渗透贯彻还处于萌芽阶段,课程思政的建设并不是平地起高楼,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协同落实,整体推进才能取得显著效果。单单就体育这一门学科来说,随着近几年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更加说明了体育和身体健康教育对学生和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融入到高校体育课堂,也要融入中小学课堂。课程思政这一举措,不仅影响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甚至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接班人。体育强国这一概念不仅仅包括在体育专项运动能力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更深层次来看,是教育强国在体育这一环的要突出领先。从大局观的角度来看,期扎实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与高校的体育课程思政建立协同联动效应,实现精准同步,有利于高校体育课堂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也为未来长远贯彻体育课程思政打下坚实基础。

(四)建立奖惩体系,激励课程思政发展

想要真正的实现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完美结合,高校教师这一“主力军”所起到的作用无可替代。近几年随着课程思政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组织教师参加学习思政教育的次數也在增加,教师们也意识到思政对于未来教学的重要性。即使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态度越来越正视,但也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思政,在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依旧受困于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缺少激励机制等现实。想要有针对性的制定修订体育课程思政,离不开一线体育教师的努力和贡献。但目前课程思政的奖惩力度明显不够,教师缺少内在动力,造成体育课堂中融合的思政元素微乎其微。在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中加入奖惩制度也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一部分。建立健全多维度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落实。发挥各级各类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组、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作用,研究制订科学的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教师聘用、奖励评优等方面把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效果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在教学成果奖等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和重要地位,加大对优秀课程思政成果的奖励力度。

三、结语

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节点,双脚踏在新征程的起点。体育课程思政的美好蓝图正在描绘,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前进的刚需,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这是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正在面对的新形势,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不同学科都有道德元素的参与,特别是体育学科,有丰富的道德元素和实践过程。实现三全育人需要挖掘各个学科的德育元素,更需要发挥体育课堂中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挖掘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学科优势,更新观念、优化目标、凝练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在落到体育的实处。

★通讯作者:闫松(1978-),男,辽宁锦州人,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参考文献:

[1]聂迎娉,傅安洲.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8(05):38-43.

[2]谭泽媛.课程思政的内涵探析与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22):89-94.

[3]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91-93.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高校体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