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河泉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针刺加热敏灸联合活化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本院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接受针刺加热敏灸治疗针灸组(n=40),在此基础上联合活化汤治疗的为针药组(n=40)。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对比两组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并根据CSS评分评估患者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兩组的CSS、FMA、Barthe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针药组的CSS、FMA、Barthel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针灸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针刺加热敏灸联合活化汤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其神经、肢体及日常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针刺;热敏灸;活化汤
[中图分类号]R245.31.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3-0021-03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上、下肢肢体的痉挛性偏瘫等不自主运动,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常见后遗症之一,亦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难点问题之一[1]。临床经验表明卒中后偏瘫患者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后能够使其功能障碍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且越早进行康复治疗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越好。因此尽早、积极地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干预意义重大[2]。近年来现代医学对卒中后偏瘫的诊治技术进步较快,但仍不可替代祖国医学治疗该病的地位,根据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可将其归属于医学“中风”范畴,发病多与患者中风后脏腑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血脉痹阻不通、清窍失于濡养、神机受损等有关。治疗当采用调整阴阳、调理气血、化瘀通络、醒脑开窍的方法,热敏灸疗法为采用艾条对热敏态腧穴进行悬灸,通过艾条产生的热效激发腧穴的经气传导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活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丹参、白芍等药物组成,全方共奏营卫同调、消补兼施之效用[3-4]。本研究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针刺加热敏灸联合活化汤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该病的中医康复治疗提供有利参考,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本院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针灸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0~72(66.25±3.16)岁,脑梗死24例、脑出血16例;针药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0~71(65.81±3.09)岁,脑梗死27例、脑出血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满足脑卒中中西医诊断标准[5-6]患者;(2)属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3)合并四肢肌力减退、肌张力异常患者;(4)首次发病患者;(5)认知清晰、沟通无障碍且无精神症状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骨关节疾病的患者;(2)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其它严重并发症的患者;(3)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难以控制的患者;(4)有颅内压增高或出血倾向的患者;(5)治疗不配合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的常规康复治疗。内容主要包含控制基础疾病,纠正紊乱的电解质,给予抗凝、抗血小板、降压、调脂类药物,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生活功能锻炼等康复训练。
针灸组接受针刺加热敏灸治疗。针刺取穴,头针取偏瘫对侧的运动区及感觉区。体针以循经取穴为主,佐以辨证取穴,其中,头面部主取百会、上星、印堂、太阳、迎香、下关透地仓、风池等;四肢主取环跳、髀关、肩三针、极泉、血海、委中、曲泽、足三里、手三里、阳陵泉、丰隆、三阴交、悬钟、外关、合谷、太冲等。行针手法:极泉、曲池、委中、三阴交均施以提插泄法,其余诸穴均施以捻转补法,以患者得气为度。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次30~60s,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针刺3个疗程。热敏灸取穴,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百会、风池、手三里、阳陵泉等穴区进行热敏探查并取穴艾灸。方法:手持艾条在距穴位皮肤3cm处按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的先后循序依次施灸,以患者局部穴区无灼痛感为度。每日1次,15天1个疗程,灸治3个疗程。
针药组接受针刺加热敏灸联合活化汤治疗。活化汤组方加减:当归30g,丹参30g,鸡血藤40g,地龙12g,桃仁10g,土鳖6g,天丁刺10g,水蛭6g,黄芪20g,桂枝12g,红花12g,白芍12g,干姜5g,红枣12g。水煎2次,取汁400mL,每日1剂,早晚空腹温服,15天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该量表包括语言、意识、面肌、手肌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以及水平凝视8个项目,总分0~45分,量表得分越低表示患者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2)肢体运动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该量表包含50项内容,每项评分为0~2分,总分0~100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越差。
(3)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该量表包括进食、床与轮椅转移、个人卫生、入册、洗澡、步行、上下楼梯、穿衣、大便与小便控制10项内容,总分100分,得分越低表述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越差。
(4)根据CSS评分评估患者的治疗后疗效。基本痊愈为治疗后,CSS评分改善>90%;显效为治疗后,CSS评分改善46%~90%;有效为治疗后,CSS评分改善18%~45%;无效为治疗后,未及有效标准。总有效数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数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以[n(%)]表示计χ2—数资料,进行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CSS、FMA、Barthel评分
