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情况展开观察与研究,以探析其价值。方法:抽取本院自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所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综合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综合组采取综合护理方式。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情况展开比较。结果:综合组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對照组,且与本组护理前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综合组护理后的膝关节评估法(H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本组护理前相比较,差异显著差(P<0.05);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2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综合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χ2=4.050,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式,效果甚佳,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综合护理方式;临床实践价值;健康宣教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3-0147-03
胫腓骨骨折是现今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多发的骨科疾病,患病后将出现局部肿痛、畸形等症状[1]。患病后若不及时加以治疗,将可能引起诸多严重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继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上对于此病的治疗,一般是采取手术的方式,但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且需保持卧床休息,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因而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继而影响身体的康复。因此,在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与之配合非常有必要。而诸多研究指出,综合护理方式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护理方式,在疾病护理中可发挥较好的临床作用[2-3]。鉴于此,本研究对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所收治的4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以探讨其临床实践价值。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20年5月到2021年4月所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综合组,各4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各有27例、18例;年龄18~77(49.27±1.26)岁;致伤时间为2~9(5.37±1.09)h;致伤原因为交通意外22例,高空坠落19例,其他4例。综合组男、女患者各有25例、20例;年龄19~75(48.65±1.33)岁;致伤时间为2~10(5.44±1.26)h;致伤原因为交通意外23例,高空坠落17例,其他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纳入标准:通过影像学(如CT、MRI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胫腓骨骨折;骨折部位存在局部畸形、肿痛,且有骨擦音及显著性压痛;患者自愿参与,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凝血功能异常者;意识模糊、精神异常者;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等)予以严密监测;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疾病治疗期间需注意的事项。
综合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式,主要内容如下。(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通过各种渠道,如一对一讲解、健康讲座、宣教手册、微信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有关疾病的知识,如发病的原因、症状、手术方法,并告知其在不同治疗阶段应注意的事项。针对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疑问,应耐心解答,从而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以便在符合其饮食习惯的前提下,确保机体营养物质的摄取。在康复阶段,患者要注意饮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并尽量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食物,比如豆制品和鱼,多吃新鲜的蔬果。(3)心理护理。患者在出现骨折后,往往会出现紧张、害怕等不良心理,这对疾病的治疗极为不利。因此,护理人员需密切留意患者的心理状态,若发生其存在不良情绪,应主动关心、安慰,深入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可以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以增加其治疗信心;可引导患者听音乐、看电视或多与他人交流,以转移注意力,继而缓解其不良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叮嘱患者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使其切实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心。(4)功能训练。术后1~3d可引导患者开展被动训练,即活动患者的踝关节,时间持续10min,每日三次。在此期间需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度训练,不可过度训练。术后7~14d可引导患者开展自主训练,以加速下肢关节的活动;在此过程中需遵守先活动大关节,之后再活动小关节的基本原则。另外,患者还应加强上肢的臂力训练,以便为后期下床活动做好准备工作。术后15d后,患者可逐步开始下床练习,练习过程中需叮嘱其把健肢作为承重点,再引导其做患肢的屈膝、踢腿训练,以加速关节的恢复。(5)并发症护理。若患者长时间卧床,极易发生压疮,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且需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被褥。护理人员需遵医嘱为患者予以相应的溶栓药物治疗,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为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需定时为患者更换敷料。另外,为避免关节僵硬的发生,护理人员还可指导家属为患者的膝关节、踝关节等进行按摩,以加速血液循环。(6)疼痛护理。针对一些存在轻微疼痛感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引导其看视频、听音乐等,以此转移其注意力,继而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针对一些存在剧烈疼痛的患者,可遵医嘱对其予以药物镇痛,亦或是对其予以耳穴按压,1~2min/次,3~5次/d,以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1)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加以观察与比较。若患者得分在50~59分,则意味着存在轻度焦虑;若得分在60~69分,则意味着存在中度焦虑;若得分超过70分,则意味着存在重度焦虑[4]。
(2)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情况加以判定。若得分在50~59分,则表明存在轻度抑郁;若得分在60~69分,则表明存在中度焦虑;若得分超过70分,则表明存在重度焦虑。
