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尝试时期研究(1905-1923)

2022-04-23 22:10:12田永慧
今古文创 2022年13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

【摘要】 20世纪初的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着西方的文化冲击与民族文化转型的艰巨任务,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促使早期中国影片开始出现。本文以1905年到1923年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背景、中外社会对比等方面分析中国早期电影的尝试与发展。本文总体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写电影出现以前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主要是写中国电影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电影的产生和成长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出现和发展产生的影响;另一个方面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即中国电影人对于中国电影产生与逐步成长壮大所发挥的作用。第三部分主要是写中国电影在尝试时期存在的问题。电影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早期中国电影的产生与发展,让人们了解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影人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探索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时代背景;欧美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3-0084-03

李少白在《中国电影史》中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分期,把1905年拍摄《定军山》起至1923年《孤儿救祖记》上映为止,这一段时期称为是中国电影的尝试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对于电影这个新鲜事物即喜爱又陌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拍摄电影,既没有明确的艺术目的,也没有清晰的经营方针。唯一的想法,就是筹集资金,在当时的技术和场地下把片子拍摄出来。所以,在当时无论是企业运作还是艺术创造,都带有摸索的、试探的蹚路性质。”①目前学术界对于尝试时期中国电影的研究,主要有两个角度,一个角度是西方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出现产生的影响,另一个角度则是中国电影人对中国人自己的影片的产生所做出的努力。其中大部分研究集中于西方电影传入对中国电影产生的影响,比如说:胡文谦的《中国早期电影与好莱坞》、奚军秀的《欧美电影潮流对早期国产影片创作的影响》等等,但若仅仅只靠西方电影,而没有中国电影人自身的努力与探索,并不会导致中国本土电影的产生与发展。那么中国电影人在这一时期对于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呢?

一、中国电影产生的时代背景

电影最早诞生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西方国家,电影的出现需要具备足够的条件,这不仅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更要有广阔的市场。当时的中国,被迫打开了大门,迫不得已的接受西方文明。在各种民主思潮的传播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政府,顺应历史潮流,用西方的民主的政体来稳定统治地位,此期间经历了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表面上是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但是资产阶级没有真正地掌权,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电影出现以前,中国的大众媒体最主要的就是报刊。当时有许多著名的报纸,比如《万国公报》《申报》《时务报》等等,宣传的内容大多都是传播文化、介绍西方、宣传政治舆论、批判封建等等,大多都是借报刊来宣传民主的思想。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当时的中国,有一样东西和电影很像,那就是”皮影戏”。有很多的电影学家说,中国早在近千年前便有了皮影戏,皮影戏具有电影技术原理的雏形。然而电影最终不是在中国诞生的,因为在旧中国封建的社会条件之下,电影没有出现的机会,也是不可能会产生的。

电影出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在向帝国主义国家转化,他们带着巨大的野心与欲念向全球扩展,电影也随着他们扩张的步伐来到了世界各处,也包括被西方用武力打开了国门的中国。但是电影传入中国后,在经过中国电影人的探索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更大的积极的影响。中国人对于电影这种新鲜的事物,并没有进行激烈的抵制,相反,它促使当时有进步思想的人,通过西方电影开始探索中国电影的发展。电影虽然不是在我国诞生的,不是国人的发明,但是它一旦进入国门,便可以很快地与中国本土的文化融合。它从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中收集素材,根据中国社会和时代的现实需要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会反过来极大地影响中国人的思想生活,电影在20世纪中国所走的道路是国人接受学习这一外来媒介,创造其有中国特色的新艺术的历史,对造就中国现代历史有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20世纪的上半叶,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都相当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落后,综合国力的薄弱难逃发达国家文化倾销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受到西方电影的刺激,就会激起民族自卑感,电影人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去创作,他们一边在认真地学习西方电影,另一边在此基础上创造中国人自己的电影以试图抵抗外国电影。