针灸组与针药组治疗前的CSS、FMA、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SS、FMA、Barthe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针药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针灸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
針药组的总有效率(95.00%)显著优于针灸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又名中风,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病,系指各因素导致脑血管突然破裂、痉挛或闭塞所致的一种脑血流循环障碍性疾病[7]。好发于老年人群,具有高致残、致死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患者后期多伴有半侧肢体或面部瘫痪、智力或言语障碍等相关表现,其中,又属偏瘫严重妨碍并影响其正常生活。对于脑卒中偏瘫的管理,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是促进神经、患肢功能恢复的重点,现代医学多以西药联合康复训练进行干预,但对改善全身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有限[8]。
脑卒中偏瘫属于中医针灸推拿技术的优势病种。此外,中医药从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出发治疗该病亦具有独特优势。基于上,本研究将针刺加热敏灸联合活化汤治疗应用于该病,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CSS、FMA、Barthe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针药组的CSS、FMA、Barthel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针灸组。上述结果提示针-灸及针-灸-中药联合治疗的方式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及肢体等功能的恢复有利,但在针刺及热敏灸的基础上,中药活化汤的应用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患肢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之法。
根据指南[9],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改善患者肢体、认知、言语及吞咽功能,提高其步行、转移及大小便控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本研究针刺疗法的应用,头针取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脑血流供应及氧代谢条件,增强脑组织与脑神经的能量供应及生长修复,还具有诱导神经肽、促进递质释放以缓解肌痉挛的作用[10]。且头脑乃为诸经络及脏腑气血的汇聚之所,具有调节诸身气血的功效。针刺之,可通过激活并修复大脑皮质相应的病变部位以改善受损的脑电活动及脑代偿功能,由此发挥促进中枢神经结构及功能重组的作用,最终将有利于患者认知、患肢运动及言语、吞咽功能的恢复。体针取穴中,头面针法的应用有助于加速患者头面部的气血循环,由此发挥疏通面部经络气血,治疗口眼涡斜及言语謇涩等症状的作用[11]。四肢取穴中,多沿着患肢气血运行的方向循经针刺,可对患肢局部的血液循环起到一定的良性刺激,进而发挥通经活血、滑利关节、防止肌肉、肌腱粘连或萎缩的作用[12]。而热敏灸法的应用,是在传统灸法扶正祛邪、调整周身气血的基础上注重与穴位热敏化现象结合的一种艾灸新疗法[13]。它强调激发患者透热、扩热、传热,非热觉的经气传导与热敏灸感,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热敏灸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艾灸疗效,加速炎症、水肿及肢体关节痉挛等症状的缓解[14]。针灸合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损伤后的神经重塑及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等均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本组活化汤组方中,重用桃仁、红花、地龙、土鳖、天丁刺及水蛭等活血开瘀之品,辅以当归和血补血、丹参凉血补血、鸡血藤活血补血,桂枝、干姜温阳通脉,黄芪、红枣补中益气,白芍敛阴和营、养血柔肝。诸药相伍,营卫同调、消补兼施,化瘀而不伤正,治标兼顾理本。现代研究证明,活化汤方中,具有大量改善脑微循环、促卒中后脑血管新生、抗凝、抗血栓、抗自由基、降脂、降低血浆与全血黏度、镇静解痉、利尿降压等作用的药效成分,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脑细胞缺血缺氧、神经功能缺损、躯体半身不利等状态的优选之方[15]。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针刺加热敏灸联合活化汤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其神经、肢体及日常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甄丽君,李放.目标达成量表在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8):752-754.
[2]万佼杨.中医康复护理对中药熏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功能康复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1):164.
[3]黄丽.中医热敏灸干预配合居家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21,30(2):36-37.
[4]李慧,李丹丹,吴珠,等.基于HIF-VEGF-Notch通路探讨通脉活血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7):3740-3745.
[5]李平,吴钟璇,张云如,等.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7]汪杰,苏建康,王丛笑,等.三维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3):90-92.
[8]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405-412.
[9]阎登富,余建萍,张黎黎,等.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14(4):259-262.
[10]尹涛.辨证施治用药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5)19-21.
[11]聂宏慧,祁艳凤.脑卒中偏瘫患者针灸推拿联合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40-41.
[12]焦琳,迟振海,陈日新.浅谈热敏灸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启示——动态把握腧穴状态、按需施治是针灸临床起效的关键[J].中国针灸,2019,39(1):54-58.
[13]章海凤,宣逸尘,黄建华,等.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472-474.
[14]彭宏,张娟,王应军.热敏灸结合PNF技术治疗脑梗死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1):92-95.
[15]陈敏毅.活化汤应用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1):119.
(收稿日期: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