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斌强 刘斌
摘 要:新世纪以来我国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从老龄化背景下新农村老年社区建设的角度探索了农村地域的养老问题,通过实地调研与个案访谈等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城乡统筹背景下建设新农村“亲老社区”人居环境体系的必要性和科学性,阐明了新农村“亲老社区”人居环境模式在农村养老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人居环境;养老模式;亲老社区规划
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1]。充分表明新时期营造“亲老社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本文从农村社区人居环境体系建设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农村地域的养老模式,提出了新常态下农村“亲老社区”理念的人居环境养老模式。以“亲老社区”为模式构筑的新农村人居环境体系是研究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城乡统筹发展方法论的一种转变。所谓“亲老社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家庭养老”主要指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子女是老人物质经济、精神慰藉与日常照料的承担着,由于子女外出工作、赡养老人多等原因使子女未能很好地照料老人还承受巨大经济和生活压力;“社会养老”指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出赡养老人,政府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且老年人受传统思想影响比较排斥这种养老方式。“亲老社区”人居环境体系的建造结合家庭与社会的优势,不仅得到家庭的照料也得到社会的关怀与慰藉,让老年人过上舒心、优质的晚年生活。同时“亲老社区”人居模式对社会稳定与团结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农村地域最为理想的养老模式。
一、以“亲老社区”为模式构筑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人居环境体系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传统养老主要是指“居家养老”。一方面,家庭子女基本承担老人的主要物质经济负担,该模式给独生子女在经济上造成了一定负担。另一方面,子女的外出打工使得老年人在精神与物质方面都未得到应有的照料;“社会养老”是当前被广泛采纳的一种模式,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政府需承担巨额的经济负担使其在运行中也是困难重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亲老社区”养老模式,“亲老社区”模式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构筑农村社区养老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一)“亲老社区”模式新农村人居环境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家庭养老模式的传承和发扬
“亲老社区”人居养老模式是我国传统居家思想的延续。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空壳化、老龄化现象也愈加明显,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促使高龄化、老龄化向农村地域倾斜,给农村养老带来了严峻挑战,农村老年人在物质与精神上都未得到应有的照料与慰藉。“亲老社区”理念传承了居家养老的思想,在亲子关系和规划布局上形成一种“分而不离”的空间布局,不仅让老年人在空间上感受到“家”的场所感和归属感而且传承了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
(二)“亲老社区”养老模式有效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由于老年人怕寂寞、失落等心理特征及机能衰退造成行动不便、视力下降等因素。这就要求:一方面,老年人居住的环境体系应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安全性;另一方面,老年人居住的环境宜动静结合,室内外环境相协调以提供优质的养老环境。传统的老年人居环境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以上要求,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社会养老”在设施上较为完善但老年人有恋旧心理,离开以前生活的熟悉环境去另一个新的环境对老年人来说比较难以接受;“居家养老”虽然满足老年人恋旧情结但设施服务相对落后,并且传统养老观念在当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老年人心理学和生理学而提出的“亲老社区”养老理念,从规划设计到设施服务都体现了以构筑老年人为主的通用型人居环境体系。
(三)“亲老社区”模式人居环境体系是城乡一体化的体现与关键
城乡一体化是我们国家协调城乡差距的具体方式,是我们国家达到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养老问题的关键,而解决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更是核心所在。“亲老社区”居住环境体系的构筑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尽可能满足人生各阶段的使用环境需求,打造宜老型、环境友好型乡村人居环境体系为主要目标。
二、 “亲老社区”模式新农村人居环境体系的构筑
构筑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新型农村亲老社区人居环境体系应该根据农村地区特定的地形地貌做出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最大区别在于农村地区住宅是零散性的分布,较城镇空间宽裕和具有非规律性。当前我国基于城乡统筹下的新农村地区的建设主要有改建、扩建和新建等模式,改建主要是指在原有的宅基地基础上通过改进住宅及设施以达到建设目的,主要适用于不适合新建或欲保留乡土文化的区域;扩建是指在原基础上继续修建和完善;新建主要是基于发展和改迁的需要在新的区域重新规划建设,也是构筑“亲老社区”模式乡村人居环境体系最为重要的举措。“亲老社区”农村人居环境体系的构筑应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规划建设。
(1)针对改建及扩建型的片区除了配套、完善已有的硬件设施,还应该在中心或交通方便区域建设可容纳一定规模的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及活动中心。第一,为该片区内高龄老人和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较为方便的日常照理和服务;第二,是作为对日常老年人照料、服务的研究和示范基地及提高对老年人服务方式方法培训地。
(2)重点是对新建社区的规划建设,是“亲老社区”模式人居环境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示范基地,也是新常态下农村养老、防老的主要模式。将城市、乡村建设统一到以“亲老社区”人居环境体系为主,适合各年龄阶段生活、居住的通用型人居环境体系中,实现更为人性化、科学性和和谐的美丽乡村人居环境体系。