二、中国早期电影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电影的起源,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铺辛路十四号的“大咖啡馆”地下室中第一次公开售票播放电影,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在1896年8月11日的上海,电影第一次在中国上映。《申报》刊登着在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电影的消息。当然这些电影穿插在当时的一些“戏法”“焰火”等节目中放映的,不会引起中国观众特别浓厚的兴趣,但是电影确实在中国出现了。最开始在中国放映电影的是法国商人,之后还有美国商人。法、美放映师除了在中国推广其影片,也在中国拍片。“欧美各国在中国各地拍摄影片,是欧美电影传入中国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通过摄影机向美国、日本和苏联等国观众展示了中国的风物、时事和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而且通过活动影像让中国人较早地感知到自身的处境以及正在发展的电影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欧美电影机构的物资援助,推动了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②欧美电影的传入,必然会激发中国人创设民族电影业的热情。正是中国电影先驱者们对于外国电影“从引进、模仿、尝试到创新”的艰难努力,为电影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根基。

在欧美电影的影响之下,国人也开始了中国影片的尝试,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了《定军山》。由此揭开中国电影制片的开端,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这部电影的拍摄是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他在镜头前表演了几个自己拿手的京剧片段。尽管这部电影的拍摄非常简单,只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显赫地位却是独一无二的,这部电影一经问世便具有了明显的民族性,与中国的国粹京剧相结合,由于它们是民族传统艺术和外来新奇娱乐形式的初次结合,因而对观众来说富有新鲜感。1913年,张石川和郑正秋等人组织了一个新民公司,新民公司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如果说,任庆泰的拍片试验是对电影的胶片记录功能的认知性实践的话,那么《难夫难妻》则已经开始体现出电影的某种叙事潜能。”③《庄子试妻》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以上两部电影和《定军山》相比进步了很多,它包含了电影的基本要素,比如说,基本的导演活动、有了比较简單的剧本、有简单的摄影等等。与郑正秋不同,张石川主要从商业角度看待电影创作。1931年至1914年间,他共导演了《活无常》《横冲直撞》等十几部故事短片,它们基本上取材于文明戏和民间笑话、故事。张石川的这批故事短片为中国的故事片导演的影片创作积累了最初的经验。1922年的《劳工之爱情》标志着中国的短故事片创造趋于成熟。1921年,中国电影开始转向了长故事片的拍摄,其实,在1916年拍摄的短故事片《黒籍冤魂》就已经具备了一般故事片的基本形态,为长故事片的拍摄提供了经验。1921年《阎瑞生》开启了中国长故事片的试制,之后拍摄的《红粉骷髅》《莲花落》等长故事片,涉及了侦探片、婚恋片、伦理片等多个片种。1923年出品的《孤儿救祖记》比较完美地满足了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等方面的要求,表现出比较明确的民族意识,成为中国民族电影确立的标志。

面对欧美电影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中国电影人也在积极地应对。1896年至1932年间,尤其是1912年至1926年间,中国时局不稳,社会不安,社会秩序紊乱,导致香港等租界区地政治失去控制。正是这种对政治的失控,导致给上海等地提供了一个社会经济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广阔的空间,西方电影也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大量的通过通商口岸进入了国内。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关税不自主,深受西方国家的控制。各种辱华有伤风化的电影进入中国,再加上当时颓风败俗的盛行,欧美电影会深深影响中国人的心理,会使社会不良风气大大加重。这使中国电影人感受到,电影与社会风气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这也让许多电影人明白了,20世纪初以来,中国社会的世风浇薄的祸首,不是文学和戏剧,而是比文学和戏剧更加有影响力的电影,促使中国电影人开始觉醒,开始用电影来彰明是非善恶。“帝国主义不以政治经济侵略为足,更把电影用作侵略工具,使你在欢狂的麻痹性之下,俯首帖耳的驯善、降服。这是多阴毒与危险啊!我们要反抗!我们要解放!”④中国电影人意识到了电影除了娱乐大众以外的重大作用,尽管当时的中国设备落后,物资不足,远不如西方,但是中国电影人就是运用简陋的设备,拍摄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电影,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在21世纪的今天,影业蓬勃发展,这与尝试时期中国电影人对于电影的不懈探索是分不开的。中国电影人对于电影的艰苦探索,不懈努力的精神,不断影响着后人,并促使中国电影人拍摄出越来越多的优秀的中国电影,在国际社会上,中国电影也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中国早期电影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电影从《定军山》到《孤儿救祖记》在摸索中不断前进,一路上经历了很多的困难,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调整。在西方欧美电影刚刚进入中国市场之时,当时有人为了抵抗西方的文化入侵,就开始思考中国自己的文化,他们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想要维护民族尊严,但是随着对电影理解的越来越深入,“与彰明是非善恶,维护民族自尊和反思传统文化相比,振兴中国影业或许是中国电影人最为根本的励志诉求。从一开始到1923年,中国电影人越来越痛苦地认识到,由于“政治不良”和“时局不安”,中国电影可谓“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而想要改变这一点,显然必须从许多相关的领域着手。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是以下几个方面,即改进体制,打破垄断,取缔劣片,发展营业,培养人才。”⑤中国电影人针对当时中国的關税不自主和不公平的电影政策,发出了改进体制的呼声,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就逐渐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外国的电影进入中国只需要一道税款,而中国的电影想要在中国播放却是税上加税,完全没有自主权。1920年前后欧美电影可以自由的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电影,由于国力积贫积弱、政策等的问题,使得国人拍摄的电影无法走向国外。运往外国的电影,除了要付沉重的进口税之外,还要派人审查,故意刁难,中国电影人意识到,只有改进这种体制,中国影业才能振兴。