(3)选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所提出的膝关节评估法(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改善状况加以判定。该评分通常包含七个方面,即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减分项。1疼痛总分为30分,无论何时都不存在疼痛感,即为30分;走路时不存在疼痛感,即为15分;走路时存在轻微疼痛感,即为10分;走路时存在中度疼痛感,即为5分;走路时存在重度疼痛感,即为0分;休息时不存在疼痛感,即为15分;休息时存在轻度疼痛感,即为10分;休息时存在中度疼痛感,即为5分;休息时存在重度疼痛感,即为0分。2功能总分为22分,其中,若患者行走与站立均不存在任何限制,则为12分;可行走2.5~5km,则为10分;可行走0.5~2.5km,则为8分;可行走路程低于0.5km,则为4分;无法行走,则为0分。此外,患者在无支具的情况下能上楼梯,则为5分;患者能在支具的辅助下上楼梯,则为2分;患者在无支具的辅助下可在屋内行走,则为5分;患者在支具的辅助下可在屋内行走,则为2分。3活动度总分为18分,每活动8°,得1分。4肌力总分为10分,其中,若患者能完全对抗阻力,即为10分;若患者能对抗部分阻力,即为8分;若患者能带动关节活动,即为4分;若患者无法带动关节活动,即为0分。5屈膝畸形总分为10分,其中,不存在畸形症状,为10分;屈膝在5°以内,为8分;屈膝在5°~10°,为5分;屈膝在10°以上,为0分。6稳定性总分为10分,其中,若稳定性正常,为10分;若存在轻度不稳定,不稳定度在0°~5°,为8分;若存在重度不稳定,不稳定度在5°~10°,为5分;若存在严重不稳定,不稳定度在15°以上,为0分。7减分项:若单手杖伸直滞缺5°,每5°外翻,则减1分;若单手杖伸直滞缺10°,每5°内翻,则减1分。该评分总分为100分,患者最终得分越高,则表明其关节功能恢复越理想。
(4)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该评分是用一条10cm的标尺将其分成10个点,其中,0为无痛,10为存在严重疼痛。得分越高,则表明疼痛症状越显著。
(5)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如感染、压疮、关节僵硬等)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展开组间比较。
(6)采取医院住院部自拟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展开评估。该表总分为100分,若患者得分在85分及其以上,则可视作十分满意;若患者得分在60~84分,表示较为满意;若患者得分在59分及其以下,表示不满意。以非常满意及较为满意之和表示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文研究获取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明显(P<0.05),且综合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护理前后HSS、VAS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前HSS及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的HSS及VAS评分均优于本组护理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综合组护理后的HSS及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见表2。
2.3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综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22%,明显低于综合组的(95.56%),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4。
3讨论
胫腓骨骨折通常指的是在各种作用的因素下,致使胫骨和腓骨发生骨折,该骨折在四肢骨折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可达10%~15%[5]。由于胫腓骨骨折的创伤较为严重,患者一般需接受手术治疗以起到复位与固定的作用[6]。但手术是带有创伤性的,会伴有剧烈的疼痛感,且术后需接受长时间的卧床休息,生活难以自理,同时,在恢复期间因身体不适及生活不便,患者也极易产生不良情绪,继而影响其后续治疗的效果。因此,对此类患者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临床上通常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但该种护理只能从生理角度着手,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护理,因此,无法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7]。
综合护理方式就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入手,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更为细致的护理服务[8]。如健康宣教,可消除患者因错误认知而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可幫助其了解疾病治疗期间需注意的事项,从而提高警惕性;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从而以积极的情绪面对治疗;对患者开展功能训练,以帮助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促使其能早日康复[9]。除此之外,对患者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能在一定程度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此不但能减少患者疾病治疗的费用,还有助于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综合护理充分考虑到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的问题,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
在本研究中,实施综合护理方式的综合组患者,其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颜晶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这表明对胫腓骨骨折患者予以综合组所用护理方式对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起到积极作用。再者,综合组护理后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而VA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明显(P<0.05),这说明通过对胫腓骨骨折患者予以综合护理能够引导患者开展功能训练,帮助其关节功能改善,同时能帮助其减轻疼痛。另外,综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对胫腓骨骨折患者予以综合组所用护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的安全性。最后,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综合组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采用综合护理方式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更有助于医护人员相关工作的开展,最终实现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式,效果甚佳,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曹海波.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综合护理方式的应用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5):210-211.
[2]梁俭梅,罗金兰,董肖君,等.综合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足踝外科电子杂志,2021,8(2):48-51.
[3]李慧.综合护理措施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健康大视野,2021(13):133.
[4]乔春霞,王桂丽.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8):122.
[5]张丰兰.胫腓骨骨折护理应用综合护理方式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7):124-125.
[6]区海云,朱娟,欧艺芬.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智慧健康,2020,6(16):135-137.
[7]关桂红.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6):73-74.
[8]邹吉华.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综合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9):1128-1129.
[9]桂芹,吴宏宇,邓丽.以功能锻炼和心理支持为主的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1,16(19):148-149.
[10]顏晶,郭小丽.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22):13-14.
(收稿日期: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