以社区为基本单元进行“亲老社区”人居环境的建设,是在住宅设计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住宅可持续发展、人性化设计的表现。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农村建设中社区都是最基本的单元和结构,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建设人居环境体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亲老社区”模式人居环境体系是集十施四配套一中心的现代化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即集社区学校、养老服务站、公交停车站及文化娱乐广场为一体打造立体化新型农村亲老社区,更有利于“亲老社区”服务体系发挥更大效率,同时社区化设施服务建设与老年人正常活动范围(老年人正常活动范围半径为500m)相吻合,增加了老年人在日常活动和交往中的归属感和场所感,解除了老年人在“社会养老”中存在的陌生与孤独等问题,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家”及“家乡”的温暖感觉和存在感。
(一)社区及设施服务建设是新型农村“亲老社区”人居环境体系创建的外在基础
社区规划建设及配套完善的设施服务是实现“亲老社区”模式人居环境体系的物质基础。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劳动力低下、基础设施缺乏以及未经专业人士规划而自行开发导致的不合理规划设计等问题,除此之外,“重城轻农”及“城乡二元化”的政策性倾向导致我国城乡发展上存在巨大差距,农村地区基本设施跟不上,尤其是欠发达的西北农村地区城乡差距明显高于沿海较发达城市和地区,在老龄化率方面西部农村更为严重。只有在充分了解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配套和完善以老年人为主的农村基本设施,构建农村“亲老社区”人居环境体系,创造出更为人性化的乡村亲老居住环境体系,使老年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和发展问题,让农村老年人真正过上有社区归属感和家乡感的幸福生活。
(二)社会服务与家庭相结合是创建农村“亲老社区”模式人居环境体系的有利条件
乡村“亲老社区”模式人居环境体系有别于城镇“亲老社区”居住环境模式。第一,农村老年人口基数明显大于城镇。第二,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除了照看孩子外还尚有余力可从事耕种等农业劳动。“亲老社区”模式人居环境体系的构建一方面是建立在农村低龄老年人尚有剩余劳动力可自食其力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是社会服务体系,“亲老社区”模式人居环境体系的社会服务体系主要是指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便捷的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及健全的国家养老政策。创建良好的社区网络服务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亲老社区”人居环境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网络服务站点为农村社区老人提供快捷、安全、方便的日常服务,包括社区医疗服务站点、社区老人设施设备与市区医院站点同步、社区医护人员及护工与老年人互动等,提高了社区老年人生活环境质量和品质,同时也解决了乡村地区再就业问题,促进了我国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建设发展。
三、“亲老社区”模式在新农村人居环境体系中的建设方法与途径
不论城镇还是乡村社区作为规划与建设中最常用的基本单元形式,调研发现,当前新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建设主要为老区的改造和扩建型,即片区化亲老人居环境体系建设,以及在新的特定的区域重新规划与建设的亲老社区人居环境体系建设,都是让“亲老社区”模式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在城乡统筹中发挥更佳作用,实现以亲老环境下城乡人居环境体系的相互协调与统一,构建更加和谐、宜老及通用的社会主义特色人居环境体系。
(一)“亲老社区”模式人居环境体系在片区化社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片区化”社区是指在改建和扩建型的新农村居住环境区域实行以“片区化”服务、管理及配套设施为主要形式的亲老社区环境体系的打造。“片区化”的划分使得“亲老社区”模式人居环境体系能更好地渗透在新农村建设中,并发挥更佳功效,通过将学校、养老服务站、公交停车站及文化娱乐中心集中布置以辐射该片区。优势在于其一亲老住宅建设采用“居家型”与“社会型”相协调、结合,避免老年人产生孤独、抑郁且丰富日常生活;其二公共基础设施分布集中易配置,养老服务及设施可进行一站式管理、操作,给老年人强烈的“家园感”和“场所感”,例如西安关山镇府邸公共活动中心基本已达到“亲老社区”模式要求。
(二)“亲老社区”模式新农村人居环境体系的构筑是新型农村亲老型社区建设发展的核心
“亲老社区”模式人居环境体系是现代新型农村建设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亲老社区”人居环境规划理念以社区为单元,从政策、规划等角度全方位进行资源最优化配置与建设,在规划建设方面:其一,综合考虑各年龄段人群生理和心理特征,以社區为最小单元,形成围合式的空间布局;其二,设施服务建设集老年人室内外活动中心、基础活动设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于一体化,即“一中心一设施一体系”,其中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与市区医院形成网络终端技术同步,打造成立体化、综合型的现代亲老型新型农村社区人居环境体系;其三,在具体建筑布局与设计方面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适当调整构筑物尺寸以适应老人,集“合居型”“嵌套型”等居住方式等于一体,“合居型”指老人与子女同住于家,“嵌套型”是指运用嵌套原理可以根据环境调整居住方式,“嵌套型”又可分为“独居型”“合居型”“集体型”,主要指在公共社区服务站内老年人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自己单独居住的“独居型”方式,也可以选择多人可住的“集体型”方式,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居住方式,例如日本有些县通过对普通家庭室内空间尺寸上的微调达到人与空间的和谐;其四,在普通住宅区室内外环境中将老年人考虑进去,室内的卫生间、客厅及厨房等应做好防滑防摔措施,走廊及室外入口通道处处理好高差问题。
结语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一方百姓福祉。“亲老社区”模式农村人居环境体系的构筑让农村老人真正体验到自身的存在感与家园的场所感,是解决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人性化设计的最佳体现形式。
参考文献:
[1]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1015/C99D36 C04C800001366AA1031A241BE4/c.html.
[2]尹自涵.农村社区养老模式再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8(32).
[3]杨红霞.农村社区养老的实效性研究——以陕西为例[J].法制与社会,2020(04):182-184.
[4]胡文权,袁剑平.构建依托社区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J].人力资源管理,2016(05).
[5]Li,Li,Wei Lantao."Research on Rural Public Space Reconstruction for the ag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Endowment-Taking Jinqiao village in Fengyang as an Example." IOP Conference Series: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IOP Publishing,2020,525(1).
基金项目:2019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项目(19JK0726)
作者简介:景斌强(1988— ),男,甘肃定西人,博士在读,讲师;刘斌(1989— ),男,河南平顶山人,博士在读。