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发展,信息化的教学工具逐渐提供给课堂教学有利的条件,且促使课堂教学的品质得到有效提高。高中生物作为物质结构及其功能分析的一门学科,通过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一种呈现事物本质的教学模式,通常存有相应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学生需经过抽象化思维的转化能力,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基于此,对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线上线下融合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教学;线上线下;融合
新课改教育理念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起到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节奏,使学生逐步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在现阶段的生物课堂上,教师也应当主动地引入新课改教育思想,在优化导入环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中,带给学生新的学习体会,从而让整节课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在激活学习活力中,实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逐步推动优质生物课堂的形成。
一、“互联网+”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原则
首先,主体性原则。高中生物的教学主体仍是学生。因此,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注重以服务学生的态度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而不能偏向于某个方向,而需对当前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实施创新与改进。同时,对于当前的教学标准以及評价标准而言,更需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会到“互联网+”的要求,体会到生物学科具备的魅力,从而使生物教学的效率提高。因此,“互联网+”模式下,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此开展生物学科的高效教学。其次,科技性原则。科技既是时代产物,又适应于时代发展。“互联网+”模式下,愈来愈多的新理念与新技术得以普及,对高中阶段的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线上线下融合策略
(一)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生物实验高效课堂
目前针对教育领域,出现的大数据平台不仅提供丰富的测试习题,而且还能自动的生成相关测试报考,包括测试习题的难度分析、学生的失分情况分析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学生运用大数据平台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平台提供的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习题,并在后台做好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的汇总与分析,明确哪些生物实验知识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哪些失分较为严重,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情况下将测试报告提供给学生观看,使其学生明确生物实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的夯实自身的薄弱能力。
(二)落实分层施教,实现以学定教
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和性格等,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当教师单纯地依靠“无差别”的教育形式,为全体学生设计相同的教育方式时,无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需求。所以在生物课堂上,应当特别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便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优化以往的生物课程教育方式,真正地按照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为学生创建差异性的学习活动,例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掌握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等,认识到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之间的关系;2。把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认识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等。但是,该目标虽然指出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但是没有体现出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对此,教师要先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进行分析,再为学生设计差异性的学习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减数分裂的概念是什么呢?”等问题,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以及常识积累情况。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学生进行分层,并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如针对回答情况不佳的学生,教师将教学目标放在基础层面,而针对回答较为流畅、准确的学生,教师则适当地提高教学目标的难度,对这部分学生做出较高的要求。
(三)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应在实验环节中,多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做好实验结果的记录,不仅要记录符合预期的现象,也要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预期结果有偏差的现象进行正常记录,为实验分析做好充足准备。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的确观察到细胞发生失水和吸水现象,但实验后学生无法将观察到的现象与水分进出植物细胞的原理进行联系。教师可再次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记录表格的分享,通过实验记录表格的重现,学生不难明确水分可以自由通过原生质层,而蔗糖不可以通过,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进出植物细胞是其渗透作用的表现。实验分析得出结论是探究实验的最后一个环节,依据此环节学生可以将实验事实转化为科学结论,充分发展自身的科学思维。
(四)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开展
翻转课堂作为将传统化课堂教学节奏得以颠倒的教学方式,其主要将网络资源以及信息工具作为呈现载体,不仅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还能将学生作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教学中,想要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致了解,并引导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内容实施巩固的同时,顺势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学生则就教材内容以及视频内容,对导学案当中的概念填空以及基础选择实施完成。当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之后,学生可依据微课将探究案例“调控生物体性状的因素”,通过该过程中,学生就能通过网络平台和其他学生交流,向教师请教,从而实现高效教学,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用于教学领域中的信息技术更是层出不穷,主要有多媒体技术、微课技术、虚拟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将这些技术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参考文献:
[1]常晓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51.
[2]王灵凤.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0,30(06):63-64.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理化生实验教学创新策略研究》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Kt2021042508414673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