除了改革体制外,打破垄断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垄断主要指的是欧美电影垄断中国的市场,欧美电影占据中国市场远远要比中国本土电影要多得多。欧美电影的盈利也要比中国本土电影多,欧美电影每年有400多部,而中国本土的电影却不到100多部。“如果说,改进体制与打破垄断主要针对的是欧美电影的非法侵入,那么取缔劣片、发展营业和造就人才则主要针对中国电影发展自身的症结和需要。”⑥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影在开始发展之时便良莠不齐,存在着大量的劣片。先是大量的电影直接照搬文明戏,之后大量的影片又有抄袭,仿效欧美的侦探片、黑幕片等等,质量非常的差,大多是粗制滥造,许多的导演图省事而制作出来的电影很差,受到了观众的臭骂。所以对外应该反对辱华外国影片播放;对内应该禁止拍摄劣片,提高影片的质量,铲除电影界的捣乱和投机分子。发展营业,市场逼仄,流通不畅,票房低迷,是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最为致命的,如果不发展营业,中国电影就无法扩大再生产,为了发展影业,中国电影人强烈呼吁电影界联合一致,在内地设立电影院。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人积极拓展南洋市场,中国电影也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努力寻找着发展影业的机遇。振兴中国影业人才也是关键,随着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人也感到了人才缺乏对于国产电影的负面影响,人才缺乏的根本根源在于中国文化的传统,一般男女不愿意进入电影圈,但是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与电影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这一原因正在改善,除了缺乏演员人才,中国电影也缺乏编剧和导演人才,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中国电影才会不占优势,发展缓慢。但是中国电影人也在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中国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好。中国电影在摸索中不断前进,中国电影人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艰苦的探索与努力。

四、结语

西方电影,让中国了解世界;中国电影,让世界了解中国。西方电影的传入毫无疑问对中国早期电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若只靠西方电影的传入并不会使中国本土电影产生和发展。中国电影人在面对电影这个“舶来品”的时候,并没有故步自封,也没有盲目自卑,他们勇于学习,大胆的探索与尝试,虽然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但最终将世界电影的发展潮流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中国电影。正是因为中国电影人的不懈探索,中国人自己的电影才得以产生,为全球电影行业的繁荣贡献出了中国力量。

注释:

①李少白:《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②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③陆弘石:《中国电影史1905-1949》,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④袁丛美:《中国电影界应负的使命——应站在反帝国的立场上进攻》,《现代电影》1933年第2期。

⑤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⑥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

参考文献 :

[1]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少白.中国电影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钟大丰.中国电影的历史及其根源(上)——再论“影戏”[J].电影艺术,1994,(01).

[4]胡文谦.中国早期电影与好莱坞[D].南京大学,2013.

[5]陈亦芃.作为电影共同创作者的摄影机——对最早期三部中国电影的再认识[D].南京艺术学院.

[6]奚军秀.欧美电影潮流对早期国产影片创作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6,(14).

[7]田淳之.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新视野与新观点[J].陇东学院学报,2020,31(06).

[8]陆弘石.中国电影史1905-1949[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9]李鉴鹏.外国电影表演对中国电影表演的影响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9.

作者简介:

田永慧,女,汉族,山东潍坊人,鲁东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8
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引路人
关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思考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34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TOCC建设方向探讨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02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4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健美操创新路径的探索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4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30
新时代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